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2-08-02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12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默(jiān)    苍(jìn)    绕(yíng)        然而止(jiá) B . (bì)    追(sù)        蛮(hèng)        阳奉阴(wéi) C . 绊(jī)    驰(chěng)    雾(ǎi)            怒不可(è) D . 漫(mí)    沙(lì)        两(xī)        词夺理(qiǎ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撺掇            惠民生            接踵而至        安塞腰鼓 B . 脑畔            湿漉漉            轻歌漫舞        叹为观止 C . 斡旋            坐谈会            周而复始        前呼后拥 D . 枯燥            马前卒            草长莺飞        不修边副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个学期将要结束,同学们共同学习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B . 刚刚去世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C . 端午节到来之际,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的轮番上演,引来了许多市民的袖手旁观 D . 今天的中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风云变幻 , 让世人刮目相看。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大力弘扬勇于探索、协同攻坚的探月态度,中国必将谱写出更加壮美的航天乐章。 B . 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C . 我们党的奋斗史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 莱芜区举办了“庆祝百年华诞·建设书香莱芜”读书演讲比赛活动。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     。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①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

    ②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

    ③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

    ④我们常常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

    ⑤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

    A . ④②①⑤③ B . ①②⑤③④ C . ⑤③④②① D . ②①④⑤③
  • 6.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 . 古代常用称谓代指年龄,“弱冠、垂髫、古稀”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 .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小石潭记》《核舟记》都运用了寄情于景的写法。 D .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杜甫、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二、古代诗文(25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独其子       子:以……为子 B . 男有 , 女有归   分:职分,职守 C . 选贤能,讲信修睦        与:和 D . 盗窃乱贼而不    作:兴起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外户不闭                            已之细柳军 B . 谓大同                                日中不至,则无信 C . 人不独亲其亲                        两狼之并驱如 D . 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遂率子孙荷担三夫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 B . “天下为公”是指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这样才能构建理想的社会蓝图。 C . 大同社会基本特征是: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D . 本文把现实社会与大同社会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大同社会是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无心公怒镜

    无心公首蓬而面垢,客过之,视而笑。无心公疑之,窥镜而观,则傫然者,非人状也。怒甚,执镜将毁焉。数之曰:“上古之世,美者自美,恶®者自恶。予美予恶汝何与焉!自汝之立,美恶始分。独处则匿,相形则争。人之不靖,职汝之因。我将毁汝之凿③,而全我之真!”

    【注释】①无心公:作者假托的人名。②)傫然:颓丧的样子。③恶:丑。④职:主要。⑤凿:穿凿附会。

    1.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予美予恶汝何与焉!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将毁汝之凿,而全我之真!

    3. (3) 本文运用寓言形式,揭示了的道理。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寄杜北山①

    王镃

    倦客萧萧两鬓秋,柳丝无力绊归舟。晓风落叶辞高树,夜月行人在别洲。

    千里关河乡国梦,一江烟浪古今愁。雁声过尽青天阔,却忆同登望海楼。

    【注释】①杜北山,宋代诗人。②王镃(zī),南宋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提示: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 . 颔联写途中所见,晨风里树叶萧萧而下,夜月中漂泊的游子寄居他乡异地。 B . 颈联写思乡之梦飞越千山万水,状无形之愁思为有形之烟波,极言归心之切、愁思之浓。 C . 尾联通过诗人对眼前登楼望远之景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亲念友之愁。 D . 全诗既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慨,又传达了诗人国破家亡、思亲念友之愁。
    2.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柳丝无力绊归舟”一句的妙处。
  • 10.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1) ,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
    2. (2)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北冥有鱼》庄子)
    3. (3)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4. (4)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5. (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
    6. (6) 《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三、名著阅读(7分)
  • 1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 (1)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然而,他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

      “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百分之百地失去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作者是,文中的“他”是文中的画线句写道“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请你就这句话中的“三次”中的任意一次内容进行概括。

    2. (2) 结合《傅雷家书》作品内容,请参照画线句式再仿写一个句子。

      傅雷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无微不至。常嘱咐儿子要节约时间,时光流逝如江水,去不复返;常嘱咐儿子要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神兽“出笼”

    ①在临沂市博物馆众多“严肃”的文物中,有一件“神兽”靠“卖萌”成为最受游客喜爱的展品,其晶莹剔透,造型憨态可掬,收获了大批“粉丝”。

    ②“神兽”名为水晶兽,1972年12月出土于临沂市吴白庄村。它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特点:“大”是指年龄,水晶兽制作年代是东汉时期,约2000岁;“小”是指体形,仅有2.3厘米高,长为4厘米。“神兽”采用白水晶雕刻成一只俯卧小兽,缩颈拱背,四肢屈踞;腰部有打孔,应该是墓主人所佩戴的一件饰物。

    ③说到水晶兽的出身,可谓运气“爆棚”!水晶兽出土于临沂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墓主人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琅琊王。汉人一向讲究“视死如视生”,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盛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贵族阶级厚葬成风。但这个墓早年多次被盗,除了不方便搬运的画像石,所剩无几。1972年,临沂市考古人员对吴白庄汉画像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完墓中仅存的钱币、残损陶器等文物,在最后筛土时,才发现了躺在盗洞中的小“神兽”。所以,大家一致推测,可能因为水晶兽太小,落入土中没有被盗墓者察觉,才躲过一劫。

