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某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习成...

更新时间:2022-07-17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传承江河文化(共32分)
  • 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________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②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ǎi,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③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④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⑤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⑥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ǎi()          汩(

    2. (2) 根据语境,为空白处选择数量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汪 B . 一池 C . 一川
    3. (3) 对文中句子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第①句中的“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吸着”可改写为“像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那平坦如席的大水”。 B . 第③句中的“平平的”“大大的”这两个词可互换位置。 C . 第⑤句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分类别等修辞手法。
    4. (4) “江”“河”都是形声字。“江”在古代专指,“河”在古代专指。请写出两个跟江河有关的成语。

                ②

    5. (5) 民间有许多关于壶口瀑布的对联,请你从下列句子中选择两句,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①飞瀑激扬万里声    ②声如战鼓传万里    ③悬岩叠起千层浪

      ④舞若黄龙越千年    ⑤巨蟒翻腾竟舞来    ⑥黄龙倒挂直飞下

      上联:    下联:

  • 2. 江河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请根据下表中的提示,写出与江河有关的诗句(连续的两

    句)。

    情境

    与江河有关的诗句

    作者与出处

    晚唐国事衰颓,统治者沉溺于歌舞升平

    杜牧《泊秦淮》

    以河边的水鸟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关雎》

    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上,群山与平野位置逐渐变换

    李白《渡荆门送别》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

  • 3. 阅读这段描写乌克兰母亲河的文字,回答问题。

        大河在黎明前的薄雾中隐隐约约地闪光,它沿着岸边的岩石和小圆石潺潺地流着。岸边和靠近中流的河水都是十分平静的,这平静的水面似乎凝滞不动,呈现出一片灰色,但时时闪出微光。河中央,深黑色的河水是不平静的,肉眼也看得出,它在翻腾着,急急朝下游奔流。大河美丽而庄严。高高的右岸是一片俯视水面的峭壁,它宛如一座行进中的山峰,在宽阔的大河面前倏然止步。左岸低处是一片光秃秃的沙滩。这是第聂伯河春汛泛滥之后淤积而成的……谢廖沙凝视着奔流的河水,不禁回想起昨天的情景。

    1. (1) 谢廖沙想起的“昨天的情景”是
    2. (2) 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 4.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描绘了美丽中国的模样。要创造美丽中国就要倡导低碳生活,做好环境保护。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的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

    请写一段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80 字以内。

二、精读·品味江河文化(共38分)
  • 5. 阅读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 之意。 B . 首联的“横”勾勒出山的动态,“绕”描画出水的静姿,动静结合,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C . 颈联十分工整,借景抒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 D . 尾联先写离别挥手的动作,再以“班马鸣”结尾,烘托出缱绻情义,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2. (2)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6. 阅读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逍遥游》)

    【乙】

    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②,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③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④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逍遥游》)

    【注释】①穷发:指不毛之地,沙漠。穷,尽。发,草木,植被。②太山:即泰山。③适:往、去到。④适:适应。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而飞      怒:

      怪者也  志:

      奚适也  且:

      青天    负: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穷 发 之 北 有 冥 海 者 天 池 也。

    3. (3) 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甲文中大鹏可高飞九万里,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需要生物气息的吹动,是为了说明背部有几千里之大的大鹏更需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 B . 乙文中的大鹏具有展翅高飞的崇高理想,所以它嘲笑斥鴳目光短浅,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快乐的飞翔。 C . 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塑造了体形硕大,力大无穷,志存高远的鲲鹏形象,在朗读时,语言应慷慨激昂、富有力量。 D . 甲乙两文的写作手法有相似之处,都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文章意境开阔,想象雄奇瑰丽,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5. (5) 甲乙两文分别借动物之名表达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 7. 阅读

    郑和的远航

    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条通往遥远海岸的探索之路是中国人长期远洋航行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②郑和远航的成功,强大的导航能力是关键。

    ③首先要归功于指南针和罗盘等定向技术的运用。从历史资料可以知道,郑和船队不仅能够借助潮汐、洋流和季风,而且掌握了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定向等复杂的航海技术。

       ④其次,是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虽略显粗糙,但已经可以提供很准确的航道指引了。船队绘制了40 幅海图,涉及530多个地名,所标地名包括东非海岸的16个城市。海图对一些重要城市、岛礁、山脉等的位置与特征作了详细标注。这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图,正是这套航海图,导引着郑和船队在惊涛骇浪中驶向一个又一个目标港。

    ⑤“牵星术”这一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也是郑和船队顺利远航的法宝。此技术通过观察夜间星斗位置,并结合罗盘定向来提高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直到 20世纪,还有国家在采用这种技术。

    ⑥除了强大的导航能力,郑和船队在组织协调方面同样体现了高水平。相对人类航海史上的其他创举,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比他们早,规模也比他们大得多。郑和每次远航,都以多艘大中型船只为主体,组成为数一二百艘的庞大混合船队,随行更达两万人之多,而后来哥伦布的船队只有3 艘船,乘员只有88名。远洋船队有宝船(船队中的大中型船只)、粮船、马船、战船(护航船只)等,在没有电子通信技术的情况下,尤其在夜晚漆黑的大海上,众多船只之间能够做到前后联系,航向协调,需要极高的沟通、组织能力。

    ⑦此外,在船只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六百多年前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郑和宝船中的大型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长150多米,宽60多米,船体深12 米,载重量1000吨左右。一共有4层,可容纳上千人。船上有9 根桅杆,可挂12张帆。这样的船,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制作。

    ⑧郑和船队导航技术之先进、组织协调之有效,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无法比拟的,明代的舰船建造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郑和远航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发展到 14、15世纪时,不仅国力强大,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位置。

