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鸡西密山市(五四制)2020-2021学年初三(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2-06-20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4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弟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 (1) 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 (2) 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草连天

    3. (3) 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梁衡《壶口瀑布》) B .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刘成章《安塞腰鼓》) C . 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习成风。(顾拜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D .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中高考改革的原因,使初高中学生不得不改变复习策略。 B . 能够转变观念,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是一个人进步的前提。 C . 能让父母颐养天年的并不是丰裕的物质,而是晚辈的真心牵挂与关爱。 D . 我的很重的心情突然渐渐地轻松了。
  • 4. 古诗词默写。
    1. (1)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 (2) 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3. (3)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4) 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 (5) 《关雎》中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又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6. (6) 国家出台了国策十条,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7. (7) 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友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5. 走进名著。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 (1) 上面的文字选自《》,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
    2. (2) 在这封信里,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共9分)
  • 6.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来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向边防战士致敬”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请写一段文字,表达对边防战士的崇敬之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
    2. (2) 请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三个环节。
    3. (3) 假如你是班级的学习委员,班主任要你邀请一位退伍的边防战士,于周一下午两点来参加本次主题班会并作报告,你将如何说?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37分)
  • 7.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古诗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诗颔联中的“蒸”和“撼”字用得好,请赏析。

  • 8. [古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②,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⑤,一可以为法则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布:表现。②四体:四肢。③形:体现。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⑤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⑥法则:榜样。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教然后知

      可以为法则: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3. (3) [甲]文以“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的重要性;从而论述(原文中词语)的道理。[乙]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
  • 9. 阅读《调好你的“食物钟”》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哪些饮食习惯会造成食物钟紊乱呢?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④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⑤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节食减肥会很快反弹甚至使人更胖,这个可能与食物钟紊乱有关系,节食造成饮食紊乱,食量反而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更容易发胖。

    ⑥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但研究发现,节假日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⑦总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1. (1) 第①段从“生物钟”写起有什么好处?
    2. (2) 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一句中加点词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从文中看,“调好食物钟”需要坚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 10. 阅读《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回答下面小题。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①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②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③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④________。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________。

    ⑤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证明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忧天下。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⑥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只写一个论证方法)

      ①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②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3. (3) 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④段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4. (4)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担当的理解。
  • 11. 阅读《母亲吃我碗里的肉》,回答下面小题。

    母亲吃我碗里的肉

    ①我的童年时代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逢年过节过生日饭里有肉时,母亲都要先从我碗里夹出一块肉吃我才能吃。

    ②记忆中,母亲第一次吃我碗里的肉,还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过生日的那顿午饭上。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很差,一年到头大人孩子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口肉。过生日讨口肉吃则是孩子们的“特权”。七岁生日的那天中午,放学后刚进家门口,阵阵肉香飘来,我使大劲地吸了口气才进了屋。见父亲和母亲守着只热气腾腾煮熟了的鸡发愣,怪不得刚才……我兴奋地上前下手便抓,伸去的小手却被母亲紧紧地抓住不放。我挣扎着向母亲望去,见她眼角涌出了晶莹的泪花:“听话,过生日的肉得先叫娘吃第一口,这是……柏家的老规矩。

    母亲操起一小块鸡肉要往嘴里塞,却被父亲打落到地上。母亲捡起掉在地上的肉擦了擦土,又从锅里舀了半勺鸡汤一同吞了下去。父亲重重地叹了口气,双手抱头蹲坐在灶间里……母亲脸上挂着泪花,紧紧地抱着我,我几次要挣脱她的手都没有成功。半顿饭时间过去了,母亲脸上露出了笑容,她拉着我揭开锅盖,连肉带汤舀了一大碗,让我吃个饱。从那以后,我牢牢地记住了过生日的肉要先让娘吃第一口的规矩。长大后回家过生日吃饭前,都是先让母亲从我碗里夹肉吃我再吃饭。婚后,我及时将这一规矩告诉了妻子,妻子对此大惑不解,声称哪有母亲与孩子抢肉吃的道理。

    ④那年我的生日饭桌上,妻子嬉皮笑脸地向母亲问起了这规矩的来历,母亲不好意思地说:“唉!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啦,还提那个干吗?”见母亲不愿提这事,想是她不愿意在儿媳面前暴露当年与儿子抢肉吃的事,我忙打圆场:“问什么问,有好吃的就该让给老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尽管妻子对这个规矩很是不理解,可我每年生日饭前碗里的这块肉都是先夹给母亲吃。

    ⑤去年我回家过生日,妻子特意做了道母亲最爱吃的梅菜扣肉。母亲还没吃第一口肉,小孙子上前下手便抓,我挥手一挡打在他的小手上,孙子“哇”一声哭了。母亲捧起曾孙子的小手,擦了又擦,揉了又揉,冲我没鼻子没脸地一顿臭训。我委屈地嘟囊:“你还没吃第一口他就下手,坏咱家的规矩!”母亲仰脸叹了一声:“唉!看来咱家的这个‘规矩’是得给你说清楚啦。你还记得四十六年前过生日俺跟你抢肉吃的事吗?不是娘与你争吃第一口,其实那只鸡是毒死的!”“啊?毒死的!”母亲眼角泛着浑浊的泪花:“那年你过生日俺没钱给你割肉吃,你爹从村东地里捡回来一只吃毒谷子种死的鸡,俺把鸡肉洗了多遍才下锅,就是这样还是怕你吃了中毒,俺先抢着吃了块肉喝了点汤,觉得没事才敢让你解馋……”

    ⑥我心里一阵阵发热。扭头向妻子望去,见她也正擦眼泪呢。

    1. (1) 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 (2) 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4. (4) 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四、作文(共50分)
  • 12.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不一样的精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也是袁隆平一生的写照。2021年5月22日,这位德高望重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因病逝世,享年91岁。据悉,直到去世前,袁老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请以“耕耘与收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