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27分)
  • 1. 八年级拟开展“我心目中的电子阅读”综合性活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当人们谈论“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时,他们其实是在谈论什么呢?

    许多人其实是在谈论“碎片化阅读”和“⑥严肃阅读”。随着近年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人心目的“电子阅读”,就是在与互联网相连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阅读。这种阅读经常在乘车、排队、等人、①小憩等之类的情况下进行,利用的是小段时间碎片。有人认为它们过于“碎片”,是③     的“快餐”。与这种阅读相对应的,是传统形式的阅读一捧一 册纸质书,花费比较大段的时间,④     而读。这样的阅读当然总是与“严肃阅读”联系在一起。

    许多人坚信,电子阅读必将取代纸质阅读,他们中的有些人为此②(huān xīn)鼓舞,有些人为此⑤     。但是,为什么相信电子阅读必将取代纸质阅读呢?有什么证据能够支持这一信念呢?许多人说这是大势所趋,但⑦这种文学性的修辞当然并不是科学论证。事实上,电子阅读究竟会不会⑧取代纸质阅读,即使仅仅从⑨技术上来考虑,情况也是非常复杂的。

    (根据《江晓原先生谈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之前景》改编)

    1. (1)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小憩

      ②(huān xīn)

    2. (2) 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痛心疾首

      B.正襟危坐

      C.粗制滥造

    3. (3) 请结合语境,判断选文中相应序号画线词语的词性。

       

    4. (4) 写出选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

      随着近年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人心目中的“电子阅读”,就是在与互联网相连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阅读。

      句子主干:

    5. (5) 对于电子阅读,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大力倡导并慢慢取缔纸质阅读;一部分同学认为偶尔的电子阅读可以保留,但还应当以纸质阅读为主。请简述你对此问题的观点。
  • 2. 默写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

    1. (1) 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 (3) 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4) 所以动心忍性,。(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5)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写飞鸟知返来表达自己脱离世俗生活后的闲适;杜甫在《春望》中的““融情于景,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事的苦闷沉痛;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表达了自己的忘身报国之情。
  • 3. 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描绘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七言律诗。 B . 诗人紧扣“早春”这个时节,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 C . 诗的颈联以“渐欲”和“才能”两词,表现出百花的纷繁、野草的茂盛。 D . 诗的尾联中,“最爱湖东行不足”既点明诗人行踪,又表明游兴未尽,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二、阅读(48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节选)

    [乙]

    (一)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故名华山。

    昔韩昌黎夏日曾登华山之岭,顾见其险绝,恐栗,度不可下,据崖大哭,掷遗书为诀。华阴令搭木架数层,绐①其醉,以毡裹缒下之。

    (二)钟山,于分宜。晋时,雨后有大钟于山峡流出,验其铭,乃秦时所造,故名钟山。后有渔人,山下得一铎②,摇之,声如霹雳,山岳动摇。渔人惧,沉之水。或曰,此秦始皇驱山铎也。

    (选自张岱《夜航船》,有删改)

    ①绐,同“待”。②铎,古乐器,大铃。

    1. (1)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

      见其险绝

      顾:

    2.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远而望之,又若花状,故名华山。

    3.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 . [甲]文引用“渔者歌”不但突出了三峡的山高水长,也渲染了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 C . [乙]文(一)开篇交代华山所处方位、规模、形状以及山名由来。 D . [乙]文(二)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只铎声音响亮悦耳。
    4. (4) 请简要概括[Z]文(一)中第二段的内容,并简析其作用。
  • 5.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岭,真的能用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

    ①我们先来说说秦岭。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有一条非比寻常的山脉,气势磅礴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处于中华版图的正中央,这条巍峨的山脉就是秦岭。秦岭东西约500公里,南北约150公里。它是黄土高原和四川于中华版图的正中央,这条巍峨的山脉就是秦岭。秦岭东西约500公里,南北约150公里。它是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也是黄河、长江的分界线;是北方小麦和南方水稻的分界,也是中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它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各种各样的作用。据中国气象局曾经发布的一篇文章介绍,由于它的存在,带来了强烈的“南北差异”,小到喜欢吃甜粽还是咸粽,大到南方的柔和与北方的豪放都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秦岭对水汽有阻滞作用,秦岭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北坡相对寒冷干燥,南坡则温暖湿润,南坡自下而.上拥有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5种气候类型;北坡自下而上拥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类型,它的存在不仅改变了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还使南北大地出现了强烈的气候差异。

    ③那么,秦岭是怎么挡住南下冷空气的呢?首先,秦岭的高海拔对冷空气南下和暖湿气流北上都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同时冷空气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移动到这里的时候也消耗了“元气”,到了秦岭,冷空气要爬坡会再消耗一些,所以实力不够强的冷空气“走”到这里就没“后劲”了,就算有“耐力”比较强的冷空气,奋力翻过山之后实力也明显削弱了,因此就造成了秦岭“挡”住了冷空气的现象。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可以被秦岭“挡住”,一旦有强冷空气来袭,因为它“实力”强大,还是可以“破关”过去,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的。

    ④一般来说,如果山脉阻挡了干冷空气,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泾渭分明”现象;反而,当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则会在一侧出现暖气流抬升形成云,而另一侧气流下沉,出现晴空。

    (根据《成都商报》相关资料改编)

    材料二:

    深圳会经历“60年最冷冬天”吗?

