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鄂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16 浏览次数:59 类型:中考真卷
一、(共 9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uò) 对(jiào) 自出心(cái)   一代天(jiāo) B . (cén) 首(qiáo) 息凝神(bǐng) 消声迹(nì) C . 濒临(bīng) 熏(táo) 取义人(chéng) 前后继(pū) D . (huái) 拘(ní) 抑扬顿(cuò) 轻歌舞(màn)
  • 2.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培育中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骨肉亲情”,关系着国家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 B .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使人们的健身运动选择日益多样,群众体育的边界不断拓展。 C . 鄂州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武鄂同城、城乡融合”加速推进,“空中出海口”呼之欲出。 D . 在网课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2022 年 4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B . 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 C . 自吴王孙权在武昌(今鄂州)建都至今的 1700 多年中,武昌鱼倍受杜甫、孟浩然、苏轼……等文人墨客的青睐。 D . 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
二、阅读(共41分)
  • 4.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宇航员的衣服脏了怎么办?

    科 童

    ①衣服嘛,多穿几天又不会破……据宇航员回忆,他们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听起来虽然是个懒人的办法,但在太空旅行中,这还真是无奈的选择。

    ②首先,空间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其次,将 0.45 千克货物从地球送到空间站,要花掉 5000 美元至 1 万美元,因此,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

    ③其实,不换衣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卫生。因为在太空站里,衣服不像在地球上那么容易弄脏。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的环境中,而且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活动起来也不会耗费太多的体力,所以,宇航员很少出汗。

    ④但是,为了防止肌肉在这种没有重力的环境下萎缩,宇航员还是需要做些体能训练的。因此,他们贴身穿的衣物仍然得定期更换。只是,这些衣服“坚持”的时间比在地球上长多了。

    ⑤既然不能洗,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就只好堆在空间站里,等待变成太空垃圾啦。然而,当宇航员们结束任务、准备返回地球时,这些越堆越多的脏衣服就又要冒出来找麻烦了——宇航员是乘坐航天飞机“回家”的,在这些“专机”上,除了宇航员和他们的私人物品,还得带上很多实验仪器、记录资料……空间有限啊,哪儿还有给脏衣服留的地方?

    ⑥可是,把这么大包的脏衣服都丢在太空中,简直就是给地球人脸上抹黑嘛。最后,科学家们终于想出了好办法。

    ⑦原来,俄罗斯的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是一次性的,当它把宇航员需要的货物运到空间站之后,宇航员们就把空间站里堆积的垃圾装进去。而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自动返回地球,当它飞进大气层之后,会自动烧毁。这样,脏衣服就可以和其他太空垃圾一起,化为“天边的一道流星”啦!

    ⑧一位俄罗斯宇航员想出了一个另类的主意。

    ⑨他到达空间站后,想在那里种些蔬菜,但太空里没有土壤。于是,他想到把自己换下来的旧衣服缝制成球形,将一些碎纸巾、纱布头之类的废物填充在里面——嗯,你在大街上可能见过那种只浇水头上就会长出绿草的小人吧?那个就是用填充了锯末的纱布缝成的。这位宇航员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做好这些废料球之后,他再把种子放在里面,浇水种植,很快种子就发芽了。看来,这位宇航员的环保意识真是够强的,把“废物利用”的精神都发扬到太空里了。

    ⑩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细菌分解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根据一些学者的设计,细菌不但可以分解掉包括脏衣服在内的垃圾,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热量和一些化学物质。宇航员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但这种设想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实现。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考虑移居到太空中生活时,这个设想可就要起大作用了。

    (选自《巅峰阅读》)

    1. (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 . 时间顺序 B . 空间顺序 C . 逻辑顺序 D . 程序顺序
    2. (2) 对第②段和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空间站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 B .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空间站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质的原因。 C . 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宇航员的旧衣服非常适合在太空中种蔬菜。 D . 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宇航员用旧衣服种蔬菜的原理。
    3.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且无重力的环境中,活动起来耗费体力不会太多,因此他们很少出汗。 B . 宇航员在空间站里换下来的脏衣服,他们结束任务、返回地球时,由于乘坐的航天飞机空间有限,没有把它们带回地球。 C . 俄罗斯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一次性的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在返回地球途中进入大气层后自动烧毁。 D . 科学家已经利用细菌把包括宇航员脏衣服在内的太空垃圾分解,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化学物质作为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紧扣诗题,以叙事为主,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交代了此行的地点和事由。 B .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一个“入”字,写出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 C . 颈联以静观的视觉描摹江上的美景。诗人将水中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 D . 尾联笔锋突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抒情,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乡之水不远万里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了尽快到达楚地的急切心情。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楚将伐齐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 。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 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 , 其余兵亡 以待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鲁君:鲁国国君。 ②吊:悼念死者。 ③过:错误。 ④与:帮助。 ⑤合:联

