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8 浏览次数:5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有学者曾指出:“墨家之要义,一变而为儒家之大经;自取墨以为儒,而儒之宏卓为不可及也;非入汉而墨翟之学失其传,殆墨学之精入于儒,而儒遂独尊于百世也。”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儒家学派(   )
    A . 注重兼收并蓄 B . 继承和发展了墨家学说 C . 强调仁者爱人 D . 主张以刑辅德
  • 2. 唐朝后期的河北幽州,尊安史叛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并修坟建祠予以祭祀。后朝廷欲变更其俗,“乃发墓毁棺”,居然激起当地兵变。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儒家思想失去统治地位 B . 中央集权面临着危机 C . 朝廷缺乏有效的平叛策略 D . 疆域变化影响专权体制
  • 3. 宋代无论是富商大贾,还是地主兼商人,大多采用以商求利、以土守之的方式,把最稳妥的生存形式和能获得高额收益的生息形式揉为一体,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商业资本运作的特点。这一特点(   )
    A . 影响到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 B . 有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 . 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D . 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 4. 奏折出现于康熙年间,但在奏者范围、传递方法、疏奏内容及朱批等方面,都还没有制度化,雍正帝明确了奏报人的职责,又扩大了它的范围,还定立了一套保密制度。雍正朝的许多重大政事,就是与地方官员通过奏折反复筹商而最后定下来的。雍正朝奏折的制度化(   )
    A . 削弱了六部权限 B . 扩大了地方权力 C . 避免了决策失误 D . 提高了行政效率
  • 5. 晚清重臣张之洞曾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办强学会和《时务报》,起初张之洞非常赞赏《时务报》,号令所有湖北的官员人手-份,要懂得西学;但是看到梁启超鼓吹民权时,张之洞认为违背了名教的“君君臣臣”。张之洞的态度说明了他(   )
    A . 囿于中体西用 B . 发展经济抵抗外国侵略 C . 认可儒家全部思想 D . 提倡实业救国
  • 6. 1930年,丝业大王薛寿萱在无锡成立蚕桑模范区,以低于市价5分的价格向农民发放改良茧种,并以每担高于土种茧5-10元的价格收茧,鼓励农民试育良种蚕,为薛家丝厂供应优质生丝。这一举措说明(   )
    A . 企业家积极革新营销的模式 B . 工业发展带动副业革新 C . 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
  • 7. “共和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追求,其名称经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变过程。“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体现了(   )
    A . 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调整 B . 中国革命性质的阶段性变化 C .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 8. 1986年企业破产法实施可行性社会调查(部分),据如表可知,当时(   )

    问题

    结果

    破产法的实施,在我国目前情况下

    56.7%的人认为有困难,但只要措施得当,最后是会成功的

    企业破产法颁布后,亏损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将会

    77.1%的人认为将会大大提高

    如果企业倒闭破产,您怎么办

    51.8%的人选择自谋职业;35%的人选择干个体户

    A .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 . 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C . 国有企业的吸引力降低 D . 现代企业制度加剧市场竞争
  • 9. (2022·安徽模拟) 公元前307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秘书普拉维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相继把诉讼方面的程序和进行诉讼的日期表公之于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法律由秘密转向公开。公元前254年,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卡尼斯进一步公开传授法律。随着法律的普及,研究法律的人日益增多,除了祭司,其他人也可以解答法律问题,出现许多的法学家。材料说明(   )
    A . 罗马法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B . 罗马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改变 C . 罗马人的民权意识普遍较强 D . 国家官吏的从政行为日趋规范
  • 10. (2021高一下·阜宁期中) 意大利在许多方面是当仁不让的领先者,在骑术、剑术和跳舞方面出版的书籍被许多欧洲国家当作范本。该国年轻女性经常荡秋千、骑马,15世纪中期已有许多妇女掌握了娴熟的手球技术。据此可知,当时意大利(   )
    A . 盛行骑士精神 B .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C . 普及体育运动 D .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 11. 19世纪40年代,英国疾病多发。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在问大多数病人他们从哪里得来的寒热病时,他们的回答是或者自己从工厂得来,或者由别人传染而来。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候环境变迁影响人类生活 B . 化学工业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C .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缓慢 D . 工业化使城市环境遭到破坏
  • 12. 二战后初期,美国福特基金会等组织资助了英国学者研发的“英美科学国际商业英语”,这是一种少于800个单词组成的“基础英语"的国际推广,以确保非殖民化浪潮带来的各国语言差异不会构成贸易壁垒。这表明(   )
    A . 西方力图维持经济支配地位 B . 文化冷战助推民族独立浪潮 C . 自由贸易逐渐取代政府干预 D . 美国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以明代为例: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皇帝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现民约和家族法规。

    ——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材料二:1965年,联邦德国政府推出新的“乡村发展计划”,1976年又将“乡村重振”和“促进乡村发展”明文列入法规,提出制定村镇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生活和环境,使农村人口生活和福利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联邦农业税占国家总税收的2%,农业投入却占国家预算的7%,各州投入资金力度也非常大。为了推动全社会关注乡村重振,联邦德国从1961年开始举办三年一次的全国性“我们村庄更美丽”竞赛,1998年以后更名为“我们村庄明天会更好”,竞赛取向从表象性“美丽村庄”向内涵性“乡村生活品质”转变。新的乡村重振效果明显,乡村不只是粮食生产者,还是自然景观和传统人文景观的维护者,生物多祥性的保护地。乡村的如画风景和古补宁静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呈现出勃勃生机。

    材料三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明代地方乡村基层治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整理归纳联邦德国实施“乡村重振运动”的背景及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 14. 材料   战国时期的赵国,诸侯压境,胡骑骚扰,人称“四战之国”。赵武灵王即位后,欲效法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改革。然而,守旧贵族指责其“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努力争取元老重臣的支持,并以“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批驳守旧势力,最终“易胡服,习骑射”,一举扭转了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北魏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政治大动乱,但鲜卑族拓跋部仍是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孝文帝亲政后,实施了迁都洛阳、禁胡服穿汉服、说汉语、改姓汉姓、与汉族通婚、尊儒崇经和改行汉族典章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史称“斯文郁然,比隆周汉”。

    ——摘编自华盖《“胡服骑射”与“全面汉化”—―赵武灵王和魏孝文帝的改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背景和内容方面的相似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上述改革在促进民族交融方面的不同意义,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 15. (2020·北海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总的说来,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影响。不过,它们在细节上存在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两次大战战后的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主义权力的加强形成鲜明对照。二战后的20年内,欧洲诸幅员广大的帝国几乎全已消失。从这一意义上说,这20年是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20年。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这一点似乎是有悖常理的。

    ——摘编自・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的相似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20年间欧洲发生变化的认识。
  • 16. 材料   马毛姐,安徽无为人,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渡江战役前夕我军到达长江北岸后,广泛向当地船工和群众宣传我党的政策,同时积极筹集渡江船只。在解放军召开的渡江誓师动员大会上,年仅15岁的马毛姐第一个站出来报名参加渡江突击船小队。手臂中弹的地依然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1951年,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地。1957年,从巢县(现为巢湖市)速成中学毕业后,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从不以功臣自居,积极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先后在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等单位工作。文化部门以马毛姐为原型,拍摄出了享誉全国的电影《渡江侦察记》。2021年,马毛姐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摘编自贺黎《伟大的历史事件》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毛姐事迹广为流传的原因。
三、论述题
  • 17. (2020高二上·广元期中) 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

    实业救国

    八国联军侵华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短暂春天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

    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