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检...

更新时间:2022-08-01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
  • 1. 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弛骋(chěng)    羁绊(bàn)        劫(jié)难           行将(jiāng)就目 B . 虔(qián)诚      绚(xuàn)丽      踪(zōng)迹         怒不可遏(è) C . 辐(fú)射        迁徒(xǐ)         眼眶(kuāng)        轻歌曼(màn)舞 D . 龟(guī)裂       蛮横(hèng)      震(zhèn)憾         纷至沓(tà)来
  •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________的必须步骤,________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________,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________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A . 去伪存真    也      认同    求索 B . 辨伪去妄    而且    承认    求索 C . 去伪存真    而且    认同    求解 D . 辨伪去妄    也      承认    求解
  • 3. (2021·云南) 下列属于语义重复语病的一项是(   )
    A . 持续干旱少雨,许多水库的存水量已减少了一倍。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B . 国内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和品牌致力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C . 驾驶员一直长时间疲劳驾驶,最终发生了这次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 D . 对于高铁的设计和施工,始终要坚持最小程度破坏自然生态的原则。
  •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不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 . ⑤①③②④ B . ⑤③②①④ C . ②③④①⑤ D . ②⑤①③④
  •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 . 《小石潭记》的“记”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C . 魏学洢,是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收录于清代张潮选编的散文集《虞初新志》中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D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常用赋、比、兴手法。
  • 6. 根据提示填空
    1. (1)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 (2) 知不足,;知困,。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3. (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4. (4)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5. (5) 听妇前致词:。一男附书至,。(杜甫《石壕吏》)
    6. (6)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白居易《卖炭翁》)
    7. (7) 此地一为别,。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8. (8)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分别是:“”“”。
二、综合性学习( 10分)
  • 7. 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盛典的大幕在北京“鸟巢”拉开帷幕,我们向世界奉献又出一届精彩的、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冬奥会无疑对增强民族公众信心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产生积极影响。通过举办冬奥会,我们将进一步振兴人民精神,弘扬中华伟大文明和优秀文化,增强人民的团结和自豪感,展现大国实力和精神风貌。冬奥会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桥梁,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际盛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纽带,是中国与各国友好交往的舞台。冰墩墩和雪容融相信,办好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他们可以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材料二:“荣耀冰雪路,一起向未来”。让我们携青春之歌,赴冰雪之约,为冬奥助力。下图分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和冬奥会吉祥物之一“冰墩墩”图案。

    图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        图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1. (1) 阅读材料一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文字、图片,请任选一图简要说明它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我选图(   ),它的构成要素及寓意:

    3. (3) 珍珍同学观看了奥运会开闭幕式及整个赛事,看完后,她激动不已,说奥运精神深深地感染这她,等开学后要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但因体重超标,开学后的体育课,她总是逃课,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作为班长的你应该怎样劝说她?
  • 8. 某著名艺术家为本届奥运会拟写了两则宣传标语,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标语一:

    标语二:

  • 9. 名著阅读

    名著中的名言

    ①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②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③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④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1. (1) 以上名言出自名著《》,这部名著主要讲
    2.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谈谈你对“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阅读(32分)
  • 10. 阅读下面古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试分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 11.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①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 , 若罗浮 , 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 , 虽欢易别。

    ②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③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 , 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②罗浮:山名,位于广东增城、博罗等县之间。③倾盖交:用《史记·邹阳传》引古谚语“倾盖如故”,是说行车相遇,停车而语,车盖接近,因以得交。但这种停车倾盖相谈,终归要各奔前程。④箕(jī)踞:一种坐的姿势。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⑤瀹(yuè)茗:烹茶。瀹:煮。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日光下 激:

      折蛇行     斗:

      悄怆幽  邃:

      高不过里   许: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②团窗瀑闻,开窗瀑至

    3. (3) 【甲】【乙】两文同样写水,但又各有侧重。【甲】文通过描写、日光、影子,从出水清澈的特点。【乙】文写水,重点突出瀑布与亭子空间位置上。坐在亭子里,可以听到瀑布雷震的声音:可以看到宛如般的瀑布。
    4. (4) 【甲】【乙】两篇文章,都是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 1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小雪将雪

    ①天渐寒,雪将至,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妒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刻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1. (1) 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③、⑤段中引用农谚的作用。
    3. (3) 说说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 (4) 阅读链接材料,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

      【链接材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人们也由此制订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

      :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

      :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

  • 1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春天的味道

    周钰姣

    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②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一种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

    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⑤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

    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粑粑。”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

    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

    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

    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⑪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粑。

    ⑫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顺着錾路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

    ⑬沥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除了嫩嫩的茎和叶,清明草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不用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

    ⑭“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了起来。

    ⑮当年,外婆照顾着家中每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三种各具风味的清明粑:苏麻、花生、芝麻、冰糖粒混在一起的甜馅,花生粒、肉丁、盐菜碎炒制成的咸馅,还有直接把绿色的糯米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的无馅。蒸好的清明粑褪去了葱绿,变成了深沉的橄榄绿。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甜馅糖汁黏稠,甜而不腻;咸馅鲜香滑嫩,令人胃口大开;无馅料的,淡淡清香在舌面徐徐洇开,从舌尖到舌根,袅袅升起一股清甜,久久不散。原来,没有馅料的参与,清明草的香味更加纯粹、醇厚。外婆看着我,眼睛笑得弯弯的………

    ⑯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粑,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

    ⑰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粑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

    ⑱“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

    ⑲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

    ⑳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

    ㉑“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3日版

    1. (1) 本文围绕清明草讲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顺着錾路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

    3. (3)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4. (4) 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5) 本文以“春天的味道”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四、作文(40分)
  • 14.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微笑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 扩写、续写)

    材料一:要感谢那些偶尔出现并打动我们的平凡之人和微小之物,让我们的内心下一场雨,洗刷洗刷,然后继续前行。

    材料二:一只站在树枝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材料三:孩子们的头脑里宁愿画上很多问号,也不要画上太多的句号。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那些偶尔出现的平凡之人和激小之物,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不要一味依赖外部条件,要相信自己;要敢于质疑,善于探索……

    要求:

    若选题一,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