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兴化市大垛中心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7-10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 1. 阅读理解

    ①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也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

    ②一个人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就会说出怎样的话。一个心胸狭ài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甲】一个心境旷达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和xù的春风,让人听了心情舒畅。这正如荀子所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③言为心声,有不同追求的人,说出的话也不尽相同。周敦颐身处官场时,写下“出淤泥而不染,zhuó清涟而不妖”的勉词,这是他洁身自爱的追求;刘禹锡屡遭贬zhé时,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乙】,这是他不甘消沉的追求;袁隆平初离校园时,立下“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宏愿,这是他广济苍生的追求。

    ④【丙】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一个人只有【丁】了思想的贫瘠、权力的束缚、金钱的羁绊,他的修养才会慢慢提升,说出的话才会令人舒心。

    ⑤一个人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就是心田的繁花。心中繁花盛放,言语芬芳自来。

    1.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填入【乙】【丁】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宣誓      断绝 B . 宣言      摆脱 C . 宣誓      摆脱 D . 宣言      断绝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甲】处前后说的是两种相反的情况,它们是并列分句,之间须用分号。 B . 【丙】句中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但”改为“也”。 C . 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复句,表示承接关系。 D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语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2.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 (1) 野马也,尘埃也, 。 (《<北冥有鱼>庄子二则》)
    2. (2) 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古寺静谧祥和,万籁俱寂,只有悠长

      的钟声,回应着大自然的静默无语的诗句是

    3. (3) 是故,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礼记》)
    4. (4)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韩愈)
    5. (5)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 (6)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大风过后,黑云涌动,天空阴沉迷蒙,秋雨即将到来的两句是“”。
  • 3. 综合性学习活动。

    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1) 【探“和”之义】

      《说文解字》: “和,相应也。

      从口禾声。”

      请结合“和”字字源的解说,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

      “和”字由“禾”与“口”组成,“禾”是“龢”的省略。“龢”的小篆字形为 ,这个字极妙:左边上面像间房子,下面是一组编钟和一个排箫的象形,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由此推知, “和”的本义为:

    2. (2) 【辨“和”之音】

       “和”字由本义引申出不同意思,由此产生不同读音。例如,表示“跟着唱” 或者“依照别人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时,读作【甲】,如      ;表示 “融洽、团结”的意思时,读作【乙】,如        

      下列注音和示例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hé ①“礼之用,和为贵”   【乙】hè  ②和颜悦色 B . 【甲】hè ①曲高和寡             【乙】hé②随声附和 C . 【甲】hè ①此唱彼和             【乙】hé ②君子和而不同 D . 【甲】hé ①地利不人和           【乙】hè  ②心平气和
    3. (3) 【维“和”之举】

      在主题班会上,晓华同学向大家分享了一则关于他“维和”的故事:去年,在全民抗疫的时期,不和谐的现象偶有发生。晓华在马路上遇到一位路人不戴口罩,晓华提醒他戴口罩,他却说:“戴不戴口罩是我的自由,再说你们都戴了,我就不用戴了。”晓华巧妙地应对说:“”。

      路人听后笑了笑,拿出口罩戴上了。

      针对路人的言论,如果你是晓华,你将如何做出应对?

      晓华巧妙地应对说:

二、阅读理解(共66分)
  • 4. 阅读诗歌并完成下列题目。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 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 (1)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请说说“路暗迷人百种花”的“暗”字好在哪里。
    2. (2) 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今年以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涂,毙踣沟壑。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

    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伏乞特敕京兆府,征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名下者,咸停征,容至来年蚕桑,庶得少有存立

    (节选自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删改)

    【注】①京畿(jī):都城及其周边一带。②馁(něi):饥饿。③踣(bó):仆倒。

    ④敕(chì):诏书。⑤少有存立:能够勉强生活下去。少:稍微。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②寒馁道

      ③至犯法当戮

      停征

    2. (2) 下列各项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岂有知而不救?