    最近,冷空气频繁南下,深圳气温有所下降,很多人都有了入秋的错觉。关于“拉尼娜”的信息也在朋友圈刷屏,诸如“60年最冷冬天”的说法被广泛传播。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也发布消息,预计今冬将形成“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对深圳天气有何影响?从2000年以来发生的5次“拉尼娜”事件的年份气象数据来看,在“拉尼娜”年的冬季(12月一次年2月),深圳的气温较常年同期低0.3℃,出现寒冷日数(日最低气温≤10℃)平均21天,比气候值多3天。降雨方面,“拉尼娜”年深圳冬季的降雨较常年偏少9%。平均干燥日数(日最小相对湿度≤50%) 44天,较常年多6天。

    市气象台预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预计深圳秋冬季前暖后略偏冷,空气干燥,其中2021年1-2月冷空气活跃,偏冷少雨,最冷时段可能出现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可能出现持续一周左右的寒冷天气,我市最低气温可达5-8℃,出现2008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及2016年极端寒潮暴雨的可能性较小,不会出现网络谣传的60年最冷寒冬。

    (选自2020年10月29日《深圳商报》,有删改)

    1. (1) 材料一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说明的?
    2. (2) 秦岭使我国南北大地出现了强烈的气候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3. (3) 简单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能删除的原因。

      一般来说,如果山脉阻挡了干冷空气,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泾渭分明”现象。

    4. (4) 奶奶身体虚弱,自从听说深圳要经历60年最冷寒冬的传闻后,一直忧心忡忡的,担心自己扛不过今年的最冷寒冬。请你结合任意一则材料的内容,劝慰奶奶,帮奶奶消除顾虑。
  • 6.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站牌

    ①中学时住宿,周日返校时母亲一定送我到村口的站牌,回回不忘塞上几块钱:“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吃不饱时就买点儿,别饿着!”车上的人们探头向下瞅,母亲就使劲搓搓手上的绿草锈,显得有些难为情。我头也不回地.上车找个靠前的座。钱上的青草味让我想起抹茶饼干,甜甜的。迎风向车外望去,才发现后视镜里印着母亲瘦弱的身影,那挂满绿草锈的手挥来挥去。

    ②食堂的饭清汤寡水,有时明明吃得很撑,可不到饭点就饥肠辘辘。每次走到打饭口,伸手揣兜摸摸母亲的钱,一股股青草气就熏香了那些难过的日子。

    ③周末一到,我掏出剩余的零钱来来回回地数:留出车费还能再买包方便面。我捧着面坐在车上脆生生地吃,直到班车“嘎”一声停在村口的站牌边,面刚好吃完。母亲微笑着伸手扶我下车,发丝上还挂着淡黄色的玉米花穗,像我吃面时落下的面渣。

    ④上大学后花销高、离家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闲余时去食堂里做兼职,每次回家便能为父母挑上点儿稀罕物。依旧是那条熟悉的路,依旧有温热的手扶我下车,只是母亲和那站牌一样,在风中越来越苍老。父亲说:“只要接到你回家的信儿,你妈天不亮就起,饭也不吃跑去村口站牌下等,等多会儿都不嫌累。

    ⑤毕业那年,每月八百块钱的试用工资。为了节省房租搬去郊区住,每天天不亮就要去等车。没有母亲在的日子尤其怕黑,只有一闪一闪的晨星点亮着安静的站牌,我们便在那微光里作伴。

    ⑥那日接到父亲急促的电话:母亲重伤,速回。一时间脑子空荡荡的,跑着去车站买票上车。从一个站牌到另一个站牌,我急得生哭:回家的路那么长,要多久才能看见母亲!车子“呜呜呜”从黄昏到傍晚,穿过暗夜驶进黎明,我终于见到病床上虚弱的母亲。我们的泪水奔涌而出,却连一个拥抱都无处安放。母亲是放牧时被公羊撞伤,浑身多处骨折。她面颊上凝固的血迹,像极了村口站牌上的锈斑,让我感到彻骨的疼痛。

