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凉山州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09 浏览次数:68 类型:中考真卷
一、基础知识(15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悴(qiáo)    改(chuàn)    嚣(xiāo)    住呼吸(pǐng) B . 量(diān)    开(bāi)      忌(huì)    丽多姿(xuàn) C . (chà)    石(yǔn)      污(suì)    姗来迟(shān) D . 然(chì)    育(bǔ)      要(jié)    然入梦(hān)
  •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邓稼先心里怀着对祖国挚痛的热爱,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B . 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在核动力领域颇有建树 C . 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高谈阔论的春节文化盛宴。 D . 电影《长津湖》塑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志在千里是诗意;李白豪迈洒脱是诗意;杜甫忧国忧民也是诗意。 B . 随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冉冉升起,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 C . 人类过去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 D . 戏台、窗花、热闹的社火……等乡土文化意蕴丰厚。
  • 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直至今日,这一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但真正落实到位,让每一位学生均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面临诸多现实困难。

    ②一方面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学校易于开展的一门功课。

    ③谁都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可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

    ④因此,只有因地制宜解决好现实困难,学生的劳动技能才能够提高。

    ⑤另一方面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

    A . ③①②⑤④ B . ③④①②⑤ C . ④①②⑤③ D . ④③①②⑤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望》的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被誉为“诗圣”。 B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 . 叶圣陶,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稻草人》《倪焕之》。 D . 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变色龙》《我的大学》。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
  • 6.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 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 (1)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 . 必能使行阵和睦 , 优劣得所 D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 B . 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 C . 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 D .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3. (3) 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 .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B .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C .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D .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 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管仲得其所欲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 , 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 , 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节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即管仲。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使人请管仲于鲁        使:派 B . 寡君亲以为戮        欲:欲望 C . 欲速齐          至:到 D . 其所唱适宜        走:奔跑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3. (3) 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8. 古诗文默写
    1. (1)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2)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4)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 (5) 《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视死如归、舍身取义决心的诗句是:

三、作文(60分)
  • 9.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一百年前,共青团成立之际,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新时代建设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的身影: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美丽的校园里不懈奋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要求:请以“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为文章的结尾 ,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题目二:请以“        ▲       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600至8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四、【B卷】现代文阅读(30分)
  • 10.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敬畏一粒米

    林文钦

    ①一粒米能有多重?我一直以为,它重如一座山。

    ②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在深秋的时候总是出去“捡地”,就是去大地里捡拾农人秋收后遗落在地里的粮食。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

    ③米吃多了,就有了想法。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有时我看到掉在桌上的一粒米,会产生一番联想: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种子被种在土里,经过了多少风霜雨雪,又被哪个农民精心养育,浇水、施肥、捉虫、打药,顶着酷暑烈日收割了来,再冒着酷暑高温脱了粒。脱一遍还不算,再脱一层皮,再脱一层皮,成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缘法落到我的饭碗里,结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轻轻抛弃,假如这米有灵,不知道会不会伤心?

    ④对米,汪曾祺先生有过经典描述。其笔下有一个叫作八千岁的人物,开着一个米行,他店里一溜排开几个大米园,从“头糙”“二糙”“三糙”到“高尖”应有尽有。挑箩把担卖力气的吃头糙米,一老碗紫红的糙米饭,上面堆上岗尖岗尖的腌小鱼和小青菜,大口大口吞食;住家铺户吃二糙三糙米,比头糙精致,米色亮白一些;所谓高尖,精致透亮,只有高门大户才吃,普通百姓不是吃不起,只是总觉得有些糟蹋。中国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强烈,字纸尚且不肯浪费,更何况养身的米?

