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

更新时间:2022-08-25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据统计,《诗经》中总共有27篇反映孝道思想的篇章,有对先祖的祭祀,亦有在外征战之人对父母生活的担忧,有女子出嫁后对父母的思念,也有公务繁多的官吏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的无奈以及子女对已逝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切怀念与悔恨。这种尚孝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儒家思想影响巨大 B . 社会结构“家国同构” C . 纲常伦理秩序确立 D . 宗法伦理道德构建
  • 2. (2022·达州模拟) 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具,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鼎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从鼎的演变折射出(   )
    A . 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B . 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 C . 尊卑等级制度的持续发展 D . 分封制度的不断完善
  • 3.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举公义,辟私怨”,荀子认为“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则提出“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这反映出三者(    )
    A . 在义利观上存有本质差异 B . 认同以公为义的价值取向 C . 强调以君权抑制贵族官僚 D . 代表的阶级利益趋向一致
  • 4. 关于饮食,孔子提出了“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思想;另外,在进食时他还强调“席不正,不坐”“食不言,寝不语”。孔子提出这些思想意在(    )
    A . 规范日常行为准则 B . 构建饮食领域的礼乐文化 C . 恢复贵族饮食方式 D . 抨击其他学派的饮食思想
  • 5. (2022·达州模拟) 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时又重视法的作用,并吸收先秦儒家思想而强调礼或德。据此可知,黄老思想(   )
    A . 指导汉初治国理政 B . 否定秦朝治国理念 C . 着力恢复发展经济 D . 呈现思想融合趋势
  • 6. 唐朝时,佛教的寺庙经济迅速发展。为此,韩愈认为,面对多出来的僧人应该强迫其还俗、焚烧经书,并将多出来的房屋提供给穷苦民众居住。韩愈旨在(    )
    A . 抨击君主专制 B . 维护三教并行局面 C . 抵制外来宗教 D . 重建儒家社会秩序
  • 7. (2022·达州模拟) 宋代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现象日益普遍,除酒楼店肆之外,中产之家的宴饮活动雇佣厨师、杂役也十分常见,市镇居民饮食生活所涉及的劳务雇佣同样十分盛行,市镇饮食行业中出现了较为专业的服务分类。材料说明宋代(   )
    A . 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 社会人口流动性强 C . 社会分工格局被打破 D . 市民注重生活享受
  • 8. (2022·达州模拟) 清朝在征服蒙古各部的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的组织原则,结合蒙古原有的社会制度,建立了盟旗制度,任命旗长、盟长;在西藏扶持黄教,册封达赖和班禅,任命驻藏大臣,共管西藏。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   )
    A . 促进民族融合 B . 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 C . 缓和民族矛盾 D .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 9. 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一度提倡“造船制炮”,但不久海防发展迟缓,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朝野上下强烈呼吁整饬海防。1875年李鸿章奉命督办海防,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了三支海军。这反映了海防建设(    )
    A . 是民族危机下的被动选择 B . 得到民间资本的大力支持 C . 有力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D . 盲目借鉴了西方先进科技
  • 10.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申报》刊文:“近年日本兵制虽然也取法泰西,然二十余年来从未有战争之事……而知我中国南北洋水师兵舰不少于日人……加以叶聂两军门所统陆勇去岁辽阳之捷,所向无前,使与日人从事疆场,正不知鹿死谁手?”这一舆论的出现(    )
    A . 反映了中国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 B . 缺乏对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C . 基于政治近代化取得的较大成效 D . 说明“天朝上国”观念依然盛行
  • 11. 近代汉口的火柴市场,先是充斥着欧洲火柴,继而日本火柴开始输入,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在1896年超过欧洲,但在1898 年日本火柴输入量也出现锐减。见下表

    年度

    欧洲火柴

    日本火柴

    年份

    数量(罗)

    总值(海关银两)

    数最(罗)

    总值(海关银两)