    1. (1)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很多,强大的导航能力是关键。 B . 郑和每次远航,都以多艘中小型船只为主体组成船队。 C . 远洋船队有宝船、粮船、马船、战船(护航船只)等。 D . 在夜晚漆黑的大海上,众多船只之间能够做到前后联系。
    2. (2) 第④段中加点的词“现存”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8. 阅读

    有一个故事,叫长江

    刘汉俊

    江河行地,万流归宗。金沙江与岷江在四川宜宾交汇成长江。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这一段,叫川江。

    船行川江,只见地势雄奇险峻、悬崖峭壁连绵如阵,巍比岱宗,险超西岳,稳若衡山,秀甲匡庐。河道暗礁密布,漩流疾速突变。湍急在湍急中赶路,澎湃在澎湃中跳跃,让你知道什么叫怒涛狂卷、轻舟千里,什么叫虎跃狮咆、马奔狼突,什么叫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那古栈道,那岩上的纤痕,那一道道深刻的崖上缝、壁中罅,有鬼斧神工之奇、天造地设之妙,让你尽情想象亿万年前的江水是以怎样的力量冲破石壁、撞开夔门、荡出西陵峡,奔腾成一条长江的;教你懂得什么叫没有蹚不开的路、过不去的坎,什么叫开山劈地、所向披靡,一心只向远方的星辰和大海。

    ③一抬头,一座航标灯在高处的山嘴上站着,等你,如山鹰兀立,看云霞明灭。任你时来时往,来无影去无踪;任你潮起潮落,高一声低一声,它以静待变、处变不惊。置身川江深处,看波谲云诡、苍狗长风,峡江的浪会打湿你的眼、风干你的泪、温润你的念想;你会感叹年华如火、沧桑易变,但那航标灯却是真实的留存,坚定如磐,为你指航。

    ④峡江之上,苍山之巅,有婀娜和娉婷在等你,有望眼和轻唤在等你,有软软的风、柔柔的雨、暖暖的爱、幽幽的怨在等你。那是一位神女,传说中的西王母娘娘之女,她的名字叫瑶姬。孤独的瑶姬在这里栉风沐雨,坚守经年,除妖驱虎,一心等待治水的大禹,等待到地老天荒。楚襄王梦之求之,屈原歌之赞之,宋玉、阮籍、郦道元,李白、杜甫、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排队在神女峰的脚下献诗献文,从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顺流而下的范成大在白帝城等侯,还有卢照邻、杨炯、孟浩然、王维、岑参、孟郊、白居易、杜牧、欧阳修仰慕而来,远远地站在巫峡栈道上观望,千里之外的瓜洲渡口、金山寺,还有王安石、陆游、张祜在翘盼。明月千里,千秋明月,多少风雅故事,发生在长江、在三峡。然而今晚,她只以烟霞为羽衣,用晚照做霓裳,将满目秋波送给峡江崖上、嶙峋岩中那一群孤独的身影。

    ⑤那是川江的纤夫们。“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浪里不归家”,踩着1亿年前的海底、1万年前的河床、1000 年前的栈道、数百年前的鹅卵石,一队队、一步步,弯成力字形、伏作满弓状,逆水而行,向水而歌,是力量在行走、生命在歌唱。那岩石上深深的纤痕,那风吹日晒黑得像江中石一样的脸和臂膀,那打着旋涡在峡谷和江面回荡的川江号子,像动感的雕塑、凝固的浪线。一根纤绳便把七百里三峡拉成了五线谱,呦呦旋律从古来,嘈嘈音符向东去。然而,水路再曲折,行程再遥远,长江却几乎围绕一根轴线做等幅运动,曲曲折折弯弯绕绕,最终在轴线上选择了自己的入海口。这根轴线就是北纬30度线。

    ⑥长江流域是人类的摇篮、文化的故乡。长江上游地区的元谋人、巫山人,中游地区的长阳人、郧县人,制造出石斧石锛石犁石铲等工具、石矛石镞石刀石丸等武器,学会钻木取火,揖别茹毛饮血,高举人类文明的爝火,走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上中游地区的巫山大溪文化、枝城城背溪文化、京山屈家岭文化,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像花儿朵朵,次第盛开在新石器时代的晨光里。这些遗址无一例外地存在大量稻壳的遗迹表明,在7000到1万年前,长江流域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⑦千山同根,万水归江,长江因此而壮阔。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从这里走向历史舞台,书写中华民族的史诗,数不清的政治事件、军事争战、文化现象发生在长江;无数的先哲巨匠、文人墨客从这里登上文化讲台,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舞椽笔、洒巨墨,读不尽的雄文翰墨、诗词歌赋如长联披挂在长江两岸,数不清的文化经典、文化遗存、文化标识、文化星宿从长江升空辉映神州大地。

    (选自《人民日报》2021 年 3月31日,有删改)

    1. (1) 文章依次写了船行川江所见风景以及触发的联想,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看到岩上纤痕,想到江水力量→看到瑶姬,想到许多文人→ →想到长江是文化的故乡,想到与长江相关的文人和文化现象

    2.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船行川江,只见地势雄奇险峻、悬崖峭壁连绵如阵,巍比岱宗,险超西岳,稳若衡山,秀甲匡庐。

    3. (3) 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第⑤段为什么用四个句子介绍纤夫脚踩的地方。
    4. (4) 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三、写作·述说江河故事(50分)
  • 9. 《碧浪清波》一文中的肖咨询因为有爱,有勇气,有担当,有执着……所以将会成为家之脊梁、国之脊梁,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请以“脊梁”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 字。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摘抄试卷中的材料,否则视情况扣分;

    ②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