      A . 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B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 . 抟扶摇而上者(《北冥有鱼》) D . 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3. (3)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臣 窃 见 陛 下 怜 念 黎 元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5. (5) 从甲乙两文来看,陶渊明和韩愈对待现实社会态度的相同是:;对待现实社会的行为的不同点是:
  • 6. 名著阅读。

    [甲]大家仍旧在小土坡上顽强地挖着土。朱赫来看着闪光的铁锹和那些在紧张的劳动中弯着脊梁,低声对阿基姆说:“用不着开群众大会了。这儿谁也用不着鼓动。托卡列夫,你说得对,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乙]那镇元大仙用手搀着行者道:“……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行者道:“你解了我师父,我还你一颗活树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行者道:“不打紧,放了他们,老孙管教还你活树。”

    (节选自《西游记》第26回)

    1. (1) 甲段中,“大家”为什么要顽强地挖土修筑铁路?
    2. (2) 乙段中,镇元大仙为什么要抓唐僧师徒?
    3. (3) 面对困难,保尔(包括其他同志)、孙悟空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式。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4. (4)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做人、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B . 保尔之所以被学校开除,是因为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撒烟未撒在神父家的复活节蒸用的面团上了。 C . 《五猖会》中,“我”迫切渴望去看迎神赛会,但父亲要求必须背会《鉴略》才能去,我很快便背下来,欣然前往。 D .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第一次借到假扇;第二次骗得真扇,却被牛魔王又骗回去;第三次孙悟空打得牛魔王现出了原形,借得真扇。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 74187 人使用了中医药,占 91.5% , 其中湖北省有 61449 人使用了中医药,占 90.6% , 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 90%以上。

    材料二:2016 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三:4 月 24 日,以岭药业发布公告称,近日,以岭药业收到厄瓜多尔卫生部核准签发的“天然药物”注册批文,批准公司药品连花清瘟胶囊符合厄瓜多尔天然药物标准注册。目前,除厄瓜多尔外,连花清瘟胶囊已在巴西、印度尼西亚、加拿大、莫桑比克、罗马尼亚、泰国等地分别以“中成药”药品,“植物药天然健康产品”“食品补充剂”“现代植物药”等身份注册获得上市许可。中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材料四:中药的伟大之处,有相当一部分在于其平凡。西药是受过高级医疗教育者的专属,它们复杂的药性只有医生敢调遣。但在中国:有哪位老母亲没给受凉的孙子煮过生姜水呢?又有多少不识字的母亲,没用“烫海带腌白糖”治疗过孩子的咽痛?“性温、益气补血”的黑米,“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茶,从广义上说都是中药的一部分,它们充满着平凡的气息。中药不仅用来治病,更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

    除普遍性不同以外,西药与中药的另一种差异在于治疗角度。西药多用于治疗外来疾病的侵入,中药却更注重人体内部的调理。比起西药的消灭病症,中药更倾向于增强免疫机能,使人体自行祛病、寒热平衡。

    1. (1) 以上四则材料围绕的是一个共同的主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 (2) 请说出材料一中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 (3) 材料四“西药多用于治疗外来疾病的侵入”一句中的“多”能否换成“都”?为什么?
    4. (4) 卓雅同学的妈妈生病了。卓雅最近心情不好,闷闷不乐,你询问原因后知道了她妈妈坚持认为中医没疗效。医生建议她用中医疗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医生这么做的理由。
  • 8. 阅读朱萍的《那个孩子》,回答问题。

    ①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②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 , 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③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④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父亲承担了打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 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⑤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

    ⑥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 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 , 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⑦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

    ⑧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 ⑨后来,孩子长大了,努力地工作,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

    ⑩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1. (1) 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地点变化

      父母表现

      孩子对父母情感

      在家里

      母亲夸孩子被吼

      在火车上

      明白、尊重

      到学校

      父母忙碌担心

      思念、感恩

    2. (2)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 . .的一项是                   (      )
      A . 加点词“舒畅”这一形容心情的词用于表情,形象地刻画了母亲的满足感。 B . 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淳朴、善良、生活节俭,全身心热爱孩子的父母形象。 C . 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明白:做子女的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努力做到内心和言语行动相一致,使父母理解自己的一片孝心。 D . 文中两个加点的“努力”所指的内容相同,目的都是要改变自己平凡的生活、家境,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3. (3) 联系具体语境,品味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4. (4) 第②段和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孩子发火,这两次发火有什么不同?
    5. (5) 结合文章,简要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
    6. (6) 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
三、作文(60分)
  • 9.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时刻,你也许会在经历其中的某一刻后突然醒悟。而从那一刻开始,或许你的人生就开始上升。在你目前的人生中,你经历过哪些心理上的重大转折时刻,让你一下获得改变?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请以“从那一刻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

    ⑷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