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7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27分)
  • 1.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深圳第一路”的实地研学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深南大道是深圳的一张特色名片,它①páng bó______、大气、华贵、蓬勃的气质足以征服每一个与它相遇的人。

    深南大道横穿罗湖,福田和南山三区,西连宝安,是名副其实的“深圳第一路”。作为城市的脊椎,深南大道的变迁,强烈地证明深圳这座城市的迅猛发展。他从当年尘土飞扬的碎石土路修缮成如今具有吸尘和降噪功能的沥青大道;从单纯的交通道路绿化为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大道。深南大道还串联起这座城市许多经典的地标建筑;南头古城、世界之窗、市民中心、华强北……②yǎn yì______了深圳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未来,深南大道还将继续以目空一切的姿态发展升级成为一条公园大道,助力深圳迈向全球卓著的公园城市新时代。

    1. (1) 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páng bó

      ②yǎn yì

    2. (2) 文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名副其实 B . 相辅相成 C . 目空一切
    3. (3) 请修改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 2. 小文利用周末游览深南大道两侧景点,第-站是“南头古城”。以下是古城入口处的介绍文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现存的南头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原为东莞守御千户所所城。古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枕山西海,四周原有壕沟围绕。有东、西、南、北的4个城门名为聚奎、镇海、宁南、拱辰。拱形城门上有一块长方形石块,上用小篆阴刻“宁南”二字。①现东城门清代重修,西城门被毁,北城墙尚存一段高低不等、断断续续的遗址,唯南城门保存完好。②南门底宽10米,高4米半,城楼已毁。城墙斑驳,苔藓荫生。城门保存历史原貌。③古朴雄伟的南头古城,是岭南古文化的宝贵遗存,它经历并记录着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

    A . 入口处的这段文字对古城的概况进行了介绍说明,方便游客了解古城。 B . 这段文字重点介绍了南头古城的四个城门,特别是保存完好的南城门。 C . 划线句放在第②句后更合适,作为南城门的补充说明,使逻辑更清晰。 D . 第②句对古城南门的说明,主要采用列数字、摹状貌、打比方等方法。
  • 3. 以下是小文和讲解员的交流,请根据对话内容,推测小文的问题( )

    小文:                  

    讲解员:南头古城是深圳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之一,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特别举办“寻迹党史·红色古城”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激活古城的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古城历史文化及教育价值,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传承家国情怀。

    A . 南头古城存 在的意义有哪些? B . 南头古城更新之后有何不同? C . 南头古城如何打造红色文化? D . 南头古城有什么特色文化吗?
  • 4. 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把文段补充完整。

    深南大道的最西端,截至南山区的南头古城,这也是深南大道中“南”字的由来。深南大道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通往未来:一头连着悠远的过去,一头通往繁华的当下……深南大道,由此也成为一个富有立体感的城市隐喻。

  • 5. 小文发现不少现代流行语早就在古诗文中有所体现,类似的意思用古诗文表达更加优美、隽永。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现代冷行语PK古诗文

    现代流行语

    古诗文

    “比心心”

    ⑴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诗经·关睢》)

    “你咋不上天呢”

    ⑵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⑶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人生不将就”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你怎么这么好看”

    ⑸中无杂树,。(陶渊明《桃花源记》)

    “我愿为你遮风拦雨”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盛世,如你所愿”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

  • 6. 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 . 首联“平”“涵”“混”等词富有表现力,写出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宏伟景象。 B .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表现出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壮观和汹涌澎湃的气势。 C . 诗的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以隐喻的形式表达出“赠张丞相”的实意,委婉含蓄。 D . 尾联以垂钓者喻“张丞相”,借“临渊羡鱼”的典故抒发了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二、阅读(48分)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①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②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③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④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示来者。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注,容水急如灌注一般。②置州:设置道州。③俾(bǐ): 使。④裨(bì): 补助,增添。⑤元结(719~772 年):唐代诗人,开新乐府运动之先声。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仕途坎坷。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不知其能千里而

      语境猜测法

      之不以其道

      成语迁移法:策马扬鞭

      皆怪石

      课内迁移法:“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示来者

      字典查询法:①明显,显著;②显扬,彰显;③表扬,表彰;④姓氏。

    2. (2) 根据你的理解,用“/”给文中加横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向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 (4) 甲文以说马论人事,乙文借写景抒人情,这是两文在写作上的相似之处。两文抒发的情感也存在共同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口普查“小贴士”

    1、入学难?周围小区孩子多、学校少怎么办?

