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8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2·黔东南)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机杼织布 B . 粉碎矿石 C . 海水晒盐 D . 五谷醇酒
  • 2. 下列有关能源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能源是化石能源 B . 煤是纯净物 C . 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是可再生能源 D .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 3. 向抗疫一线运输的75%酒精消毒液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 4. 负氧离子是指氧气分子获得1个或1个以上电子后形成的微粒。下列有关负氧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 . 负氧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C . 负氧离子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D . 负氧离子与氧气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 5. 下列生活应用或生产活动,运用相应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活应用或生产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铁粉做食品保鲜的双吸剂

    铁粉和氧气、水反应

    B

    用钨丝做白炽灯丝

    钨丝能导电

    C

    用活性炭吸附来净水

    活性炭能降低水的硬度

    D

    给农作物施用硝酸钾化肥

    硝酸钾含有农作物所需营养元素N、P、K

    A . A B . B C . C D . D
  • 6.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B .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 .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 . 氮元素和镓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aN
  • 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 . 用于制造硝酸的氨气 B . 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 . 制作升空气球的氦气 D . 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氧气
  • 8. 下列类比或推理正确的是(   )
    A . 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有挥发性 B . 酸雨是酸性的,所以pH<7的雨水称为酸雨 C . 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所以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 .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为同种元素
  • 9. (2021九上·包河期末) 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竹筒要盖上盖子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 B . 装在竹筒内的可燃物本身就发生氧化反应 C . 打开盖子,吹一吹,可燃物温度升高,使可燃物剧烈燃烧 D . 打开盖子,吹一吹,增大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剧烈燃烧
  • 10.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 4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50g D . 20℃时,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1. 白屈菜酸(C7H4O6)具有止痛、止咳的功效。下列关于白屈菜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屈菜酸属于氧化物 B . 白屈菜酸中碳、氢、氧原子总数为17 C . 白屈菜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7:4:6 D . 白屈菜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2.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 B . 碳酸钙可以作为补钙剂 C . CO2能使干燥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 .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 13. 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铁粉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B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分别向盛有铜和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C

    鉴别生石灰和熟石灰

    分别向装有两种固体的试管加水,触摸试管壁

    D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气体,用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装置

    现象

    结论

    A

     

    煤炉中煤层上方产生蓝色火焰

    CO具有可燃性

    B

    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

    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

    C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

    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D

    加热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冒出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CO2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科普阅读题
  • 15.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讨论的核心物质是CO2 , 目前可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地质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降低大气中CO2浓度。在二氧化碳封存时,往往将二氧化碳压缩成液态再进一步处理。202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直接使用二氧化碳与氢气作为材料合成淀粉(C6H10O5)n。具体的方法是:利用催化剂促进氢气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再将甲醇转化为淀粉,而氢气可以通过在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作用下,用太阳光分解水获得。

    1. (1) 从微观角度解释CO2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
    2. (2) 日常饮食中很多食物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物质中的
    3. (3) 写出短文中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4. (4) 下图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取甲醇的示意图。

      ①写出图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②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③该技术路线有利于实现

三、综合题
  • 16. 向一支装有少量CuO的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A实验中加入过量稀H2SO4后,观察到的现象
    2. (2) 图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如图D,向图C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插入新打磨的铝丝,画出图中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微观粒子。(微粒数目不做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4. (4) 实验开始时放入试管的CuO质量为4g,则实验最后取出的铝丝最多能增重g。
  • 17.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进行有关气体的实验探究:
    1. (1) 【实验一】探究不同形状的石灰石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小组按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方法
    3. (3) 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实验甲选用的是状(填“块状”或“粉状”)的石灰石。
    4. (4) 用100g10%的盐酸配制5%的盐酸,需要加入水的体积mL(水的密度为1g/mL)。
    5. (5) 【实验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区别

      小明同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伸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他对燃着的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操作

      空气

      O2和CO2的体积比1:4

      O2和N2体积比1:7

      O2和N2体积比1:9

      实验现象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熄灭

      燃着的木条熄灭

      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填“成立”或“不成立”)。

    6. (6) 由实验序号可得出猜想2成立。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推测观察到的现象是
  • 18. 某热电厂用脱硫得到的石膏(CaSO4·2H2O)生产K2SO4肥料的流程如图:

    已知:不同温度下,硫酸钾在水溶液、氨溶液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5

    水溶液

    6.815

    8.496

    9.937

    氨(8%)溶液

    1.387

    1.558

    2.198

    氨(35%)溶液

    0.442

    0.742

    0.813

    1. (1) 在“脱硫”反应中,将CaCO3粉碎后与水混合成悬浊液的目的是
    2. (2) 脱硫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石膏与饱和(NH42CO3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Ⅰ,反应基本类型为
    4. (4) “操作I”的名称是
    5. (5) 你认为反应Ⅱ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
    6. (6) CaSO4·2H2O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CaSO4·2H2O固体3.44g,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aS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72。

      H点的固体在T2~1400℃范围内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 金属镍(Ni)是电动车动力电池制造的关键原料。近期镍价上升引发了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已知:镍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铁和锡之间,镍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见化合价为+2价,20℃时,硫酸镍易溶于水,氢氧化镍和碳酸镍难溶于水。
    1. (1) 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关于镍的化学性质预测合理的是____(填标号)。
      A . 一定条件下,镍能与氧气反应 B . 镍能与稀盐酸反应 C . 高温时,CO能将氧化镍转化为金属镍 D . 镁放入硫酸镍溶液无明显变化
    2. (2) 下图是以碳酸镍(NiCO3)为原料制取硫酸镍晶体的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结合所学知识预测,试剂A属于。(填物质类别)

      ②系列操作包括加入适量的硫酸。目的之一为控制硫酸镍溶液的pH,以稳定硫酸镍晶体的质量。若过程中硫酸加入过量,现需减少该硫酸镍溶液中硫酸的量,请设计下列减少硫酸的方案(要求依据两种不同的反应规律)。完成下表:

      方案

      试剂

      预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Ni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 20. 在工业上,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1. (1) 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或
    2. (2) 写出有碳酸钠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钠固体粉末,可能混入少量K2SO4、BaCl2、NaOH固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混入的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a.取适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

      b.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有气泡冒出

      c.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d.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阅资料可得,氯化钡溶液、硫酸钾溶液呈中性。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

      ①可得出结论:粉末中混入的固体一定有

      ②能得出上述结论只需进行实验a和。(填标号)

      ③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混入的固体,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

      ,则混入的固体有

      ,则混入的固体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