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物理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13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四幅图对应的场景中,没有用到静电屏蔽原理的是(   )
    A . 三条高压输电线上方还架有与大地相连的两条导线 B . 高频冶炼炉 C . 穿戴含有金属织物的衣服工作 D . 金属编织网包裹着导体线芯
  • 2. 如图为两张拍照频率相同的频闪照片,拍照对象是相同斜坡上运动的同一滑块。其中一张为滑块从斜坡顶部静止释放后运动到底部的照片;另一张为该滑块从斜坡底部冲到顶部时速度刚好为零的照片。已知滑块与斜坡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坡的倾角为θ,可以判断(   )

    A . 上图为滑块沿斜坡向下运动的照片 B . 滑块在两斜坡底部时的重力功率大小相等 C . μ>tanθ D . 两照片中斜坡对滑块的作用力不同
  • 3. “挤毛巾”和“液桥”都是国际空间站展示的有趣实验。宇航员先将干毛巾一端沾水后能使得整个毛巾完全浸湿,然后再用双手试图拧干,只见毛巾被挤出的水像一层果冻一样紧紧地吸附在毛巾的外表面,宇航员的手也粘有一层厚厚的水。2022年3月23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做了“液桥实验”,如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地球上将湿毛巾能“拧干”是因为水不能浸润毛巾 B . 干毛巾沾水变得完全浸湿是毛细现象 C . 水对宇航员的手和液桥板都是浸润的 D . “液桥”实验装置脱手后两液桥板最终合在一起,这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 4. 将一根粗绳A和一根细绳B连接起来,再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玻璃面上,在粗绳左端抖动一下产生如图甲所示的入射波,图乙是绳波经过交界点之后的某一时刻首次出现的波形。返回粗绳的为反射波,在细绳上传播的为透射波。可以判断(   )

    A . 入射波和反射波的速度大小不等 B . 入射波和透射波的速度大小相等 C . 反射波和透射波的速度大小不等 D . 入射波和透射波的频率不等
  • 5.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D后再回到状态A,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和D→A为绝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过程中,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没有变化 B . A→B→C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比气体对外做的功多 C . C→D和D→A过程中,气体压强都增大的微观机制完全相同 D . B→C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与D→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相等
  • 6. 一束激光沿光路1从空气射入盛水的方形玻璃容器中,并沿光路4射出玻璃,且容器侧壁厚度相同,如图所示。该激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率设为1.00,在水中的折射率为1.33,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为1.65。若不考虑每个界面的反射光,则(   )

    A . 增大入射角θ,激光可能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B . 减小入射角θ,激光可能在水和玻璃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C . 激光在水中的光路2和在空气中的光路4一定不平行 D . 激光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玻璃中的速度小
  • 7. 如图为同一平面内绕地球的三个卫星轨道示意图,Ⅰ、Ⅲ为圆轨道,Ⅱ为椭圆轨道,Ⅲ的半径与Ⅱ的半长轴相等,且Ⅲ与Ⅱ相交于M点,Ⅰ与Ⅱ相切于N点。三颗不同的卫星A、B、C正沿轨道Ⅰ、Ⅱ、Ⅲ稳定运行,则(   )