    1894

    481,232

    119,077

    1895

    537,487

    133,924

    1896

    213,292

    59,610

    566,875

    111,734

    1897

    184,282

    39,577

    549,478

    110,443

    1898

    18,350

    3,597

    79,030

    19,597

    (日本领事报告第百二十九号,工业,第23—240)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 .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 . 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 C . 自然经济顽强抵制 D .   群众性反洋货运动兴起
  • 12. 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彩(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
    A . 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 B . 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 C . 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 D . 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
  • 13. 1932年6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召开了由博古主持的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史称“北方会议”。会议着重强调日本侵占东三省是对苏联的威胁,要求北方各省党组织保护苏联;会议号召打破关门主义,在抗日热潮中努力争夺领导权,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共领导的军队。材料反映出此时中共(    )
    A .   开始认识到革命和军队领导权的重要性 B . 对革命中心地区工作的重视 C . 在成长的同时又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D . 既具国际视野又重民族利益
  • 14. (2022·达州模拟) 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口号;1939年2月,在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经济困局时,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 1939年9月,在面对国民党制造系列反共摩擦后,又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   )
    A . 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促进了抗日战争胜利发展 D . 克服了抗战时的经济困难
  • 15. (2022·达州模拟) 50年前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创造性地先将中美两国间的分歧开诚布公地摆出来,然后再阐述双方的共识。并在美方声明中除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外,还写有“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据此可知《上海公报》(   )
    A . 展示了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 B . 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 C . 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树立了大国间互利共赢的外交典范
  • 16. 1984年,江苏盐城的“燕舞”牌收录机投入4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大打广告。1987年,“燕舞”的广告费达到了400多万元。每年春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就在“燕舞”牌收录机厂的门口排队等着提货。这个始建于一九六八年的公司,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该局面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江苏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B . 广告投放扩大了企业的市场 C . 思想解放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D . 市场经济体制引领企业发展
  • 17.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颁行了《告发法》。在公元前330年之前,如原告在告发案件中撤诉或者败诉,即便得票不足1/5,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公元前330年之后,雅典对败诉且得不到1/5票数的告发者处以1000德拉克马的罚款。这一改动旨在(    )
    A . 完善监督程序 B . 捍卫民主制度 C . 防止集体暴政 D . 维护公民权利
  • 18. (2022·达州模拟) 罗马共和国后期,随着版图的扩大和经济交往的增多,长期在外经商的男子无法亲自管理财产,在家的女子便有机会参与经济生活,一系列法律的出台确立了无夫权婚姻制度,妻子不受夫权的支配,其法律地位与未婚时相同,妻子对自己所得财产享有完全所有权。这表明罗马法(   )
    A . 重视保护私有财声 B . 保障了妇女社会地位的平等 C . 推崇商业契约精神 D .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 19. (2022·达州模拟) 据统计,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了多达300余部的禁奢法令,这股禁奢立法的势头延续到了18世纪,对意大利近代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国家政府决策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 B . 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 C . 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 . 重塑已被破坏的消费习俗
  • 20. 在英国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商业力量基于利益从事殖民扩张,政府从职责和财政需求出发支持殖民扩张,移民则是受到新世界理想的驱动而参加到殖民扩张者行列的。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殖民扩张(    )
    A . 源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 . 由多种力量的合力推动 C . 动力来自于商业资本主义 D . 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 21. (2022·达州模拟) 在共产国际支持下,英国共产党于1920年8月成立,其纲领和政策没有得到大型工会的有效支持。英国民众习惯于渐进性政治改革,赞同工党关于公有制和合理分配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而对苏联式暴力革命主张持怀疑和排斥态度。材料旨在说明(   )
    A . 马克思主义略显过时 B . 民众对于政党政治的理性表达 C . 渐进性改革成效显著 D . 英国拥有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
  • 22. (2022·达州模拟) 下表是里根政府期间(1981-1989),税率变化情况表