    ④作为文物界的小网红,水晶兽的“吸粉”能力和它的超高颜值是分不开的,这首先归功于它晶莹剔透的水晶材质。水晶,属贵重矿石,产量较少。中国对水晶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水晶得名“水玉”,因为古人是看重“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全唐诗》卷七八五载《白雪歌》:“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檐溜水晶折。”明徐渭《宴游西郊诗》:“菡萏含冰脑,樱桃滴水晶”都对水晶有过描写

    ⑤另一珍贵之处在于“汉八刀”。“汉八刀”是后人对汉代玉石雕刻精湛技艺的专有称谓。汉代雕刻的玉琀,其刀法简洁、粗犷、有力。汉代时期,雕塑以寓意性见长。它的创作,总寄托着创作主体的某种观念和意趣。作为一种文化造像,雕塑更具有审美性、艺术性,更能反映特定民族和时代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审美文化形态上,它表现出一种“大美”的气象。“大美”者,博大、壮大之美。水晶兽虽形体不大,但通体晶莹剔透,亦虎亦狮,弓背卧踞,以极其洗练的刀法雕刻出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四肢和尾部,栩栩如生。

    ⑥另外,水晶兽的走红也有吉祥寓意的加持。细数汉代文物,不难发现汉代先民习惯把自己羽化成仙、长生不老、子嗣延绵等美好的愿望寄予各种奇禽瑞兽之上。两汉时期,由于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精神的振奋,造型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除了写实的具体形象外,当时石雕艺匠的创作思维受到中国正统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中国的原始“图腾”崇拜、道教、儒学的各种教义、学说等,出现了神瑞化的装饰,狮生双翼、身带云火等,使得各种瑞兽的形象能上天,能驱妖除魔,可以战胜一切,实现人们美好的愿望。东汉时期玉石雕刻的瑞兽形象就是这一时期神学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当时人们认为只要能“羽化”或乘上瑞兽,便可升天成仙。

    ⑦仔细看水晶兽的腰部,有一个小孔可以挂在身上。想必,这件水晶兽就是琅琊王的辟邪、祈福之物吧。

    1. (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提示: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 . 水晶兽制作年代是东汉时期,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特点:“大”是指年龄2000岁,“小”是指体形。 B . 水晶兽之所有没有被盗墓者盗取,是因为其石质、表面灰暗的颜色而不被盗墓者注意。 C . 水晶兽非常珍贵的一个原因是它体现着秦汉时期“汉八刀”雕刻的精湛技艺,表现出一种“大美”的气象。 D . 水晶兽造型艺术除了写实的具体形象外,也有长生不老、子嗣延绵等吉祥寓意的加持。
    2. (2) 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神兽”采用白水晶雕刻成一只俯卧小兽,缩颈拱背,四肢屈踞;腰部有打孔,应该是墓主人所佩戴的一件饰物。

    3.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全唐诗》卷七八五载《白雪歌》:“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檐溜水晶折。”明徐渭《宴游西郊诗》:“菡萏含冰脑,樱桃滴水晶”都对水晶有过描写。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车里的故事

    朱敏江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箭一般地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一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时光可以冲淡我对童年的记忆,却无法带走我对风车的感怀,因为我始终将风车印象藏在左心房最柔软之处。

    ③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家乡的风车是由木头制成,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连,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呈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米和稻谷等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星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地转动。

    ④小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

    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粉墨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重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就这样风车利用风力给稻谷去除了杂物。

    ⑦渐渐地,父亲身前的谷粒越积越多,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圆锥形。他不时伸出左手轻轻将锥顶推翻,并用手转几圈,谷堆上留下几道圆形的波痕,而流出的谷粒随即又将波痕淹没。

    ⑧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⑨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⑩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后,家里又种了两亩麦田,那时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白色的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一会儿,地面就银白一片,犹如进入银装素裹的世界。

    ⑪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麦子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让风车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⑫风车虽已远离繁华,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每当大雪纷飞之时,麦壳从风车口飘然而出仿佛雪花飞舞的景象,恍如就在眼前。

    ⑬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一个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 (1) 文章依据时段着重写了关于与风车的几个故事,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人物

      故            事

      小时候

      稍大些

      父亲

      改革开放后

      邻家小妹妹

      风车扇麦子的情形引来邻家妹妹拍手称赞。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粉墨登场了。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白色的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⑬段画线句“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的理解。
    4. (4)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五、作文(50分)
  • 14. 写作

    一滴普通的水滴,在经历无数个平淡的日子后,终于等来了游历丽江的一段旅程,遇见了丽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鲁迅笔下平平淡淡的罗汉豆,却演绎着一段温馨的童年故事,成为一代人童年的梦幻;吴伯箫笔下普普通通的灯笼,却讲述着一种家国情怀的往事,灯笼成为追逐光明的象征;在一千多个平淡的日日夜夜的等待后,迎来了四年一度的奥运盛典,享受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和无尽喜悦……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在平淡之中遇见繁花似锦,在平淡之中遇见诗情画意……

    请以“平淡中,遇见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