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长治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质量监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逸周书·谥法解》说:“益者,行之迹也。”谥号就是根据死者生前的德行和功绩而给定的一个寓褒贬的称号。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 . 秦始皇 B . 隋炀帝 C . 宋神宗 D . 明崇祯帝
  • 2. 《周礼》篇首有:“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意即周天子在封邦建国的时候,先要确定地理位置,再划定国野的区域,最后行分设官职的工作,以完成管理百姓的措施。从“体国经野”来看可用来直接研究中国古代( )
    A . 土地制度 B . 职官制度 C . 行政区划 D . 礼俗文化
  • 3. 阎步克先生认为南朝一改东晋政局,出现了像“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措施,这些措施中隐含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皇帝垂拱”的门阀政治鼎盛 B . “士族当权”的寡头政治消失 C . “诸侯擅政”的宗王政治复现 D . “主威独运”的皇权政治抬头
  • 4. 被邓小南称为揭开宋代政治史奥秘和把握宋代政治制度史精髓关键的祖宗之法,宋太宗将其概括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对事情长远考虑,提前安排,建立制度,防止隐患)。由此可见,祖宗之法的形成是( )
    A .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产物 B . 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 C . 宋代前期现实政治的需要 D . 积贫积弱统治危机的后果
  • 5. 下表是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据钱穆《国史大纲》)影响表中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表)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

    A . 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 B . 国家分裂割据政权疆域缩小 C . 经济重心移动经济格局变化 D . 少数民族内侵农业遭到破坏
  • 6. 下图是根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改绘,图中人口增长幅度最大且统计人口和实际人口日渐吻合的原因可能是( )

    A . 高产作物的引进 B . 生育政策的变化 C . 社会秩序的安定 D . 赋役制度的改革
  • 7. 清人赵翼曾感叹汉人“上书无忌讳”和“汉诏多惧词”,士人上书往往肆直无忌;而君主诏书中又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一类谦辞。士人规谏形式的政治批评,构成了制约皇权、调节政治的机制。这是基于( )
    A . 法家理论被视作国运衰亡原因 B . 道家思想被推为元气恢复圭臬 C . 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理政指南 D . 天人感应被用作制约君权利器
  • 8. 唐太宗和魏征因推行仁政被时人称道。宋儒却说唐太宗“三纲不正”,有夷狄之风,无父子、君臣、夫妇之道,埋下了后来藩镇割据和权臣跋扈的种子并导致了五代之乱。这种现象说明( )
    A . 唐王朝政权正统性受到质疑 B . 士人反思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 . 理学兴起力求强化封建伦常 D . 少数民族南侵冲击传统观念
  • 9. 晚清疆吏“骄蹇”,清流士大夫以义理尊王而与疆吏相敌。结果却是“弹疆臣如撼山,参廷臣如拉朽”。这表明晚清( )
    A . 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B . 清流势力受到遏制 C . 朝廷内部党争严重 D . 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 10.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在其发表的《军政府宣言》中提到:汉人有作汉奸者,杀无赦;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 )
    A . 清政府已难以控驭社会舆论 B . 同盟会有浓厚民族革命色彩 C . 同盟会主要致力于政治宣传 D . 中华民国力求恢复历史正统
  • 11. 1912年9月8日《大公报》记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杂至不可名状”。其他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开始被研求和推广”。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 . 政治变革推动 B . 政府主导服饰变革 C . 新思想的引入 D . 共和观念成为共识
  • 12.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写给中共中央关于湘赣边界红色割据区域斗争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要扩大红色地方武装,地方武装以分散袭扰为原则;在分析土地问题时,着重阐述了对中间阶级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 )
    A . 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B . 红军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 . 国内民族矛盾逐步上升 D . 国民大革命存在失败的风险
  • 13. 1953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干部和工人,一般可订为认识2000个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二、三百字的应用短文:农民一般订为能识1000个常用字,大体上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常用的便条、收据。”这一规定( )
    A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深受苏联教育的影响 C . 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 有助于人口素质提高
  • 14. 1956年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此次劳模评选主要标准是“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规定指标”、“达到优等质量指标”、“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等。这次评选表彰活动( )
    A . 激发了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B . 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在全国的建立 C . 推动了各行业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完成 D . 有利于全国各行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15. 《激荡三十年》中记述了安徽芜湖的年广九创立“傻子瓜子”,靠诚信和质量闯出一片天地,被当地人称为“瓜子大王”。1983年底,有人把他雇用工人称为“资本家复辟”,引起全国关注。这一现象可反映出( )
    A . 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B . 旧有观念阻碍改革局面亟待打破 C .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普遍展开 D . 对外开放引进技术积极作用凸显
  • 16. 2014年设立的丝路基金秉承“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致力于“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和双边多边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与境内外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合作。这表明我国( )
    A . 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B . 积极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 致力于各国间的政治合作 D . 应对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需要
  • 17.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古希腊大部分城邦土地贫瘠、物产短缺,粮食依赖进口,居民们为了生存被迫对外殖民,这样带来了频繁跨越地中海的远距离航行。据此可知,这种远距离航海(   )
    A . 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B . 促进了希腊城邦工商业贸易繁荣 C .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D .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 18. 公元前4世纪时期,罗马经常爆发平民撤离运动。尤其是当北方蛮族入侵罗马城的时候,平民们高喊着口号撤离罗马。每当此时,元老院总会通过一些保护平民的法律,来换取平民们参战。这反映了(   )
    A . 平民斗争推动罗马法治发展 B . 元老院有权决定罗马所有事务 C . 直接民主制不利于对外战争 D . 罗马帝国正在不断地走向衰落
  • 19. 16世纪之后,世界各大洋进入海盗横行时代。这种罪恶活动遍布加勒比海、中国东南沿海、北大西洋、印度洋和非洲东西沿岸等各个海域。甚至出现了诸如“海盗国家”英国、“北欧海盗”瑞典等臭名昭著的鼓励海盗劫掠国家。海盗猖獗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 . 海盗劫掠成为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B . 西欧国家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C . 全球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欧 D . 大洲之间商贸活动日趋繁荣
  • 20. 17世纪早期,北美英属殖民地居民总是很艳羡母国的亲戚朋友,总觉得他们来自富裕的母邦,一见面就拉着手套近乎;而到了18世纪中期,他们发现在朗姆酒、火鸡和糖等生活必需品消费方面居然是母国三倍还要多,心里对自己生活的土地充满了自豪感。这一变化( )
    A . 得益于英国正式承认北美独立 B . 利于北美殖民地独立意识兴起 C . 促进英国工业革命向北美传播 D . 推动糖酒酿造工艺大幅度提升
  • 21. (2022高二下·广州月考) 独立后的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这表明(  )
    A . 印度现代文化呈多样化特征 B . 移民文化是现代印度文化的主流 C . 西方文化被强加到现代印度 D . 现代印度被动地对文化进行重构
  • 22.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据此可知( )
    A .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地崩溃 B . 非洲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C . 英国国际地位恢复与提升 D . 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 23.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提到,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反映了英国:( )
    A . 基层管理完成了市场化改革 B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 C . 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 D . 地方政府从控制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 24. 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社会有效需求,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这种状况:( )
    A .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 B . 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C . 改善了全球对外贸易的机制环境 D . 刺激了经济区域集团化显著提升
二、必做题和选做题(共52分。第25、26题为必做题,第27、28、29题为三题中选做一题。)
  • 25.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发病学说,病机学说和防病学说。在整体系统观和辩证论治主旨的指导下,在对疾病的现状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摄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六个方面,用以指导具体的治法、处方、用药。治则是指导疾病治疗的总则;治法则是治则的具体化,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如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等等。而治法中的益气法、养血法、温阳法、滋阴法都属于在扶正总则下的具体治法;治法中的汗法、吐法、下法、逐水法等,都属于祛邪总则下的具体治法。