    时间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档位

    税率

    档位

    税率

    1981年

    14个

    11%-50%

    5个

    15%、18%、30%、40%、46%

    1988年

    2个

    15%和28%

    3个

    15%、25%、34%

    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印证美国当时(   )

    A . 力图解决高赤字问题 B . 继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 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 D . 用新自由主义思想应对困局
  • 23. 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大卫·科兹认为,苏联老百姓无力阻止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处于民主政治体制之外,虽然从经济体制中获得了很多利益,而一旦涉及如何保卫自己的权利时,人民则毫无经验。可见该学者认为(    )
    A . 苏联解体在于人民政治经验的缺失 B . 苏联模式之下缺乏真正的民主政治 C . 斯大林模式保障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D . 过多经济利益腐蚀了苏共执政能力
  • 24. 2006年,英国女记者梅勒尼·菲利普撰书指出,英国的多元文化政策使得伦敦成为了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的国际中心;2010年8月,前德国联邦银行董事会成员蒂洛·萨拉辛写作《德国自我毁灭》一书,批评德国自身繁荣稳定的基础正在被外来移民侵蚀。这反映了(    )
    A .   逆全球化倾向的存在 B . 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C . 欧洲移民政策的失误 D . 国际社会交流的式微
二、非选择题:3题,共52分。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 25. “政德”一词首见《国语》,主要用以论说君主的德性德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为政者的德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孔子认为“仁”是为政的根本和出发点,他强调为政者要具有仁民、爱民的大德。围绕着如何仁民,他提出“政有使民富且寿”“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主张。他主张为政的首要条件是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将内在的圣德推而广之,以教化民众,对外则担当社会重任,治国安民。同时,他认为为政者要先从修身齐家、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格和境界做起,然后从个人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和国家,从而达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还认为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实施政令,只有为政者以德修身.勤勉尽责,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认为,要通过外察和自省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

    材料二: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关于统治者政德的内容。他对治国者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认为,统治者的统治就是在理智和统治技艺的指引下,始终大公无私地、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臣民,并“运用他们的技艺作为一种比成文法更加强大的力量去谋取幸福”。他以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君主的首要条件,独创性地提出了由“哲学王”担任统治者的观点,其“理想国”中的完美君主——“哲学王”能将智慧与权力统一起来、知识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柏拉图提出真正的哲学家要有“正义”“节制”等品质。他认为正义是一个人的理想所在,是人们的一个目标,是人性中理性指导意志、情感、节制欲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统治者如果能按照最高理性管理好国家,便是推行社会的“正义”;他也认为节制像勇敢一样是一种具体的善,是一种美德,“节制型的执政官是极为谨慎、公正、循规蹈矩的,能在私人事务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同卫、朱艳红《孔子与柏拉图的政德思想探析》

    1.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的异同。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与柏拉图政德思想的现实启示。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3  1924—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演变简表

    时期

    内容

    1924—1929年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富农对农民协会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1929年,《中央通告第二十八号》指出“同情革命的富农,必须吸收到反地主阶级的战线之内。……摇摆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那不必故意加紧对他的斗争,而使之中立”。

    1929年,《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29—1935年

    1929年,共产国际指责中共所实行的路线,被机会主义的“联合富农”的路线所代替,中共接受了批评。

    1930年2月以后,中央苏区普遍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二七”会议更提出了没收自耕农土地的政策。

    1935—1949年

    1935年12月,毛泽东签发的《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

    1939年,毛泽东指出“不应把富农看成和地主无分别的阶级,不应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

    1948年,毛泽东提出要区分新富农和旧富农,强调对待地主和富农应依照土地法大纲加以区别。

    ——摘编自秦宏毅《四个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

    根据材料,围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 27. (2022·达州模拟)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其主要内容有:德业相

    劝、礼俗相规、患难相恤。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喻,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选择性必修一)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宋到清“乡约”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乡约”所起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