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化成水 B . 玉米酿成酒 C . 苹果榨成汁 D . 木柴劈成片
  • 2. (2019九上·临河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倾倒液体 D . 加热液体
  •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 . 活性炭作防毒面具 B .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 . 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 . 氧气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 4. (2021九上·西乡塘月考)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水蒸气 D . 二氧化碳
  • 5.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 6. 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分子(   )
    A . 由原子构成 B . 质量很小 C . 体积变大 D . 间隙增大
  • 7.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    )
    A . 元素 B . 分子 C . 单质 D . 氧化物
  • 8.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氧化铁FeO B . 镁离子Mg+2 C . 2个氢原子2H D .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 9.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酒精灯倾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 .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 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 . 厨房内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通风
  • 10. 下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 B . C . D .
  • 11. (2021·高州模拟) 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SiO2+2C 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iO2中Si的化合价是+2 B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 . 该反应体现了C的氧化性
  • 1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大理石 B . 双氧水溶液 C . 冰水混合物 D . 洁净的空气
  • 13.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2

    m

    8

    14


    A . 物质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 . 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12 g D . 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4:1
二、多选题
  • 14. 下图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此元素原子序数为16 B . 此元素的符号为S C . 此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 此原子的质量为32.06g
  • 15.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气和一氧化碳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少量二氧化锰

    C

    鉴别氧化钙和碳酸钙

    滴加少量稀盐酸

    D

    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分别取少量溶于水

    A . A B . B C . C D . D
三、填空题
  • 16.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 (1) 2个水分子
    2. (2) 铁原子
    3. (3) 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17. 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 (1) 判断煮饭用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取适量的水,加入检验。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2. (2) 量体温是防控疫情的最基础操作,体温计中填充的液体是(填化学式)
    3. (3) 疫情期间,同学们来学校时,要戴好口罩,口罩的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
  • 18. 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为七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 (1) 上图中七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2. (2)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与氯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这种化合物的构成粒子是(填粒子符号)。
    3. (3) 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图中哪两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填元素符号)
    4. (4) 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它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
  • 19. 用符合要求的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氧气、二氧化碳、甲烷、氢气、一氧化碳

    1. (1) 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2. (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
    3.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4. (4) 灭火:
    5. (5) 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
  • 20. (2019九上·龙沙期中)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

    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则: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21. 通过学习化学,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可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1. (1) 为什么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
    2. (2)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应用哪一灭火原理?
    3. (3) 为什么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
  • 22. 化石燃料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会形成酸雨,请你说出酸雨有什么危害?(答一点即可)
    2. (2) 践行“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做些什么?(答一点即可)
    3. (3) 写出一种你知道的新能源。
  • 23. 齐齐哈尔江心岛国家湿地公园,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的场所。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走进湿地公园,花香四溢,从微观上怎么解释。
    2. (2) 请写出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3. (3) 写出一条生活中常用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四、综合题
  • 2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2. (2)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出体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 25. 如图是一些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原因是
    2. (2) B实验中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5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3. (3) C实验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4. (4) 实验D通电一段时间后a和b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 26. 根据下图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 (2) 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 (3) 写出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 (4) 通过査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 27. 下面是水的净化实验中过滤装置,请回答。

    1. (1) 操作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内壁。
    2. (2) 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 (3) 如果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 28. 在实验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

    A.黑色粉末是铁粉                    

    B.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C.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1. (1)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应(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请填写下表空白:(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黑色粉末不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猜想A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B(填成立或不成立)

      黑色粉末部分变红,

      猜想C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C成立。

      反思评价:

    2. (2) 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3. (3) 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五、计算题
  • 29. 乳酸在医疗、食品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乳酸近年来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知乳酸的化学式C3H6O3 , 试计算:
    1. (1) 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 (2) 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25g乳酸(C3H6O3)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一份石灰石样品,为测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1. (1) 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 (2)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