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06-23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约(qì)    晶(yíng)    妥(tiē)     乎不同(jiǒng) B . 赘(léi)    扭(biè)    门(kǎn)    悲天人(mǐn) C . (fǔ)    基(diàn)    粗(zhuō)    人不倦(huǐ) D . 杀(mǒ)    亮(huò)    嵌(xiāng)   然勒功(yā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谰语    谦逊    大庭广众    妇儒皆知 B . 烦琐    霹雳    以身作则   深不可测 C . 塌败    埋葬    竭然不同    微不足道 D . 生梳    拖沓    警报迭起     仰之弥高
  • 3.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       , 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      在面前。耳朵里有     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      桑叶,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A . 寒气逼人   矗立    不可捉摸    咀嚼 B . 天寒地冻    矗立     不可捉摸    啃食 C . 寒气逼人    耸立    不可思议    啃食 D . 天寒地冻    耸立    不可思议    咀嚼
  • 4. 下列句子属于宾语残缺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电影《长津湖》中那激烈的战事、恶劣的环境和紧张的氛围无时无刻在牵动着观众的心。 B . 我们的教育应该重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 C . 为了疫情防控需要,卫健委建议清明节期间,大家尽量减少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D . 凌晨2点30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正是熟睡,而他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世纪二十年代,梁实秋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                                              。听了梁实秋的话,学生们不自觉红了脸,不再嘲笑那名爱读书的学生。

    ①有段时间,班里一名学生每天一大早就会去图书馆读书,晚上也是最后一个离开:

    ②他不是爱吃苦,他是无法忍受知识的贫瘠,他渴求的是获取知识后的满足感以及用知识帮助自己和他人时的成就感

    ③还有一些学生半是嘲讽半是打趣地说道,从农村来的孩子,果然爱吃苦

    ④爱学习本是件好事,但在一些崇尚个性自由的年轻学生眼里,这些行为便成了“书呆子”的迂腐

    ⑤梁实秋恰好路过听见他们的对话,停下了脚步对他们说

    A . ①④⑤③② B . ①④③⑤② C . ⑤④②①③ D . ⑤④③②①
  • 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如“卿”一般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 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 . 在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山海经》,既是我国早期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等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C . 杨绛在《老王》一文中,以自己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展现了特殊年代中闪光的人性美。 D . 康有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别号饮冰室主人。他的《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演讲稿。
  • 7. 根据提示填空
    1. (1)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2. (2) ,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3. (3)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4)  _,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5. (5) 《木兰诗》中“”两句用对偶的形式写出了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生活。
    6. (6) 《爱莲说》中的“” 两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义相反,表现了莲高洁傲岸的品质。
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8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双减”政策落实以后,同学们的家庭作业相对少了许多,为了更好地锻炼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次“关爱空巢老人·积极献爱心”的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材料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每年都在增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更高,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材料二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大部分的老人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会救济, 9%左右为其它来源。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生活简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并且大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

    但收入菲薄,子女们平均每月每人给老人生活费用不到150元,有些家庭甚至在一年当中也没有给足老人150元的生活费。

    材料三

    1. (1) 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读出了哪些主要信息?
    2. (2) 请根据活动主题和材料三中的漫画,写一条宣传标语。
  • 9. 名著阅读

    [链接材料一]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链接材料二]

    他的心完全为那点钱而活动着:怎样花费了它,怎样不教别人知道,怎样既能享受而又安全他已不是为自己思索,他已成为钱的附属物,一切要听它的支配。这点钱的来头已经决定了它的去路。这样的钱不能光明正大的花出去。这点钱,与拿着它们的人,都不敢见阳光。

    祥子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造成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10. 临写与鉴赏
    1. (1) 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2. (2) 下面对几幅书法作品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全碑》是东汉隶书的代表,绝大多数属于扁平结构,横向取势。 B . 隶书创始于秦朝,汉隶在东汉时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说。 C . 《玄秘塔碑》是楷书中的经典之作,字形骨力劲道,体式优美。 D . 《古诗四帖》是草书作品,字形俊逸流畅,该字体是在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写形式。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 1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1) 展开想象,描绘一、二句展现的画面。
    2. (2)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岑参告别亲人去从军的复杂心情的?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便欣然忘食。性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是陋室

      往来无白丁

      每有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3. (3) [甲]文末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 (4)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禹锡和陶渊明安贫乐道的志趣?请根据提示填空。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居室环境一一①

      交往人物——②

      性格特征——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日常生活一一清雅安适

      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

    5. (5) 从全文来看,文章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并说说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6. (6) 请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 (7) 读了选文,槐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又梦槐花香

    徐福义

    ①望着桌上邻居送来的那一朵朵晶莹雪白的槐花,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那个纯真烂漫的童年时代。