    A . A,B经过N点时的向心力一定相同 B . A,B的速度可能等大 C . B,C在M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 . B,C与地心的连线在任意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 8. 在进行滑雪赛道创新设计中,一位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模型,并用小球替代滑雪运动员进行研究。该模型由斜轨ED、水平轨道DA、圆弧轨道AB(∠AOB=30°)、足够长的倾斜直轨道BC组成,所有轨道光滑,平滑连接并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当小球从D的左侧斜轨上某处静止释放后,则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贴着轨道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 . 有可能会一直贴着轨道运动 C . 有可能从A处飞出做平抛运动后落在BC上 D . 从离开D更高处释放,小球落到BC上的速度方向总是相同
  • 9. 如图所示,质量为0.1kg的小圆环A穿在光滑的水平直杆上,小球B的质量为0.2kg,A、B用长为L=0.8m的细线连接,B悬挂在A下方并处于静止状态。t=0时刻,小圆环A获得沿杆向左的冲量0.6N•s,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0时刻细线对B的拉力大小为2N B . 小球B第一次运动到A的正下方时A的速度最小 C . 从小球B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回到A的正下方的过程中细线对A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D . 从小球B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回到A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合力对B的冲量为0.6N•s
二、多选题
  • 10. 用数字传感器探究橡皮筋的弹性规律,横坐标表示橡皮筋的形变量,纵坐标表示橡皮筋的弹力,如图所示,先缓慢拉长橡皮筋,然后逐渐恢复直至原长,对应O→A→B→C→O的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形变量相同时,橡皮筋的弹力大小相等 B . A→B过程中,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减小 C . 产生相等弹力时,橡皮筋的长度在拉长过程中比恢复过程中更长一些 D . O→A→B→C→O的过程中,外力对弹簧做功为零
三、实验题
  • 11. 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观察电解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并测量电容器的电容。

    1. (1) 粗略观察充放电的电流大小和方向时,应选择表头为(填“乙”或“丙”)图的电流表。
    2. (2) 放电时,流经电阻R的电流(填“向左”或“向右”)。
    3. (3) 为了能精确测量电容,将甲图中电流表换成电流传感器测量电流,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图丁中的实物图。

    4. (4) 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戊所示,计算机可以得出i-t图像所围的区域面积为0.869mA∙s,电阻R为500 , 直流电源电压恒为2V,该电容器电容为μF(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 (5) 仅将R为500Ω的电阻改为1000Ω,电流传感器内阻不计,重新观察电容放电曲线,请在原i-t图像中大致画出电阻为1000Ω的放电曲线
四、解答题
  • 12. 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后,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He+,其能级跃迁遵循玻尔原子结构理论,能级图如甲图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若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氦离子跃迁并释放光子。用释放的光子照射光电管阴极,如图乙,K极板的逸出功为4.54eV。调节滑片P使微安表示数恰好为0。求:

    1. (1) 辐射光子的最长波长;
    2. (2) 此时电压表的读数。
  • 13. 某风速实验装置由风杯组系统(甲图)和电磁信号产生系统(乙图)两部分组成.电磁信号产生器由圆形匀强磁场和固定于风轮转轴上的导体棒OA组成(O点连接风轮转轴),磁场半径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导体棒OA长为1.5L,电阻为r,风推动风杯组绕水平轴顺时针匀速转动,风杯中心到转轴距离为2L,导体棒每转一周A端与弹性簧片接触一次,接触时产生的电流强度恒为I。图中电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求:

    1. (1) 当导体棒与弹性簧片接触时,OA两端电势差UOA;
    2. (2) 风杯的速率v。
  • 14. 如图所示,两根半径均为4cm的相同圆柱水平平行放置,一质量的“T”形钢件等距架在两圆柱上。钢件处于静止状态,与圆柱间的动摩擦因数 , 两圆柱绕各自的轴线以角速度反方向转动。现对钢件施加一个过其重心且平行于圆柱轴线,大小为的拉力。g取10m/s2。求:

    1. (1) 刚施加外力F时,左侧圆柱对钢件的摩擦力f1的大小及钢件的加速度a;
    2. (2) 钢件可以获得的最大速度
    3. (3) 钢件稳定运动时,每秒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和驱动两圆柱转动时电机的输出功率P。
  • 15. 如图,竖直平面内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I、II,竖直边界线MN、PQ相距L,磁场I和II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3:5,方向均垂直纸面向里,磁场之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自MN上S点水平向左释放一带正电粒子甲,甲在电、磁场中形成轨迹封闭的周期性运动.较长时间后撤去该粒子,又在S点竖直向下往电场内释放另一个相同粒子乙,也可形成轨迹封闭的周期性运动。粒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m,不计重力,两粒子释放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0。(sin53°=0.8,cos53°=0.6)求:

    1. (1)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2. (2) 粒子乙的运动周期T乙;
    3. (3) 将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同时增大为原来的k倍(k>1),两粒子在各自的运动中可通过PQ上同一位置,k为多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