    ⑦医院的那段日子,既痛苦又幸福。断裂六根肋骨,母亲连气也不敢大口地喘,哪怕轻咳一声泪水都会奔涌出来。那么多年我只顾着享受母亲的温暖,从未转过身好好关爱她一回。那是第一次为母亲擦脸,温热的毛巾敷上去,道道皱纹就慢慢舒展;那是第一次为母亲洗手,因过度劳累而粗壮变形的手指就在温水里逐渐柔软,散发着熟悉的青草香。“越老越不中用,还给儿女添麻烦……”这样说着母亲的泪就又淌进花白的鬓角。“过两天就回去吧,我这硬朗多了,刚工作没多久就请假给领导印象不好!”母亲要强地欠了欠身子又无力地躺下。我伸手捋了捋母亲额前的发丝,俯下身轻轻亲了一口。邻床的大姨看过来:“啧啧,看人家这娘俩的感情!”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脸上红扑扑的。

    ⑧那段时间,我在医院和家之间来来回回地跑:拿件毛衣,熬碗鸡汤,叮嘱父亲照顾自己。每次路过村口,都忍不住停下匆忙的脚步:站牌孤零零地立着,有风吹过,它紧着点了点头,它一定也在惦念着母亲。

    ⑨母亲的坚持训练使身体慢慢恢复健康。生活越来越好,城市的灯光五彩斑斓,路边的站牌也一个赛一个光鲜,可我仍旧想念村口最老气的那块站牌——它懂母亲的故事,它一直陪着母亲等我。

    ⑩母亲年纪大了,常忍不住打电话过来:父亲做的饭没有从前好吃,时软时硬;家里的鸡一冷就不肯下蛋,白白吃那么多粮食。母亲总有说不完的话,就像小的时候我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一根电话线牵着她那长长的思念就钩住了我的衣角,我把整座城市的记忆通通打包,唯独留下一张回家的车票。唯有母亲的站牌是最不可错过的站点。

    [链接材料]

    一段从石家庄疫情防控一线传来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

    2021年1月6日晚上,在支援石家庄核酸检测的过程中,辛集市中医院护士张丽芳突然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当时,医院本打算为她申请回家奔丧,但她却决定:留下来!

    母亲辞世,哪个做儿女的不心痛!但自古忠孝难两全,这个道理,张丽芳也懂,她说:“家里有弟弟尽孝,我在这里为国家尽忠!”

    1月8日,是张丽芳母亲出殡的日子。凌晨时分,她面朝家乡磕头送别,以这样的方式送母亲最后一程!随即她强忍悲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1. (1) 阅读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母亲的站牌”的理解。
    2. (2) 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说“伸手揣兜摸摸母亲的钱,一股股青草气就熏香了那些难过的日子”?
    3. (3) 选文两次写到了母亲的“难为情”,请简要概括。
    4. (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 (5) 选文中写到“唯有母亲的站牌是最不可错过的站点”,而链接材料中的护士张丽芳在接到母亲辞世的信息后,却决定留在工作岗位,永远地“错过”了母亲的“站点”。你如何评价选文中的“我”和链接材料中的护士张丽芳?
  • 7. 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读·有法]

    纪实性作品的读书卡,应突出以下内容:目录题目、作者、人物、主要事迹、阅读感悟。

    [读·有例]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阅读卡(示例)

    目录题目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作者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人物

    毛泽东

    主要事迹

    通过写毛泽东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革命的成长等几个阶段,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转变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阅读感悟

    年少时产生的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吃上饭的朴素愿望,使毛泽东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一生。

    [读·有成]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阅读卡

    目录题目

    长征

    作者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人物

    红军

    主要事迹

    记叙了第五次反围剿,讲述了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其中生动再现了①     (具体人物)②     具体事件)等艰难而英勇的事迹。

    阅读感悟

        

    1. (1) 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的阅读,结合示例完成阅读卡。

    2. (2) [读·有感]

      名著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阅读名著能给人以警示和深远影响,能使人陶冶情操、感悟生存环境……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某一具体情节,说说名著中某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作者的精神品质。

      A.《昆虫记》

      B.《西游记》

      C.《朝花夕拾》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写作(45分)
  • 8.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读书月步入新十年的开局之年。本年度深圳读书胡主题为“读书让生活更加多彩,阅读让城市更有温度”,旨在展现特区建立40年来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精神,以及通过阅读关怀个人、引领成长的文化生态。

    请同学们围绕“读书”这一主题,在任务A、B、C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任务A:讲述你“读书”的经历和体验,诉说读书给你带来的成长感悟,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任务B:请以“读书让生活更加多彩”为话题,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全校师生积极读书。

    任务C:读书可以让人穿越时空。展开想象,写一写你与自己最喜欢的一位作者、诗人或书中人物相遇的故事或情景。

    要求:①根据自选的任务,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将对应的选项用2B铅笔涂黑。

    ②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抄袭、不套写。

    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