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默写
    1. (1)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2.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3)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4)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 (5)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6. (6)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写山村秀丽风光,写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7. (7)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 2. 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年轻的面容是春天里的一抹新绿,生机àng然;年轻的梦想是原野上的花海,xuàn 烂多姿       年轻的信念是岩石上的一颗松柏,执着挺拔。年轻不是年华,(    )飘逸的情思,恢弘的想象,是生命的源泉在涌动。

    1. (1) 文中拼音处应填写的汉字是:
    2. (2) 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标点是:
    3. (3) 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提示:而是  就是)
    4. (4) 文中加点的句子有一个错别字,应将“    ”改为“    
  • 3.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                        ;                        。 

二、阅读(45分)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 本文作者是,他是(朝代)著名的文学家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陋室              ②惟吾德

      ③谈笑有鸿儒              ④无案牍之劳形

    3. (3)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4. (4) 联系以下背景资料,说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背景资料:刘禹锡写《陋室铭》时,唐王朝正一天天的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牛李两党相互倾轧不已,妒贤嫉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无力回天,只能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往来。

    5. (5) 请你根据学习《爱莲说》中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居陋室,陋室又雅又静。

      下联:

  • 5.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万年教子

        陈万年乃朝中县显,尝病,召其子咸 , 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③谄:奉承拍马

    1. (1) 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

      ①欲之          ②咸叩头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要教咸谄也。

    3. (3) 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来攘往②穷乡④摩肩接

    2. (2) 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

    4. (4) 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 (5) 认真阅读文章,举例说说文中“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6. (6) 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年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 7. 阅读下面选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1. (1) “整整三年”“至多两年”中加点词语表现出祥子怎样不同的心理?
    2. (2) 回顾上下文的内容,说说这次祥子的“希望”为什么会“落空”?
    3. (3)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祥子的人生,就是一出悲剧。想一想,祥子被那个黑暗的社会所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除了“手机脖”“爱疯手”“手机眼”,对手机的依赖还会让人患上惧怕面对面沟通不敢面对现实等“社交病”。在手机聊天和游戏中,虽可获取廉价且暂时的快乐,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

    材料二:在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中,国家组织相关机构开发出了“手机扫码行程追踪”平台,手机轻轻一点,便可知疫情防控的实时情况,进出门店轻轻一扫,你的信息、行程已经进入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对人员流动进行监测,在跟踪疫情扩散和进行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材料三:在某休闲场所的入口处有如下提示:

    1. (1) 请分别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 (2) 从材料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3. (3) 你的同桌李睿不顾学校的纪律要求,不仅将手机带进校园,还在课堂上偷偷玩游戏。你会怎样劝他:
  • 9.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①读书时光

    作文②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向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所在学校名。

    ⑤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