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 1. 语段阅读

    有句农说得好:“门前一树槐,进宝又招财。”槐树不仅是xiáng  ruì__________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kāng  kǎi_____________的。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zhèn  hàn__________却又显得娇媚无比的花朵,温柔地在春风中绽放,明艳得让人眼花乱。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宛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鸟儿在林中婉转地鸣叫着。孩子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匿笑,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在如此美不胜收的园子里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liú lián  wàng  fǎn__________。

    1. (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án   qìn    liáo    qiào          B . yàn    qìn   liáo   qiáo C . yàn    mì    liào    qiào          D . yán    mì    liào   qiào
    2. (2) 文中拼音处所填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详瑞   慷慨   振撼   留恋忘返 B . 详瑞   慷概   震撼   留恋忘返 C . 祥瑞   慷慨   震撼   流连忘返 D . 祥瑞   慷概   振撼   流连忘返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目前当务之急是在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B . 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奔赴在冬奥会赛场的每个角落,他们的身影栩栩如生 C . 这两位演员临时合作却配合得天衣无缝 , 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 在祖国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勇于接受一切挑战。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B .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C . 由于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一个志愿军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D . 袁隆平爷爷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

    ③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①②④③
  • 5. 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冬奥会展示了我国“二十四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B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 .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记人、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 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渔人甚之        异:对……感到惊异   B . 便还家       要:同“邀”,邀请 C . 便扶路          向:方向             D . 未果,病终   寻:随即,不久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知有汉      记之而去         B . 不足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舱   C . 处处志       石青糁           D . 后遂无问津    似与游相乐
    3.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中“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B . 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了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D .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 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 , 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 , 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选自《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搦(nuò)管:拿起毛笔。④镒:二十两。

    1. (1)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两处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3. (3) 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 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村居书喜      

    [宋]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 , 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注释】①官赋:公家所征之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 . “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是为了突出林中的幽深寂寥。 C . 颈联由写景转向叙事,表现了村子里的自然和谐,借此烘托自己内心的高兴。 D . 尾联写不会有小吏催租之喜,抒发了作者对村居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2. (2) 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一句的妙处。
  • 9. 根据原文默写。
    1. (1)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2. (2) 青青子衿,。                      (《诗经·子衿》)
    3. (3) ,胡为乎泥中?                  (《诗经·式微》)
    4. (4) 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5) 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6. (6) 《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

    7. (7)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三、名著阅读(7分)
  • 10. 学校开展“弘扬优良家风,赓续传统美德”主题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任务。

    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减越少;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么你这朵花一定能开的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1. (1) 任务一:家信我来读

      本段文字出自《》(作品),作者一生翻译了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文段中“你”指(人名)。

    2. (2) 任务二:家风润心田

      选文中的“爸爸”被认为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又不乏爱心的父亲”,请你结合书中实例向参加活动的家长解读书中的“爸爸”形象。

四、现代文阅读(32 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谷爱凌的“大心脏”有多难得?

    ——专家谈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

    ①2月15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谷爱凌的“大心脏”。在第一轮失误的情况下,谷爱凌第二轮发挥完美,成功摘银。2月8日,在决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名次的第三跳当中,谷爱凌选择了难度最高的转体1620动作,顺利夺金。众多媒体、网友在为成绩欣喜的同时,也纷纷感慨谷爱凌的心理素质强大。事实上,以谷爱凌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员表现出的自信、镇定、坚韧、专注等心理品质,以及应对超强压力的能力与运动员接受的心理训练、心理保障是分不开的。心理学对于运动领域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

    ②心理健康对运动员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竞技表现。虽然影响竞技表现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特别是顶级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尤为重要。选手的身体条件、天赋、技术能力等都在伯仲之间,所以心理因素往往会成为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③“心理”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运动领域它至少指代两种不同的成分:首先是运动员的各种心理能力,如注意稳定、反应迅速、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信心、动机、意志品质等综合心理能力。还有一些是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唤醒水平、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心理定向等。

    ④心理状态和能力除了影响运动员的表现,还会影响其身心状态,乃至健康。例如,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认知疲劳可能导致运动员产生更强烈的身体疲劳感。此外,长期的高强度训练或高压状态,都可能导致运动员出现心理疲劳,这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运动员训练效果下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增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⑤那么,在训练压力、成绩压力、赛场压力、身体压力、舆论压力这些形形色色的挑战面前,运动员常用的疏解方式都有哪些呢?运动员常用的一种压力管理方法,叫作环境控制或刺激控制,即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少运动员暴露在可能造成压力的情境下的机会。比如,在大赛之前一般运动员都会有意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甚至减少和外界的联系,避免他人的情绪影响到运动员。

    ⑥除了环境控制,运动员可使用的压力管理技能包括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调整角色定位和心理定向、使用放松和积极自我暗示等。此外,对于单调枯燥的训练安排所带来的疲劳感和慢性压力,可以通过调整训练内容和方式、增加趣味活动、更换训练场地环境等方法加以调节。

