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6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在河南郑州和偃师的商朝都城遗址,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墙,城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这说明商朝时( )
    A . 原始的农耕活动尚未形成 B . 都城屡迁主要是在逃避战争 C . 不同都城间存在分工合作 D . 城市主要功能是军事和政治
  • 2. 春秋时,有些诸侯国不再采取封君食邑的办法,而是发放粮食作为官吏的酬劳。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禄)粟六万【斗】”,后来到卫国做官,“亦致粟六万【斗】”。这说明春秋时期( )
    A . 各国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B . “卿室崛起”的现象较普遍 C . 与官僚制度相关的俸禄出现 D . 各国纷纷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3. 《唐律疏议》将“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其与儒家典籍一致的情况大量存在,由此可以看出( )

    《礼记》:“悼与耄(幼童和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

    《唐律疏议》:“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孝经》:“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唐律疏议》:“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

    A . 唐朝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 B . 唐朝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 C . 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 D . 《唐律疏议》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
  • 4. 南宋时期,刻版印书业发展较快。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书种类多,有礼书、乐书、药方以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的《酬世大全》。上述材料可说明南宋时期( )
    A .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 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C . 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 D . 书籍印刷已经商业化、产业化
  • 5. 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10—1712),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为康熙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 B . 维持了东亚诸国与清朝的朝贡关系 C . 反映出清政府大力扶持海上贸易 D . 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 6. 以下是晚清时期国外报刊关于中国报道的标题,这些报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太平军挥师北伐,大清朝摇摇欲坠》

    ②《清帝颁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③《丰岛海战震惊世界》

    ④《武昌爆发反清革命,共和国体有望建立》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②④③
  • 7. 北伐战争期间,湘鄂赣等地成立农会、工会、商会、学生会等,国民革命军宣传“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等主张。其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新三民主义”主张的形成

    ②有力支援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

    ③为“工农武装割据”奠定社会基础

    ④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迅速展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37—1941),明确将“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确定为办学宗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曾在这里授课。以下属于当时课程内容的有( )

    ①“论持久战问题”          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1950年11月6日,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国工人展开“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据统计,截至1951年3月底,全国参加竞赛的厂矿企业超过2810家,职工人数多达223万余人。在此过程中,涌现出马六孩等一批劳动模范。这一运动的开展( )

    ①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激发了人民经济建设的热情

    ③加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物资保障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对 GDP的贡献率达到60.2%,若干领域在国际上从“跟跑”“并跑”跃升到“领跑”。这表明我国( )
    A . 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 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C . 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D . 基础设施的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 11.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观察下图,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 玛雅人在①处建造了大量金字塔庙宇 B . 阿兹特克人在②处发明“浮动园地” C . 印加帝国在③处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D . 印第安人在④处开凿了巴拿马运河
  • 12.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反法联盟的英、奥、普、俄四大国扶植在拿破仑时期失去王位的国王复辟,将拿破仑占领土地的统治权交还原来的欧洲王室,并创立了一个建立在欧洲势力平衡基础上的外交原则。这些举措意在( )

    ①重建欧洲的封建旧秩序   ②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均势

    ③扶持法国维护欧洲和平   ④遏制德意志的东山再起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以及“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一战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 B . 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C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展开 D . 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
  • 14.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随即伙同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 )
    A . 推动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 B . 宣告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C . 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 表明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
  • 15. 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到1971年,这一制度发生变化。观察如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C . 欧盟的成员国追求经济一体化 D . 区域经济集团竞争激烈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度田《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因检核垦田数而产生了中央政府和河南、南阳地方豪强地主集团的矛盾。汉光武帝刘秀因为“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称为“度田”。但是,“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刘秀得知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营私舞弊的官员进行严厉的惩处,“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大司徒欧阳歙也因此死于狱中。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能够压服地方豪强,许多“郡国大姓”竟与“群盗”一起发动叛乱。刘秀对于豪强地主集团与中央政府的对抗,采取了姑息的态度,在镇压地方豪强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集团做出了让步。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等

