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二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3分)
  • 1. 周厉王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有经济、军事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还实行国家“专利”制度,对贵族占有的山林川泽征收专项贡赋。这些改革(   )
    A . 废除了传统的分封制度 B . 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 加速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D . 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2. 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科举考试须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规定有利于(   )
    A . 文化交流 B . 扩大选官基础 C . 澄清吏治 D . 推动方言传播
  • 3. 据史书记载,宋元之际棉花种植已在闽、粤、川等地区出现。元代政府出版了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明代太祖曾下诏要求“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加倍”。这表明我国古代(   )
    A . 政府重视棉纺织业的发展 B . 棉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C . 政府放松了重农抑商政策 D . 棉纺织地位逐渐上升
  • 4. (2021高三上·成都开学考) 李贽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认为人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 )

    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些主张

    A . 否定了孔孟思想的神圣地位 B . 宣扬经世致用的思想 C .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 D . 开创中国民主思想先河
  • 5. 清朝初年,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上层贵族及八旗大臣组成。“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凡军国重务大多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议政王大臣会议(   )
    A . 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B .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 . 呈现了近代议会雏形 D . 蕴含了部落民主色彩
  • 6. (2021·福州模拟) 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分析“君”这一称谓在《尚书》、《左传》、《礼记》、《汉书》等古籍经典中属于普遍称谓,后世也常用于朋友和夫妇之间。顾炎武意在(    )
    A . 论证儒学的一脉相承 B . 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 C . 消解称谓的等级意义 D . 追求社会的民主平等
  • 7. 中英两国棉纺织品贸易情况表(单位:银两)

    年度

    自英输中棉纺织品值

    自中输英土布值

    1829—1830

    215373

    355295

    1830—1831

    246189

    386364

    1831—1832

    360521

    115878

    1832—1833

    337646

    61236

    1833—1834

    451565

    16304

    上述表格可以用来论证(   )

    A . 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影响 B . 中英贸易互有盈亏 C . 中国土布曾受英国的欢迎 D . 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 8. (2021·通州一模) “每一场重要的革命都有一个伏尔泰或一个卢梭。”1912年初,纽约《美国书评评论》的一篇文章谈到20世纪初的革命时,将“伏尔泰”和“卢梭”的赞誉给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结合所学判断,作者此举是认为康、梁(   )
    A . 是最先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 B . 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 . 将“中体西用”的思想付诸实现 D . 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浪潮
  • 9. 下表为1867—1900年上海对外贸易平衡状况表(单位:海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年份

    上海进口

    上海出口

    贸易平衡

    1867

    41805

    26237

    -15568

    1870

    46355

    31753

    -14602

    1875

    45862

    30808

    -15054

    1880

    56046

    36179

    -19867

    1885

    59416

    27655

    -31761

    1890

    66251

    32742

    -33509

    1895

    98640

    70200

    -28440

    1900

    125990

    78139

    -47851

    A . 沦为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市场 B . 自然经济已经被商品经济取代 C . 对外贸易具有浓厚殖民地色彩 D . 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0. 《申报》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中华民族”一词于1912—1919年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1928年增加到183条,1939年达到372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B . 政府加强民族观念教育 C . 传统夷夏观被打破 D . 《申报》强化爱国教育
  • 11. 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台湾绅士代表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明台湾官绅(   )
    A . 在保台策略上分歧严重 B . 寄希望于国际干预 C . 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 D . 主张国际共管台湾
  • 12. 时任美国驻华公使的康格认为:戊戌政变后清政府的有些改革仍会得到保留和延续,因为,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皇太后和她的极端保守的顾问们某种程度也被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唤醒”。由此可知,康格的这一判断(   )
    A . 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B . 加强了对中国改革的干预 C . 基于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 D . 预见了清末新政的可能性
  • 13. (2021·福州模拟)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采用自由遗嘱制度,且优先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比无遗嘱继承更为普泛,女儿继承权在儿子之后但在宗亲之前。这种继承制度反映了古罗马(    )
    A . 追求完美和谐的伦常秩序 B . 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 C . 顺应自然法则与血缘顺序 D . 男女平等的主流观念
  • 14. (2020高三上·长春期末) 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    )
    A . 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 B . 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C . 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 . 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 15. 1895年,恩格斯指出“从前让所有工厂主望而生畏的工厂法,现在他们不但自愿地遵守,甚至还容许把它推广到所有工业部门中去。从前被看做恶魔现形的工联,现在被工厂主们当做完全合法的机构,当做在工人中间传播健康的经济学说的有用工具而受到宠爱和保护”。这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 改变了资本家的剥削思想 B . 有利于西方民主社会改革 C . 推动了劳资关系的改善 D . 保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 16. 表 1800—19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数量(单位:个)

    时期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1801—1850年

    79

    50

    11

    41

    43

    1851—1900年

    58

    69

    78

    118

    44

    据表可知(   )

    A . 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B . 两次工业革命英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C . 国家科研成果与经济实力紧密关联 D . 19世纪末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二、材料题(本题共4题, 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意欲从开封迁都洛阳。表3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有关记载:

    1、

    上曰:“吾将西迁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2、

    起居郎李符上书曰:“京邑(洛阳)凋弊,宫阙不完,畿内民困,军食不充……”

    3、

    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咸仰给焉。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稳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迁都洛阳的利与弊。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6世纪以降,欧洲国家与社会从基督教世界中逐渐显现出独立的力量,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1627年,法国图书馆学者加布里埃尔·洛代在《建立图书馆之倡议》里写道,要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声望,没有哪种方式比建藏书丰富、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更保险。这正是近代早期国家图书馆兴起的缘由。从修道院图书馆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之后,阅读不再是经院学究的特权,也不是王公贵族的奢侈消遣与学者的专属领域,阅读开始走向大众。各类经营性质的图书馆兴起并繁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公共图书馆运动。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逐步消除了对读者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材料二:中国近代图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92年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宣扬西方图书馆事业,提倡新建公共藏书楼。

    1898年

    京师大学堂建立,拟定《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

    1902年

    清政府颁行《钦定学堂章程》,成立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还仿照西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制订了一整套规章制度。

    1903年

    《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藏书机构为“图书馆”,是官方文件首次使用“图书馆”这一名称。

    1912年

    教育部公布《民国教育部职令草案》《教育部官制》,认定通俗图书馆是社会教育司执掌的重要的社会教育事业。

    ——摘编自王平、王雨潇《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梁启超在1901年写成的《过渡时代论》认为,过渡时代的中国,将要发生整体性的剧烈变迁:

    第一、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

    第二、学问上之过渡时代,“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

    第三、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虛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

    第四、封建体系下的法律法典,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科举考试,束缚了士人学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过渡时期的法律和教育制度也急需改革。

    ——摘编自张晨《社会秩序的重构——梁启超“秩序”思想的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丁格尔(1820—1910)自幼在英国接受了远超同时代女性所能接受的教育。16岁时,她遵从国教信仰的召唤,走上护士之路,接受了职业护士培训。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已是护理中心主管的她关注英国负伤士兵的处境,接受她的旧友、国防大臣西德尼的请求,前往战地医院协助。她几乎亲自照顾过每一个病人,给予他们安慰和忠告,从而使负伤士兵的死亡率由50%降为2%。她从未停止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她为改善英军的福利奉献了余生。她大力推动主管该事项的皇室委员会的成立,撰写了大量报告,为军队医疗学院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将护士变成了受人尊重的职业。大力推进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1860年,在她的主持下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身上散发出真理的光芒。”

    ——改编自[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大人物的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丁格尔对医疗事业发展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丁格尔取得成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