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击(chuí)     儒家(rú)     落(duò)    怒不可(è) B . 默(jiān)     猎(shǒu)   枯(zào)    袖手旁观(xiù) C . 裂(guī)     烤(hōng) 山(lù)     阳奉阴(wěi) D . (yǎn)      宝(zàng)  赋(yǔ)     暴风雨(zhòu)
  • 2.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将“发挥”改成“发扬” B . 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增加”改为“培养” C . 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删掉“或许”或“可能” D . 为了迎接建国七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在“征文”后加“活动”
  • 3.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成语“教学相长”“豁然开朗”分别出自《礼记》《桃花源记》。 B . 律诗,也叫“古体诗”,一般由八句组成。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 .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 . 古人称谓有谦称与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 4.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 记,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作者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现代杂文相似,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被奉为道家经典。 D .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幽默大师,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登勃朗峰》,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 5.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2) 知困,。(《虽有嘉肴》)
    3. (3)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 (4) 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
    5. (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6. (6)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的理想。
  • 6. 阅读下面名著作品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 (1)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作家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2) 小说的主人公保尔为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类的解放而不懈追求着。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 7.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统编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0%

    93.80%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材料二:在中国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期,世界上多个国家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日本捐给中国抗疫物资上出现的古诗刷了一波屏。日本漂洋送过来的物资上题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古诗,让国人眼前一亮。我国也是一个诗词的泱泱大国,数千年来,古诗成为了这个民族传统文化最美的部分。古诗的引用,很风雅、有韵致,很贴切。一个多月后,在多国抗疫形势严峻之际,我国向韩国、日本、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意大利等疫情国家伸出援手,同时,我们的捐赠物品上也不乏“浮云游子意,明月故乡情”等诗意别致的古诗。这些古诗,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情感,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也同样刷屏。

    1. (1) 请概括从材料一图表中获取的两条主要信息。
    2. (2) 材料二中古诗“刷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45分)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1) 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 . 这首诗第一段运用了一系列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狂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了作者的焦灼苦闷以及生活处境的艰难。 C . 这首诗第二段写一群顽童不听呼唤、抢走茅草的事和诗人的无可奈何。 D .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 (2) 请对这首诗中的画线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进行简要赏析。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且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方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指草木植被。②修:长,③羊角: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④绝:穿过。⑤负:背负。⑥图南:向南飞翔。⑦且:将要。⑧适:往,到。⑨斥鷃(yàn)一种鸟,头小尾秃,额、头侧、颏及喉部羽部呈淡红色。⑩彼:他(它)⑪奚(xī):疑问代词,哪里。⑫腾跃:跳跃。⑬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⑭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⑮此亦飞之至也:这是极好的飞行了。至,极点。⑯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一处)

      背 若 泰 山 翼 若 垂 天 之 云

    2.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而飞

      怪者也

      扶摇而上

      以六月息者也

    3. (3)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鹏之徙南冥也  骈死槽枥之间(《马说》) B . 化而为鸟,其名鹏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 生物之息相吹也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D . 穷发北有冥海者  安知我不知鱼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未有知其修者。

    5. (5)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鹏和斥鷃的形象。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舍得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儿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看清,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的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那天,她对我说:“你爸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着拍着我的手。但是这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本文有删改)

    1. (1) 请你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 (2) 第⑦段横线句中的“骄傲”一词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3. (3) 文章结尾段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用意何在?
    4. (4)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母亲的“舍”与“得”给你的启示。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特殊的气象预报员

    颜士州

    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对农业生产和航运等行业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准确预报天气十分重要。可天气变化复杂,想准确预报并不容易,不过海洋里却贮存着许多天气变化的信息。

    天气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高低以及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有很大关系。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温暖的海洋表面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热量和水汽输送给空气,使空气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温度1℃,可以使3 000立方厘米的空气升温1℃.可见,海洋就像个大火炉,不断地从底部给空气加热。

    黑潮带来的信息

    在东海东南部、琉球半岛西北侧海域,有一股终年温度很高的水流,自西向东北方向流去。由于它水色深蓝,看上去又蓝中带黑,因而被叫作黑潮,也叫作“台湾暖流”或“日本暖流”。它是洋流中一支著名的暖流。黑潮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明显的摆动,对我国沿海气候有很大的影响。1953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南移了大约170公里。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水;1958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北移了。1959年,长江流域旱灾严重,华北地区出现水灾

    为什么黑潮位置的变动,对我国东部地区有这样严重的影响呢?这是因为黑潮在自南向北流动的过程中,使南北海水温度产生了显著差别,也不断地把热量和水汽输送给大气,影响了海洋上空的大气。所以,1953年,黑潮位置南移,造成了1954年位于较南纬度的江淮流域雨水偏多,出现水灾;1958年,黑潮北移,造成了1959年长江流域地区干旱。

    最近,有人分析了东海黑潮区热量的吸收和释出情况,以及它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认为在东海黑潮区,当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热量增多时,第二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减少;相反,当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时,出现负值,第二年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增多。1967年,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的热量为每天每平方厘米300卡,结果1968年6月,长江中下游出现旱灾。而1969年,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出现负值,1970年6月,长江中下游就多雨。

    还有一股叫厄尔尼诺的暖流,平时在太平洋赤道海区活动,很少越过南纬3°.但有时,它会一反常态跑到更南的地方,甚至到秘鲁沿海的冷水性渔场里,使大量的冷水性鳀鱼热死。它的到来,还会使温度和水汽激增,产生大量降雨,出现气候反常。

    海洋和冷热

    每年盛夏时节,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常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有的年份,盛夏天气则不那么炎热。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有关。如果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华东沿海就会出现高压天气;如果副热带高压退到海上去了,那么酷热的高温天气就消失了。

    副热带高压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在什么情况下又会退呢?气象工作者研究后发现,这与海洋有关。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高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增强西伸,我国华东沿海就有可能出现高温天气;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低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减弱东退,华东沿海就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海洋与天气存在密切关系,从海洋里,人们得到了许多天气演变的信息。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必然会找出更多利用海洋预报天气的好方法。海洋正以一个特殊预报员的角色,登上气象预报的舞台。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5期)

    1. (1)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文语言】

      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3. (3)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海洋和冷热”的关系的?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回答。【说明顺序】
三、第三部分写作(50分)
  • 12.  半命题作文。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     ▲      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套作抄袭;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