    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帮助政府决定在小区周边建设多少学校、分配多少教育资源。

    2、看病难?周围医院少,就医排队时间长怎么办?

    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帮助政府决定在小区周边建设多少医院、分配多少养老资源。

    3、出行难?车流拥挤,道路交通堵塞怎么办?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能为生育、养老、教育、就业等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也属于普查对象。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普查特点对比

    时间

    特点

    1953年

    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方法开展人口普查;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

    1964年

    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1982年

    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1990年

    调查项目增多,拓展到21项,汇总资料丰富,为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确定人口社会问题提供了翔实数据。.

    2010年

    国务院于2010年5月12日颁布《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2020年

    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普查项目增加居民身份证号码;增加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方式。

    材料三: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公布,全人口共14178万人。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览表如图。

    材料四:

    5月17日,深圳市统计局正式发布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普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常住人口(含深汕特别合作区)1756.01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相比,增加713.61万人。

    《公报》显示,深圳龙岗、宝安、龙华人口增加较多。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区为宝安(447.66万人)、龙岗(397.90万人)和龙华(252.89万人),合计占全市人口比为62.55%%。与2010年比,人口增加较多的区为龙岗、宝安、龙华、南山和光明,分别增加209.46万人、183.76万人、114.94万人、70.75万人和61.44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新区域的人才引进,同时拉动家庭人口及相关服务人口的流入。深圳进入了粵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同时,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的便捷,缩短了城区间的空间距离,区域一体化逐步加强。

    1. (1) 阅读材料二,对比历次普查工作特点,你发现了哪些变化?请写出三点。
    2. (2) 对上述材料进行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文表姐是中国公民,她在法国留学还有一年才学成归国,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回国,可以不参加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 B . 据材料一的宣传海报,一个地区有多少孩子要上学,上学难不难,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解决相关问题,有赖于详尽的人口信息。 C . 分析材料三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图,我们可以得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率和城镇化率持续攀升,再创新高。 D . 根据材料四可以得知:宝安、龙岗、龙华三区人口数量及10年间人口增长数量位列全市前三。
    3. (3) 根据材料四思考:一个地区要吸引和招揽更多人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4. (4)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征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标语和口号,以下入选的三句标语,请任选一句,谈谈其妙处。

      ⑴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⑵@所有人,人口普查需要您来打卡!

      ⑶米袋子,菜篮子,关键摸清几口子!

  •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匠

    ①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②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③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④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还是修旧如旧那套陈词滥调,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⑤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⑥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⑦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⑧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⑨父亲说,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要把这蓝娟染出来,谈何容易。

    ⑩老董     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⑪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⑫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老董说,今天我带你赏秋去。

    ⑬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把我放在前面大杠上坐着,穿过了整个金陵大学的校园。

    ⑭这时候的南京很美,沿着大街两边,是遮天的梧桐。阳光洒到梧桐叶子上,穿透下来,在人们身上跳动着星星点点的光斑。隔了一条街区,是整条街的银杏,黄蝴蝶般的叶子在风中飘舞,在地上堆积,自行车辗过,发出沙沙的声响。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边停下来。

    ⑮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我听到了不知名的鸟在鸣唱,从远处的山那边传来。山脚一棵红得像血一样的枫树,簌簌响了一阵,就见鸟群扑啦啦地飞了出来,在空中盘旋,将蓝色的天空裁切成不同的形状。老董长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念。

    ⑯沿新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
           ⑰老董抬头,静静地看着,指着树对我说,这是橡树。

