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西县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8-06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共24分)
  • 1. (2021八下·侯马期末)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 (1) 梦回大唐:王勃“海内存知己,”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感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抒发了作者在困顿时,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写出了卖炭老人矛盾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
    2. (2) 游历大宋:苏轼“,寂寞沙洲冷”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陆游“,只有香如故”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
    3. (3) 遇见《礼记》:《虽有嘉肴》中“,弗学,。告诉我们要重视实践,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大道之行也》中“大道之行也,。”写出了我国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 2. (2021八下·南海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wò xuán ()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2. (2) 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早时泥土jūn liè()的形象。
    3. (3)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
    4. (4)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xíng jiāng jiù mù ()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 3. (2020八下·高新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每逢节假日,动物园的游客常常是络绎不绝 B . 一路上风雪载途使多年没有返回家乡的她对回家的期盼更加强烈了。 C . 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D . 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进行修改。

    材料:【A】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大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B】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共同进步和双向交流。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①【A】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请修改:

    ②【B】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请修改: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整体不景气的影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国民收入增长增速放缓。为优先保障民生需求,中央积极引导发展“地摊经济”。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对“地摊经济”表示肯定。

    材料二:

    夜幕还未降临,文山市梁子街夜市就热闹起来了:汽车后备箱打开秒变摊位,时鲜水果直接摆地上,肩挑手提吆喝不断……有小朋友爱不释手的玩具,有女生钟爱的小饰品,更有让“吃货”垂涎的美食……小小地摊,让城市迎回了烟火气,也让很多人端上了“饭碗”。

    材料三: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户万户摆地摊”。作为市民,请你以“地摊经济,文明有我”为主题对摊主和前来消费的市民各提一条建议。
二、阅读(共4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 , 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皆怪石,攲嵌盘屈 ,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 , 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 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 ,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唐时州名,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③攲(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佳: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已,通“以”。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水尤清      

      ③潭中鱼百许头皆怪石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3. (3) 【甲】文中小石潭水的清澈让人印象深刻,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4. (4)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相似之处。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悬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地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它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 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后,地球上一定会出现 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分别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地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到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是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1. (1) 选文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2) 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3. (3) 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4. (4) 选出下列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
      A . 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 . 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 . 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 . 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 8. 阅读《丢失的衣裳》,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嫂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身旁趴着宠物狗花花。屋外风声骤起,天色旋即暗了下来。要下雨!张嫂赶紧放下毛衣,奔阳台收衣裳去。

    ②张嫂的手伸出阳台,正要将晾晒的衣裳往里拎,突然,身后“咣”的一声,张嫂吓得手一哆嗦,衣裳掉下楼去。张嫂回过头,见茶几上的花瓶翻倒在地。花花正躲在墙角落用犯了错误的眼神望着主人。

    ③“花花,你又闯祸了,等我捡回衣裳再收拾你。”张嫂扬了扬手吓唬道。

    ④张嫂匆匆下了楼,却不见衣裳,附近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奇怪,也就一会儿功夫,怎么就没了,让大风卷上天了?”张嫂边嘀咕边顺着风向继续找。

    ⑤不远处有个驼背老头,拎着一个蛇皮袋东张西望。张嫂看见他心里就来气。这老头是个拾荒者,租住在小区车库里,不仅古里古怪,还爱管闲事。

    ⑥张嫂记得有一次出门遛狗,自家花花也就在路上拉了点屎而已,别人都没吭声,就他叽叽歪歪:“要文明养狗,要讲卫生……”张嫂本来就看他不顺眼,听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回敬道:“你算哪根葱,也配管我,呸!”然后抱起花花就走。

    ⑦张嫂怀疑是老头捡走了衣裳,而且就藏在那蛇皮袋里,但没抓现行,不好随便搜,万一他已转移赃物反咬一口就麻烦了。张嫂便指桑骂槐起来。那老头装聋作哑,拎着蛇皮袋若无其事地走了。张嫂心里更来气了:“哼,做贼心虚了吧!”就提高嗓门对着老头的背影骂得更凶。

    ⑧张嫂为这事气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心里就堵得慌,想去看医生,却忘了医保卡搁哪儿了,翻箱倒柜地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正急得团团转,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张嫂开门一看,是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满脸汗水,气喘吁吁。中年男子看了看张嫂,又看了看手中的卡片,笑呵呵地说:“就是你,这回准没错。”张嫂正诧异时,他把一个塑料袋和手中的卡片一并递给张嫂:“这里面是你的东西,我在车上发现的,还给你,请你看看。”张嫂疑惑地接过来,仔细一看,正是自己要找的衣裳和医保卡。张嫂很奇怪:“你是出租车司机?我的东西怎么会落在你车里?”

    ⑨中年男子笑了笑。原来,他是位货车司机,从外地过来。昨天,他的车就停在张嫂楼下,巧的是那件衣裳不偏不倚正好掉进了他的车箱里。等张嫂下楼时,车已开走。晚上,他回到家后才发现,拎起衣裳,还从里面掉下一张医保卡。他担心张嫂着急,便连夜送了过来。

    ⑩张嫂恍然大悟,连声道谢:“我正要去看病,你是怎么找到我的?”他说:“是一个驼背拾荒老人帮助我找到的。一开始我俩还找错了单元。

    “他人呢?”

    “他跑上跑下帮我找了半天,找到后,他就不见了。真是个古怪的好老头啊!

    张嫂心里咯噔一下。中年男子一走,张嫂回过神来赶紧跑向阳台,又看到了驼背老人拎着蛇皮袋在小区慢慢地走着。她若有所思,既温暖又羞愧。她心里似乎丢失了更珍贵的东西,得赶紧寻找回来,便也匆匆下了楼……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8期有修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B . 第⑥段采用倒叙的方式,交代拾荒老人有些“古怪”,爱管闲事,让人厌烦。 C . 本文将拾荒老人的行为与张嫂的言行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体现拾荒老人的品质。 D . 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故事,便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2. (2) 文章以“丢失的衣裳”为题,有何妙处?
    3. (3)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她若有所思,既温暖又羞愧

    4. (4) 你认为拾荒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 (5)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现实生活中“以貌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相貌奇异者甚至遭到不公平待遇。请你编写一段文字发到微信朋友圈,表达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三、作文(共50分)
  • 9. (2021八下·南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适逢“五四”青年节,学校团委、少先队组织全体八年级学生举行了集体退队仪式,大家一起庄严地摘下了相伴八年的红领巾。在随后举行名为《最美的风景》的主题班会上,大家心潮澎湃,纷纷发言:有的同学慷慨激昂,表示站在青春的门槛上,展望人生,一定要奋发图强,不负青春;有的同学感慨万千,回望自己成长路上,一路有师长、亲人守望,有良友相陪,才让自己在磕磕绊绊中茁壮成长;也有的同学心绪飞扬,历数祖国壮美如斯,此生定要踏遍神州,用手中之笔状写锦绣河山……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四、附加题(共10分)
  • 10. 阅读下面名著《傅雷家书》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①聪儿:

    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地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chì只,仅)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绝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

    ②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及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③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1. (1) 针对语言学习,本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2) 文中画线句对你的语言学习有什么启示?
    3. (3) 读了《傅雷家书》,请你给同学写一段关于整本书的推介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