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浣纱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

更新时间:2022-06-13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 1. (2022八下·舟山期中)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 欧姆定律 B . 水分子 C . 金属元素钠 D . 漏斗
  • 2. 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通过该实验可知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B . α粒子可能是某种原子的原子核 C . 图乙所示原子核式结构是一种模型 D . 卢瑟福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 3.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是临床上治疗冠状病毒的有效药物,每片含洛匹那韦(C37H48N4O5)200mg、利托那韦(C37H48N6O5S2)50m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属于混合物 B . 洛匹那韦一个分子中含有 48 个氢原子 C . 利托那韦由五种元素组成 D . 利托那韦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4. 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 核电荷数相同 B . 质量几乎相等 C . 中子数相同 D . 核外电子数相同
  •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B . 图乙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 . 图丙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D . 图丁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关系
  • 7.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小磁针作用的效果来认识它。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研究中不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 学习磁场,我们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来认识它 B . 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可以通过液体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它 C . 了解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 D . 电路是否有电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来认识
  • 8. 氢有三种同位素原子,依次称为氕、氘、氚,分别用符号 H、D、T 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 1,中子数依次为 0、1、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 B . 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 2 倍 C . 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 . 化学式为 HD 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 9. (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 将自由转动的指南针放在地球表面的赤道上,下图中能够表示其静止时的示意图的是(    )
    A . B . C . D .
  • 10. (2022八下·舟山月考) 已知个银原子的质量为。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 则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 B . C . D .
  • 11. 对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2K+中“2”表示2个钾离子 B . 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 . H2O中“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D . Cu2+中“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 12. (2021八下·诸暨期中) 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明把一个正在发光的灯泡放到 U 形磁体中间,惊讶地发现灯丝在晃动。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灯丝晃动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 B . 灯丝晃动是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C . 灯丝晃动是受到磁体的吸引作用 D . 灯丝晃动是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 13. 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

    8g

    35g

    5g

    8g

    反应后质量

    2g

    x

    5g

    42g

    A . x=7g B . 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为催化剂 C . 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6g
  • 14. 有一份纯氯酸钾固体 a,一份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 b,两份固体质量相等。分别同时加热 a 和 b,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15. (2022九下·舟山月考) 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B . 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 .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 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16. 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 ,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过程①中,能说明N2不支持燃烧   B . 实验过程①中,将氮气换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烧的有关条件 C . 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D . 实验过程②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 17. (2021八下·诸暨期中) 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 . 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 .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 Si> Al D . 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  >MnO2
  • 18. (2020九上·余杭期中) 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 .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 . 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 C .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 不能确定
  • 19. 如图是小敏设计的汽车尾气中CO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铃应接在A和C之间 B . 当CO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 . 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报警时CO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 D . 为使该检测电路在CO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R2的滑片向下移
  • 20. (2022八下·舟山期中) 如图所示为某家庭卫生间电路,电灯和电热水器都在正常工作。在三孔插座上刚插上洗衣机(开关未闭合)的插头时,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拔出洗衣机的插头后,用测电笔测试三孔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都发光,发现有一根保险丝熔断了。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 . 一定是零线上的保险丝熔断了 B . 断开S1、S2 , 再用测电笔检测三线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都发光 C . 只断开S1 , 再用测电笔检测开关S1的两个接线柱,氖管都发光 D . 只断开S2 , 再用测电笔检测开关S1的两个接线柱,氖管都发光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6分)
  • 21.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
    1. (1) 2个铁原子
    2. (2) m个碳酸根离子
    3. (3) 5个二氧化碳分子
    4. (4)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22. 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均填序号)

    ①盐水②液氧③洁净的空气④铜丝⑤冰水混合物⑥二氧化碳 ⑦氖气

  • 23. 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氨气

    甲烷

    氯化氢

    氧气

    密度/g•L﹣1

    1.293

    0.771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 (1) 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2. (2) 标准状况下气体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
    3. (3) 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进入。
  • 24. (2021八下·吴兴期末) 根据下面元素周期表,回答有关问题:

    1. (1) 编号①②③④代表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元素,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序号)。
    2. (2) 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5.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 (1)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 (2) 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
    3. (3) 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 26. 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 (1) 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选填“高”或“低”)
    2. (2) 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7. 如图所示,小科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平行。

    1. (1) 第一个揭示电和磁的联系的科学是
    2. (2) 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
    3. (3) 若移走小磁针, 通电直导线周围有(仍有/没有)磁场。

      若图中直导线的电流方向不变,将小磁针移到直导线的正上方平行放置,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与原来(相同/相反)

  • 28. 某原子A的质子数为a,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
  • 29.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H2O2 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要收集氧气,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D或者 (填字母序号);
    3. (3) 利用D装置(原集气瓶内灌有1/2 的水)收集氧气,当排尽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用分数表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 20%)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2分)
  • 30. (2020八下·温州期中) 小明在实验课结束后,将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体。小明猜测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为验证该猜想,他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 (1) 乙组实验的分液漏斗中应加入
    2. (2) 本实验可通过观察H2O2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H2O2分解的快慢。请写出另一种判定H2O2分解快慢的方法:
    3. (3) 小红认为由此得出“FeCl3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她将甲装置中反应后的全部溶液平均分成A、B两份,利用A溶液测出铁元素的总质量为m2克,利用B溶液测出氯元素的总质量为m3克。只有满足m1=(用m2和m3表示)时,才能得出此结论。
  • 31. 温度对磁铁的磁性强弱有无影响?

    提出问题:小明在家用如图所示的电热壶烧开水时,发现壶中的水烧开后,开关按钮会自动跳起断电。开关为什么能自动跳起呢?带着这个问题,小明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这是一个磁吸开关,给水加热前开关按钮被磁铁吸住。当水烧开时,磁铁的磁性减弱,开关跳起。

    提出猜想:小明猜想,温度对磁铁的磁性有影响,而且温度越大,磁性越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一块强磁铁的一个磁极,分别在三根同样的铁钉上从钉头向下的同一方向划过100次,使铁钉

    ②把铁钉A放入塑料薄膜袋内,将其放入一堆铁屑中,慢慢提起塑料袋,将其放在一张白纸上、从袋中取出铁钉,把落在纸上的铁屑收集起来,用天平称出铁屑的质量m1

    ③把铁钉B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重复②步骤,用天平称出铁屑的质量m2

    ④把铁钉C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重复②步骤,用天平称出铁屑的质量m3

    ⑤比较m1、m2、m3的大小关系,当m1、m2、m3三者关系为,说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交流与评估:本次探究活动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其中改变的因素为

  • 32. 数字实验具有实时性,高精准,直观,对实验动态变化过程的展示和实验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具有很强的优势。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图。小丽在做该实验时在该装置上连接了一个气压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图回答相应问题:

    1. (1) 在该实验中集气瓶和烧杯中都有水,它们的作用 (填“相同”或“不同”)。
    2. (2) 在图2中B﹣C段增大原因分别是:B﹣C段
    3. (3) D﹣E段压强增大的原因
    4. (4) F点时集气瓶内的气压略低于A点时的气压,则测得氧气体积分数。(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四、计算题(33题6分,34题6分,共12分)
  • 33. 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6.16g,然后继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第二次收集到的氧气为5.76g,求:
    1. (1) 共收集到O2的质量。
    2. (2) 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
    3. (3) 第一次加热后,分解KClO3的质量。
  • 34.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到3月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水周”。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于净化水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明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2) 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3. (3) 明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 (4) 258 g明矾与多少克水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列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