    ⑤此外还有糯米和晚稻香粳。糯米不用说,常用来蒸八宝饭、包粽子;香粳米煮出粥来米长半寸,颜色浅碧如碧螺春荼,香味浓厚。《西厢记》里有一个章回专门说到崔莺莺吃的一顿便饭: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虾丸鱼皮汤,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红楼梦》中也提到了红米、绿米。红的,颜色嫩红,味腴粒长,香气扑鼻,叫作“御田胭脂米”;那绿米,就是芳官吃过的“绿畦香稻粳米”。

    ⑥关于米,还有不少传奇典故。据说远古时期,上帝虽说把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命令他们流汗才有饭吃,但到底对自己的造物心怀恩慈,命令地下的麦子长得如同一棵树一般,分出七股八杈,每一个枝头都有一个麦穗,于是天下万民不缺粮食。有一日上帝到人间巡行,发现麦子烂倒在泥里,上帝一怒之下改了规矩,下令麦株从今以后只结一穗,且不时有风雹雷灾、水患火欺,以此惩罚不知惜福的凡间生灵。

    ⑦真正有品德、有修养的人不肯怠慢了世间万物,尤其是珍珠一样的米。在弘一大师的眼里,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白米饭,更是好上加好。

    ⑧我在闽东太姥山的摩宵庵吃过一次素斋。那些不起眼的素菜素饭,盛在清素的餐盘里,竟是那样温润有致,不由心生一丝感恩,细细把一碗米饭装进胃里,生怕丢弃一粒米。

    ⑨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

    (选自《意林》,有删改)

    1. (1)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

    2. (2) 从引用的角度品味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

    3. (3) 作者为什么认为“一粒米”重如一座山,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 (4) 作者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生活中有什么是你敬畏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
  • 1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

    ①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

    ②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尚书记载 , 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震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

    ③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

    ④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⑤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

    ⑥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

    ⑦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

    ⑧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⑨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

    ⑩雅艳相宜,典雅奢华。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刺绣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样简单,更是一种艺术和时尚。

    ⑪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选自《科学大众·小诺贝尔订阅》,有删改)

    1. (1) 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2. (2) 文章第②-⑥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3. (3) 第④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4. (4) 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尚书记载 , 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五、【B卷】诗歌鉴赏(6分)
  •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2) 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六、【B卷】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14分)
  • 13. 名著阅读

    初三某班召开以“名著中的奋斗精神”为主题的读书会,同学们收集了以下内容:

    A《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三次丢车后的表现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修建铁路时的表现

    C《简·爱》中简·爱在洛渥德学校学习、生活的表现

    1. (1) 收集的内容中,最不能体现奋斗精神的一项是(   )
    2. (2) 从收集的内容中任选一项,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人物的奋斗精神。
  • 14. 口语交际

    在读书会进行中,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会场,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小鸟身上,有些同学甚至在驱赶小鸟。如果你是主持人,既要保证读书会少受干扰,又要引导大家保护小鸟,此时,你会怎么说?

  • 15. 综合·探究

    材料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从冬奥吉祥物、体育图标到场馆的构思设计,再到奖牌的设计诞生,无一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硕果。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一个采用中国国宝的熊猫形象,一个设计取自于中国传统灯笼形象。在各国,吉祥物“冰墩墩”受欢迎程度可谓是一“墩”难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传递的中华文化自信的力量,再一次惊艳世界。

    材料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闪耀北京冬奥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度和中国自信。当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时,孩子们的“虎头娃”形象一时间火遍了网络世界。不仅仅是“虎头娃”形象,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式标兵的服装也采用了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图案,就连倒计时都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中华民族脍炙人口的节气诗歌,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生动形象。水墨丹青、刺绣雕版、纷飞雪花……中国文化的空灵、浪漫与唯美,在开幕式上得到完美诠释。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将更为浓郁。

    材料三: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契机。北京冬奥会上,一些国外选手也入乡随俗,选择中国风曲目,韩国花样滑冰选手车俊焕表演经典曲目《图兰朵》,美国华裔花样滑冰选手陈楷雯和周知方则分别演绎《梁祝》和《卧虎藏龙》。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内容。
    2. (2) 请结合四则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