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20——免疫调节(2)

更新时间:2022-06-21 浏览次数:4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新高考I)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 . 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 . 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 . 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 2. (2020·全国Ⅲ)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 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 . 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 . 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 . 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 3. (2020·全国Ⅱ)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 .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 .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 .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 4. (2020·全国Ⅱ)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 . 艾滋病 B .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 . 抗维生素D佝偻病
  • 5. (2019·浙江会考)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远离毒品可减少HIV的感染机会 B . HIV会通过空气传播 C . HIV不会通过性接触传播 D . HIV不会通过血液传播
  • 6. (2019·浙江会考) 手指被携带病原菌的针刺伤后,伤口发生炎症,并引发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B . 手指被刺伤后,机体会释放多肽类物质 C . 部分巨噬细胞膜上会出现抗原一MHC复合体 D . 机体可产生针对病原菌的浆细胞和抗体
  • 7. (2019·海南)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B . 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 . 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 . 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 8. (2019·海南) 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 . 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 . 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 . 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 9. (2019·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HIV只含有一种蛋白质 B . 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 C . 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D . 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 10. (2019·浙江选考) 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B . 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C . 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D . 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
  • 11. (2018·江苏)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 .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 .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 . 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 12. (2018·全国Ⅱ卷)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 . 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 . 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 . 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 13. (2018·浙江选考) 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A . 中性粒细胞 B . T淋巴细胞 C . B淋巴细胞 D . 巨噬细胞
二、综合题
  • 14. (2020·江苏)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图1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的粘附或入侵,故抗体药物的研发已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图2为筛选、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人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吞噬病毒,并将病毒的抗原暴露在细胞表面,被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激活该细胞。
    2. (2) 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经过细胞的,形成细胞。
    3. (3) 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
    4. (4) 据图2所示,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再提取激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HAT培养基筛选获得细胞。因为同一种抗原可能激活细胞,还需继续筛选才能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 15. (2019·江苏) 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 (2) 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细胞群。
    3. (3) 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死亡。
    4. (4) 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传送与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 (5) 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
  • 16. (2019·北京)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 (1) 流感病毒必须在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 (2) 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 (3) 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
    4. (4) 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 (5) 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三、实验探究题
  • 17. (2020·浙江选考) 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

    实验思路:

    ( 1 )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

    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

    ( 2 )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 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时间):

    2. (2) 分析与讨论:

      ①上述实验思路中,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

      ②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移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和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理由是,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是,理由是

      ③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

  • 18. (2019·江苏) 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 (2) 据图初步判断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 (3) 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 (4) 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 19. (2019·全国Ⅲ卷)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填“抗体”或“抗原”)。
    2. (2) 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
    3. (3) 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 (4) 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答出2点即可)。
  • 20. (2018·北京)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 (1) 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 (2) 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

    3. (3) 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②;③;④.

    4. (4) 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 21. (2018·浙江选考) 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顶测或分析与讨论。
    1. (1) 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兔红细胞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以避免,减少误差。
    2. (2) ①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

      ②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答出2点即可)。

    3. (3) 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其机理是
    4. (4) 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

      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为什么?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