    ——摘编自宋定国《国学探疑》

    材料二   古希腊的医学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他们通过解剖来认识人体结构以及生物发育过程。或许是在古希腊医学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思想理论影响下,希波克拉底学派采用了四体液说:黏液、血液、黄胆和黑胆,它们是“宇宙四种元素或四根,即火、空气、水和土在身体内的表现,每种体液对应着热、干、寒和湿四种基本属性。他还强调仔细观察症状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查身体、体态、呼吸、睡眠、尿、大便、痰以及病人是否咳嗽、打喷嚏,是否有气胀和器官损伤等。治疗不仅包括食疗,而且包括洗浴和按摩,还有许多草药,包括催吐药和祛痰药。不过,希波克拉底最著名的可能是他的学派采用医誓。医誓的主要内容是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医誓非常详细地明确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保密关系,它在历史上为医生赢得了很高的地位。

    ——摘编自彼得沃森《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材料三   1850年后,合信翻译出版了《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著作。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医道》中较全面地比较中西医,认为西方医学在关于人体脏腑器官的认识、诊断手法、药物炮制、外科器械等方面都胜于中医。李鸿章指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梁启超此时认为发展医学是变革图强、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医者增多,学习西医的民间组织和报刊杂志在许多地方纷纷出现。

    ——摘编自王勇《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医学与古希腊医学的相同点并概括二者不同的历史地位。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西医传播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优秀医者应具备的素养。
  • 26.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物从历史、艺术、建筑、科学或人类学角度承载了“突出的普遍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议重点保护。下表是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时期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古代文明 中国 (第一批列入)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
    希腊 雅典卫城
    意大利 古罗马城
    埃及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近代文明 意大利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德国 德国路德纪念馆及建筑群
    英国 德文特河流工厂群
    美国 独立国家历史公园
    现代 日本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简表中任选两项遗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要求:明确列出两项遗产,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初期,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工矿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保留了比较多的“旧”的痕迹。

    1950年2月2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在国营工厂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的指示》,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各种官僚资本统治时期遗留下来压迫工人的制度,如包工制、把头制和搜身制等。实行生产改革,一是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立严格的经济核算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二是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如燃料工业部1950年作出了《在国营煤矿全面推行新的生产方法的决定》,废除过去长期采用的高落式与方柱式的采煤方法,使用和推广三段长壁,矸石充填等新的采煤技术。

    ——根据林蕴晖等著《凯歌行进的时期》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 28.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   海湾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因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截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极大削弱了伊军的C31(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2月24日,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伊军迅即崩溃。28日8时地面战役结束。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2. (2) 从当时国际形势出发,简评美国出兵伊拉克产生的影响。
  • 29.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唐朝大臣、史学家。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官至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一生著述颇丰,特别是《史通》对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记述比较详细精准。他认为历史学者的个体素养对历史书写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史通》中提出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与史识”的“史学三长论”。他认为“史才”是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必须具备的文字功底,最好是文字简洁、明晰、准确;“史学”是历史学者具备的博通古今的史实功底;“史识”是史学见识,即用正确的历史观作指导,才能写好历史论著。“三长”中以“史识”为最难,代表了史学家的见识水平。“史学三长论”后被清代历史学家章学诚发扬光大,并提出强调史学家应具备“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根据《中国史学史》整理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对中国古代历史学所做贡献。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历史学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