    ⑱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⑲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你爷爷那时还是金陵大学图书馆的馆长,当年我进金陵大学古藏部修古籍,还是你爷爷几番周折安排的。

    ⑳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㉑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㉒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㉓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㉔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㉕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㉖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㉗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㉘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㉙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㉚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㉛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㉜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

    ㉝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本文节选自葛亮小说《瓦猫》,有删改。该书关乎民间手艺,涉及古修复师、理发师以及陶艺师三个匠种,匠人们有炉火纯青的于艺,或有着后继无人的遗憾,或面临着未来无用的定局,他们施展的空间愈见狭窄,却仍固守一方天地。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认识一些古老的工艺,感悟匠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建议假期阅读该书。)

    1. (1) 这篇小说情节富有波澜,请围绕主人公老董的活动,完成情节导图。

    2. (2) 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我听到了不知名的鸟在鸣唱,从远处的山那边传来。山脚一棵红得像血一样的枫树,簌簌响了一阵,就见鸟群扑啦啦地飞了出来,在空中盘旋,将蓝色的天空裁切成不同的形状。”
    3. (3) 请结合语境,解释(23)段加点词“后人”一词的含义。
    4. (4) 联系小说,结合你的理解,在第⑩段划线选一个合适的词语,并简述理由。

      老董          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A恳切

      B自信

      C高傲

    5. (5) 读者评论:《书匠》成功地把老董塑造成一个道艺并进、令人敬重的匠人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老董令人敬重的地方。
    6. (6) 许多传统手工艺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施展空间,许多手艺也逐渐失传,近年来国家也在大力拯救面临失传困境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请联系生活实际,就“拯救民间传统手工艺”提出你的建议。
  • 10. 小文阅读《水浒传》,打算写一篇关于杨志的读书小论文,以下是他整理的人物卡片初稿,请帮他完成。

    水浒第一倒霉人——杨志

    人生走势:一路“黑”

    ⑴杨志的人生高开低走,从失意到幻灭,一路“跌”到底。

    高开的表现:将门之后,武举出身

    低走的重大事件:失陷花石纲、、落草二龙山、梁山聚义。

    逼上梁山:不得已

    ⑵杨志是水浒英雄中“被逼上梁山”的代表,回忆其历程可知。

    ①不想上梁山的原因:

    ②不想上梁山的表现:

    性格缺陷:太明显

    ⑶原著引文: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怕,重则藤条鞭打,逼赶着要行。……“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杨志大骂道:“ 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至少写两个):     

  • 11. 小文路过七年级,看到阅读宣传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展示——“孙悟空的微信群”

    群主:我为这个群取名“老孙的帮帮团“,这些人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的成长意义很大

    请你仿照上述展示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建一个微信群,并依照例子取一个群名并阐述理由。

    群主:

    (要求:所选人物与其介绍应该一致,群名的设定能够综合体现三个人物的共同点)

三、写作能力及卷面书写考查(45 分)
  • 12. 按要求作文

    ⑴读了《书匠》老董的故事,有人说,“匠” 之为“匠”,在于传承和坚守。老董的坚守,有一种理想主义和真精神,不在乎如何被世界看待。也有人说,老董太过传统,一味固守不是好事,要学会变通,与时代和社会相融。

    请就“守与变”这个话题进行思考,撰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即将举行的中学生“梦想配方一守与变”主题演讲比赛,题目自拟。

    要求:⑴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将对应的选项用2B铅笔涂黑。⑵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或套作。⑶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及个人信息。

    ⑵按要求作文

    五月初,某网络综艺节目的粉丝为了给偶像打榜投票,需要收集很多牛奶瓶盖,而开瓶之后牛奶喝不完就雇人倒掉。五月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长沙街头市民雨中送别袁隆平,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送别群众超过10万,队伍绵延了3公里以上。

    上述两大“追星”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撰写一篇演讲稿,号召广大中学生“健康追星”,题目自拟。

    要求:⑴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将对应的选项用2B铅笔涂黑。⑵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或套作。⑶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及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