    1.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东汉初年“度田”的背景和过程。
    2. (2) 通过“度田”事件,谈谈你对豪强地主与东汉政权关系的认识。
  • 17. 古代的火药武器

    材料

    上图的铜炮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纪年可考的金属管形火器,是当时火药武器的典型代表。炮身外壁纵向刻有铭文“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由此可知,该炮制造于元朝至顺三年,是同一类别产品中的第300号,可见当时火炮生产和应用的规模。

    依据以上图文,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古代火药武器的发展与传播。

  • 18. 晚清重臣张之洞1909年10月4日去世,各方对其评价相去甚远,可谓“盖棺难定论”。

    材料一   1909年10月6日,清内阁奉上谕对张之洞评价:“公忠体国,廉正无私……(任疆吏)提倡新政,利国便民。庚子之变,顾全大局,保障东南,厥功甚伟……(1907年)入参机要,管理学部事务,宗旨纯正,懋著勋劳……服官四十余年,擘画精详,时艰匡济经猷之远大,久为中外所共见。”

    材料二   1909年10月12日,倾向立宪的《神州日报》刊文,“中国近数十年来,言维新变法者不一其人”,而张之洞是“位高望重而又唱之最早、持之最力者”。“综观公之生平,其于一切新政,不得谓无直接间接之关系,而今日一切新政上之所由徒有形式而未得其精神者,要亦受公之影响。盖公之学识,一半新半旧之学识耳”。

    材料三   1909年10月7日,同盟会会员主办的《民吁日报》评论:“(张之洞)于宪法之理由,国家之元素,以及东西诸硕儒之政治学说,皆茫焉不知。然而其眼光最灵,心思最巧,又深知徒讲旧学,泥成法之不足以弋时望、保高位也,于是缘饰一二西法,以为进行政治之方针。至一有摧抑,不惜自贬其身价,以求为保利禄之计。”

    1. (1) 分别概述三则材料对张之洞的看法。结合所学,说明形成以上三种不同评价的原因。
    2. (2) 结合史实对张之洞进行评价。
  • 19. 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扩张

    材料一   扩张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西欧到北美大陆的第一艘船带去商业精神、扩张意识,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

    美国独立后自然把这些继承了下来,而美国本身的发展也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独立后的美国通过购买、战争威胁、夺取等方式扩大领土,到19世纪中叶,其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美国一向认为它的国家政策,无论是说的,还是做的,都是“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根据这种假设美国又认为,它在国际事务中享有一种特别的权利。这种民族优越感和自满意识一旦发展到极端便表现为颐指气使,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并设法去驾驭别人。

    材料二   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历程

    时期

    阶段

    1775 — 1897

    美洲扩张时期

    1898 — 1945

    海外扩张时期

    1946 — 1991

    全球称霸时期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三论》等

    1. (1) 依据材料一,概述美国的对外政策。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在“海外扩张时期”和“全球称霸时期”的扩张政策和活动。
三、论述题
  • 20. 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3/4以上的产业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9个省区,除山西、云南、四川在抗日战争时期产业得到小幅发展外,其他六省基本没有近代产业。

    1953—1990年中国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时间

    投资总额 / 亿元

    占全国的比重 %

    东部

    中部

    西部

    备注

    “一五”时期(1953 — 1957)

    612

    41.8

    26.6

    21.2

    其余部分为不 分地区的投资 所占份额

    “二五”时期(1958 — 1962)

    1307

    30.7

    30.6

    26.8

    “三五”时期(1966 — 1970)

    1209

    24.9

    28.2

    38.5

    “七五”时期(1986 — 1990)

    16184

    56.5

    28.8

    14.7

    投资总额含外 资和民间投资

    材料二   2000年中共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产生效益,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柏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2000—2013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投资年平均增长比东部地区快4.6个百分点。2012—201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高出全国增速1.8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加强区域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积极构建东西南北纵横联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均衡与发展为视角,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经济的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