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浙科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4.3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

更新时间:2022-06-24 浏览次数: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柯桥模拟) 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及体液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及处理抗原的过程均与其溶酶体有关 B . 记忆B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能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 C . 效应B细胞的形成依赖于被相应抗原-MHC复合体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D . 胃液能杀菌抑菌,胃液的杀菌抑菌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 2. (2022·浙江模拟) 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正改变着你我的生活方式,截止2022年4月5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2亿8358.6万剂次,从而有效降低因新冠引起的重症病例及死亡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是因为该病毒可以在体外增殖 B .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C . 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并直接将其降解 D . 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的目的是为了让体内的记忆B淋巴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 3. (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细胞后,不会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
    A . 感染阶段,游离的HIV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B . 感染阶段,成熟的B淋巴细胞与游离的HIV结合后被致敏 C . 增殖分化阶段,致敏的B淋巴细胞产生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 D . 效应阶段,特异性抗体会与HIV结合,并将HIV分解
  • 4. (2022高二下·湖州期中) 2022年3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并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以下关于新冠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冠病毒可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B . 核酸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采用的检测原理不同 C . 核酸检测指的是检测待测人体内有无新冠病毒的核酸 D . 接种加强针可以提升人体记忆细胞和抗体的含量
  • 5. (2022高二下·湖州期中)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B . 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 . 辅助性T淋巴细胞受刺激后可在血液中大量增殖 D . 成熟的B淋巴细胞分化成的记忆B细胞可识别抗原-MHC复合体
  • 6. (2022·湖州模拟)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A . 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B . 实验组培养液中可能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物质 C .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D . 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直接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 7. (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 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a~e表示免疫细胞,f表示免疫活性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是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后可能产生多种抗原-MHC复合体 B . b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c增殖分化 C . c、d、e细胞表面都有针对同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受体 D . f是免疫球蛋白,其两臂上各有一个相同的抗原分子结合位点
  • 8. (2022·浙江选考) 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已”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巨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能被任何一种胞外毒素致敏 B . 针对异体移植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信息 C . 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蛋白因子 D . 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 9. (2021·诸暨模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病毒进入人体后,多种成熟T细胞将进入活动状态 B .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被感染细胞结合,抑制病毒的繁殖 C . 受病毒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成熟T细胞和B细胞 D . 接种相应的疫苗后,该病原体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将迅速分泌抗体
  • 10.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图表示新冠病毒的S蛋白通过识别膜上ACE2蛋白入侵某人体细胞的过程,其中S蛋白是新冠病毒最重要的表面蛋白,研究发现S蛋白能变成至少10种不同形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冠病毒入侵细胞需要穿过两层单位膜 B . S蛋白可决定新冠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特异性 C . ACE2蛋白由该细胞特有的某一基因表达形成 D . 可利用ACE2抗体与S蛋白结合以阻止病毒入侵细胞
  • 11. (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 如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某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多种抗体可以作用于同一种病原体 B . 图示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C . 图中反应后可被吞噬细胞清除 D . 图中的抗体由同一种浆细胞分泌
  • 12. (2021高二下·宁波期末) 截止到2021年3月,我国已经有3类新冠疫苗批准上市,其中国药集团生产的疫苗是病毒灭活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者需接种两针。从临床数据看,接种后的保护率达到了79.34%,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大于50%的保护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初次接种疫苗后,接种者体内上百万种B淋巴细胞能接受该抗原的刺激 B . 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与接种疫苗的作用原理相同 C . 病毒灭活疫苗实质是丧失了致病性、仍保留抗原特性的病毒 D . 二次接种疫苗时,接种者体内产生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并分泌大量抗体
  • 13. (2021高二下·舟山期末) 新冠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能识别并入侵相应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需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B . 新冠病毒可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增殖 C . 新冠病毒表面有多种抗原,能诱发机体产生多种效应B细胞 D . 多次注射新冠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 14. (2021高二下·舟山期末)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抗原-MHC复合体在细胞膜上形成 B . 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激活 C . 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都只带有一种特异性的受体 D . 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原体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 15. (2021高二下·湖州期末)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是是2019年年底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巨噬细胞可识别并吞噬入侵的新冠病毒,将其抗原分子降解 B . 效应B淋巴细胞可识别该病毒,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 . 该病毒在入侵人体之前,人体某些B淋巴细胞就已合成该病毒的抗体 D . 若某无症状人体的血液中存在新冠病毒的抗体,则说明其感染过新冠病毒
二、综合题
  • 16. (2022高二下·温县开学考) 下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示表示的是(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吞噬细胞具有的作用,细胞c是
    2. (2) 切除胸腺后,图示表示的免疫过程将(减弱、加强或不变)。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 17. (2022高三下·大庆月考) 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通过接种进入人体后,在人体细胞内合成抗原蛋白,引起免疫反应。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mRNA疫苗通过的方式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在细胞质中释放出mRNA,以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合成,引起免疫反应。
    2. (2) 在抗原蛋白与图中释放的细胞因子共同刺激下,II细胞增殖分化。疫苗之所以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是因为注射疫苗后机体存在
    3. (3) mRNA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是由于,不能形成完整新冠病毒,且mRNA会被细胞质中的(填细胞器)吞噬降解。
  • 18. (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 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图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 (1) DC细胞能通过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此方式发生的结构基础。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 (2) 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表面具有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
    3. (3) 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既可以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也可以由通过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免疫。
    4. (4) 根据树突状细胞功能推测该类细胞应由分化而成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