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岳阳楼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岳阳楼记...

更新时间:2022-07-06 浏览次数: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é)守     (fēi)霏       心旷神(yí) B . (yín)雨     (hào)月       岸芷(dīng)兰 C . (háo)     舟(jǐ)        朝(huī)夕阴 D . (yào)     (qiáng)倾     浩浩(tāng)汤
  • 2. 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晖夕阴    波澜不惊    静影沉壁 B . 忧谗畏讥    浩浩汤汤    虎啸猿啼 C . 迁客骚人    锦鳞游泳    一碧万倾 D . 增其旧制    皓月千里    宠辱携忘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属予作文记之     不物喜,不以己悲 B . 潇湘           此乐何 C . 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D . 多会此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 4. 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5. 下面对《岳阳楼记》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 . 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 .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 6. 下列诗句与《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7.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 若/夫/淫雨霏霏 C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 然/则/何时而/乐耶
  •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 .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 .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 9. “记”是古代的一种,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大多以为主,兼有成分。除了本课的这篇“记”之外,请再列举两篇:《》《》。
  • 10. 范仲淹,字,苏州吴县人,(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世称“”,著有《》。
  • 11. 一词多义
    1. (1) 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2) 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3) 则: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 (4) 极:  

      ①感极而悲者矣     

      ②此乐何极       

      ③南极潇湘     

      ④初极狭

    5. (5) 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或异二者之为

    6. (6) 空:

      ①浊浪排空       

      ②而或长烟一空

    7. (7) 去:  

      ①去国怀乡          

      ②委而去之

    8. (8) 之: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或异二者之为

    9. (9) 备: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众妙毕备

    10. (10) 薄: 

      ①薄暮冥冥     

      ②不宜妄自菲薄

    11. (11) 通: 

      ①北通巫峡

      ②初极狭,才通人

      ③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 (12) 和: 

      ①政通人和

      ②至若春和景明

二、阅读理解
  • 12. (2020九上·东城期末)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甲)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丙)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潇湘      而悲      登峰造 B . 国怀乡      扬长而      人楼空 C . 春和      良宵美      触伤情 D . 物喜      不为然      身报国
    2.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迁客骚人”在秋高气爽时观赏洞庭胜景产生的乐观情怀。 B .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翻译:这样(他们)升迁做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理解:这两句话写出了那些“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的心态变化。 C .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这句话包含着作者对滕子京的期许,希望他同自己一道以“古仁人”为榜样。
    3. (3) 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来济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

      显庆初,(来济)兼太子宾客。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老人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老人曰:‘请遗天下衣。’桓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有役丁之忧,故济对及之。后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絓刑罔 , 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轜还乡。

      (取材于《新唐书·来济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子宾客:太子东宫属官。②遗(wèi):给予,赠送。③絓刑罔:这里指触犯刑律。④以身塞责:以身赎罪,这里指以身报国。⑤轜(ér):古代载运灵柩的车。

  • 13. (2019九上·大连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登楼也   

      ②或异二者之   

      斯人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 (3) 选文中“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指的是,作者借其口说出这句话的用意是
  • 14. (2019九上·德惠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至若春和

      ②去怀乡

      ③宠辱

      ④予尝古仁人之心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 (3) “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三、语言表达
  • 15. 新华中学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了“微”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微”讲堂】

    “五四”青年节前夕,初三(1)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时事讲堂活动。活动主题是“责任•担当”。 整个过程以研讨为主,开展社会责任大家谈。活动中,40多名同学踊跃发言,讨论“子女、学生和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等热点问题。

    请将此活动写成一句话新闻。(3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