    合。 ⑥殪(yì):死。⑦亡:没有。⑧待:防备,抵御。

    1. (1) 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小信未孚,神弗也       福:赐福,保佑 B . 小大之 , 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监狱 C .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之    患:忧虑,担忧 D . 鲁君以为然,退师    身:亲自
    2. (2)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乃入见    为齐见鲁君 B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子齐、楚为孰胜哉 C . 公与乘,战于长勺    君谋过矣 D .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 君不与胜者与不胜者
    3. (3) 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了一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 B . 乙文通过叙述张丐主动出使,劝说鲁国国君撤兵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 C .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甲文强调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写曹刿与鲁庄公对话,乙文中主要描写张丐与鲁君对话。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7. 古诗文填空。
    1.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 (2) 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3. (3) ,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4)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5)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 ”是诗人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6. (6) 江南早春,野花初放、芳草新生,我们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来描写这番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 8.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众头领席散,却待上山,只见黑旋风李逵就关下放声大哭起来。宋江连忙问道:“兄弟,你如何烦恼?”李逵哭道:“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晁盖便问道:“你如今待要怎地?”李逵道:“我只有一个老娘在家里。我的哥哥又在别人家做长工,如何养得我娘快乐?我要去取他来这里快乐几时也好。”晁盖道:“兄弟说的是。我差几个人同你去,取了上山来,也是十分好事。”宋江便道:“使不得。李家兄弟生性不好,回去必然有失。若是教人和他去,亦是不好。况且他性如烈火,到路上必有冲撞。他又在江州杀了许多人,那个不认得他是黑旋风?这几时,官司如何不行移文书到那里了,必然原籍追捕。你又形貌凶恶,倘有疏失,路程遥远,如何得知?你且过几时,打听得平静了去取未迟。”李逵焦躁,叫道:“哥哥,你也是个不平心的人。你的爷,便要取上山来快活,我的娘,由他在村里受苦。兀的不是气破了铁牛的肚子!”宋江道:“兄弟,你不要焦躁,既是要去取娘,只依我三件事,便放你去。”李逵道:“你且说那三件事?”宋江点两个指头,说出这三件事来。

    ……

    宋江道:“你要去沂州沂水县搬取母亲,第一件,径回,不可吃酒。第二件,因你性急,谁肯和你同去?你只自悄悄地取了娘便来。第三件,你使的那两把板斧,休要带去,路上小心在意,早去早回。”李逵道:“这三件事,有甚么依不得!哥哥放心,我只今日便行,我也不住了。”当下李逵拽扎得爽利,只跨一口腰刀,提条朴刀,带了一锭大银,三五个小银子,吃了几杯酒,唱个大喏,别了众人,便下山来,过金沙滩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 (1) 文段中李逵为什么放声大哭?
    2. (2) 从以上选文中,你读出了李逵怎样的性格特点?
  • 9.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雪花”面

    马海霞

    那天,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雪下得不大,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我在火上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了面条。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②正在发愁时,我看到门外街上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出的面条送他一碗。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说:“今天太冷了,请您吃碗热面条暖和暖和。”

    ③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直接将热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④我正说着呢,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修鞋的吃……”父亲听了,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来取鞋子的人多,我不能离开鞋摊。”

    ⑤父亲听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

    ⑥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父亲把酒瓶装进左口袋里,酒盅装进右口袋里,双手端面,出了屋门,我只好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⑦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才返回家中。

    ⑧晚上我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

    ⑨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外县买石灰,等买上石灰,往回赶到半路时,却发现随身带的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讨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

    ⑩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若人家递给他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

    ⑪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却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那是情义。

    ⑫后来,父亲和瘦大叔真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

    ⑬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都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

    ⑭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选自《意林》2021 年第 21 期)

    1. (1) 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 (2) 联系语境,说说第①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

      ②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

    3. (3) 文中第⑨⑩两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第⑥段中写道:“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你认为父亲是中邪了吗?为什么?
    5. (5) 本文以《一碗“雪花”面》为题有什么妙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并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等 5 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材料二: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某市教育局制订了“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对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

    材料三:“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90分钟。”据此指导意见,某中学九(2)班制定了学科书面作业时长安排表,内容如下: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 (2) 请写出你所在学校或班级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所采取的某一项措施,并就此措施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写作题(50 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就学习这件事而言,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选自《读者》

    要求: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