    ⑦冬奥会上,许多参赛代表团都配备了运动心理服务人员,很多单位组织开展了对冬奥会志愿者的心理支持服务,全程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赛会心理保障服务通常包括举办系列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技能训练、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等内容,帮助运动员应对心理挑战。在赛场上,运动员也会采取一些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如自我暗示、注意控制、呼吸放松。在备战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时,心理工作者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制定比赛预案,建立心理应对策略。

    (选自《科技日报》,有改动)

    1. (1)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题目运用设问修辞,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谷爱凌的例子引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的话题。 B . 第一段从谷爱凌两次凭借超强的压力应对能力成功摘得奥运奖牌的新闻谈起,拉近读者与文章的距离。 C .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首先阐述增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心理健康对竞技表现的影响,最后提出心理解压的方式。 D . 在备战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时,心理工作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协助运动员制定比赛预案,建立心理应对策略。
    2. (2)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
      比如,在大赛之前一般运动员都会有意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甚至减少和外界的联系,避免他人的情绪影响到运动员。
    3. (3) 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选手的身体条件、天赋、技术能力等都在伯仲之间,所以心理因素往往会成为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怀念炊烟

    ①眼前,徐徐升起的炊烟似一位故人在向我缓缓招手,使我不由得想起故乡的炊烟。炊烟是故乡的风景、故乡的标志。

    ②故乡那袅袅炊烟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朝霞夕阳一起,组成了一幅幅打动人心的乡村景色。当我们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那炊烟时,低矮的茅屋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丛林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的思念。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乳白的树,从家中的灶房生长起来;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片灰色的云,漂浮到山村的上空。不论是有风还是无风,乡村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它时而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时而又像艳丽多彩的锦缎;有时像婀娜多姿的仙女,有时又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炊烟里还有那稻麦瓜果的香味,更有母亲那殷殷的目光。

    ③对于在乡村长大的人来说,炊烟是母亲为儿女在做可口的饭菜,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更是儿女们心中的温暖。童年时期,同小伙伴成群结队去田野玩耍,去小溪嬉戏,兴致中忘了时间。这个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声,“你家房顶上都没有冒烟了”,大家都会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子,纷纷寻找自家的房顶,发现先前还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渐渐散尽了。在“我娘把饭又煮熟了”的欢呼声中,大家都收了心,蹦着跳着,赶快向家的方向跑去。有多少回,当我从野外回到家里,跑进屋子呼喊妈妈的时候,妈妈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着。

    ④缕缕炊烟也使我想起了外婆。童年时期,我在乡镇的外婆家读书,外婆做饭经常都是把干草当柴烧,那炊烟日复一日地从房背上的烟洞升起,柴草“噼啪噼啪”地燃烧着。灶膛里欢快舞动的火苗、热气腾腾的锅台,映照着外婆通红的脸庞与满含期待的微笑,给我平淡的童年带来了无比的温暖。随着岁月的流逝,炊烟也渐渐给外婆平添了白发。

    ⑤远在他乡,每当忆起家乡的炊烟,想到母亲和外婆的身影或在炊烟中,或在灶前的火洞边时,我的心中就立刻充满了暖融融的力量。有时在千里之外的旅行中,不经意间看到山村房屋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我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都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多少次外出长时间未回家,一旦回到家,那摇曳的炊烟早就告诉我,家中亲人又为我的归来准备了丰厚的亲情,桌上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干腊肉、炖土鸡,屋子里燃起了暖和的墙角火。不论遭受了多少生活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会把我的伤口抚平。

    ⑥随着时代的变革,许多农家的灶膛也暗了下去,灶孔里已没有了火红的热闹,炊烟正慢慢成为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有时散步于乡间,眼睛掠过碧绿的田野,看向低矮的乡村老屋,最让我惊喜的,仍旧是从一个房屋上方升起的那一缕长长的炊烟,看见它,我想象着放学的孩童望见炊烟的欢喜,也仿佛又望见了正在厨房做饭的母亲和外婆。

    ⑦想起炊烟,思想被柴火的温暖所缠绕,便有了歇息的释然;看见炊烟,身心又会被一种幸福所包围,家就不再遥远。于是,故乡的炊烟便成了我心中的一种牵挂,一种思念。扶摇而上的炊烟,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让人怀念!                                                                                     

       (选自《青年文学家》2022年5期,有删改)

    1. (1) 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 (2)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当我们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那炊烟时,低矮的茅屋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丛林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的思念。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灶膛里欢快舞动的火苗、热气腾腾的锅台,映照着外婆通红的脸庞与满含期待的微笑,给我平淡的童年带来了无比的温暖。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第⑦段画线句“扶摇而上的炊烟,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让人怀念”的理解。
    4. (4) “炊烟”多次出现,给作者带来不同的感受,结合文章第⑤⑥段分析。
五、 (60分)
  • 13. 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阳春常在”为题目 ,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