    ②槐树相貌平平,在北方到处都有种植。房前屋后,院里院外,田地渠边,总有一棵或几棵,因为它们皱皱巴巴、疙疙瘩瘩、刺刺拉拉的形象所以成为人们的“眼中钉”。我甚至连树的颜色都不喜欢,我总是觉得那种灰灰的,阴沉天空一样的色调,给人历尽沧桑的感觉,小的少年老成,老的暮气沉沉。我总疑惑,世界上会有这样一种树存在?我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它不光丑,还没什么用处。

    ③然而,每到入夏,我就把槐树的不好忘得一干二净。那满树细细碎碎的绿叶,一叶叶密密地织在一起,一层又一层,像一把大伞,把狠毒的阳光拒之伞外,为下面玩耍的我们遮蔽出最阴凉的一片天地。槐树更是知了的乐园,它们在树上惬意地栖息着,还不忘搞一点恶作剧,给下面玩耍的孩子不时带来阵阵雨丝般的“清凉”。

    ④当然,最美的还是那槐花了。

    ⑤当初夏时节,天气炎热时,你在树荫下,忽然闻到了一股清香,然后伸长了脖子顺香寻去,不断变换着角度,终于在层层的叶子间,看到了一串槐花的花蕾,它们躲在叶子后面,紧密地抱在一起,害羞的不愿见人,但那甜甜的清香早就出卖了它们。再过两三天,当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香甜,散发着馥郁时,我们最欢快的时光到来了。无论是家里屋外,还是村头的沟沟坎坎,田野的坑坑凹凹,都弥漫着沁人的槐花香,直让人陶醉,真的想掬几口,把空气一整个直接吞咽到肚子里,吃个饱、喝个够,醉它个三天三夜。

    ⑥这时节,槐花美食是必不可少的。母亲用废旧的绳子把镰刀绑在竹竿上,一个摘槐花的利器就做成了。槐树不像其他树,虽然算不上高大威猛,更不光滑,很容易攀爬,但树枝上,尤其是叶子丛中靠近槐花的地方,有很多的针刺,一根根直竖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刺猬那恐怖的造型,让人畏而远之。母亲这小小的“神器”就解决了针刺的大麻烦。母亲把镰刀送到了叶丛中,如果看中了哪边的嫩花,就连同周边的小树枝,一起削下来,把镰刀放在枝干上,然后旋转,让树枝把镰刀围住,再用力往下一拽, 整个树枝就“咔嚓”一声断下,“啪嗒”一声落在地上。旁边等候着的我,总是迫不及待捡拾起来一串槐花,撸一把塞到嘴里,嚼两下就有汁液流进胃里,瞬间甜到身体的每一根神经。

    ⑦这只是美味的开始,最期待的当然是母亲的槐花大餐了。她把槐花一缕缕撸在盆里,洗干净,堆成小山,一朵朵槐花玲珑如玉。母亲和好面,然后把槐花拌进去,准备工作就完成了。烧火、放油、放面糊,伴随着锅里“磁啦啦”的响声,阵阵槐花香味勾引着我的味蕾。我把口水咽了又咽,吞了又吞。当母亲把第一锅槐花饼盛出来时,我便急切地抢出一块,放在手上太烫,连忙塞到嘴里,嘴也受不了,就又送回手上,就这样来回倒腾两三次,终于到了嘴可以接受的程度,便狼吞虎咽吃下去。在那物质生活还并不富裕的年代,槐花给我们的餐桌充实了很多内容。

    ⑧据母亲讲,以前每年到了四五月份,青黄不接,村里连老鼠都能饿死,田里也一时指望不上时,这槐花就是救命粮。它看起来很高贵,但它从不嫌贫爱富,无论谁需要,你只管张口伸手,它就能满足你的各种胃口。放点油,可以摊饼,实在没的放,哪怕是拌一点粗粮做汤,它也绝对释放百分的芬芳。

    ⑨槐树就是有这样一种品质,在平凡的外貌下,珍藏着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还有那些生长在花丛中的一针针横刺,更是保护着槐花洁白如玉的身躯,不被外物所玷污。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是陋室

      往来无白丁

      每有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3. (3) [甲]文末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 (4)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禹锡和陶渊明安贫乐道的志趣?请根据提示填空。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居室环境一一①

      交往人物——②

      性格特征——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日常生活一一清雅安适

      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

    5. (5) 从全文来看,文章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并说说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6. (6) 请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 (7) 读了选文,槐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守护

    小小崔

    露天游泳池终于开张运营了。杨天宇看着一群像鱼一样游来游去的小朋友,嘴角露出了一丝惬意的微笑。

    诸多往事涌上心……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日日夜夜奔流不息。仲夏时节,天蒸地烤,人们一个个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特别是那些小男孩儿和半大小伙子们,时时刻刻都想到水里泡着。对他们来说,浏阳河的吸引力要多大有多大,根本无法抗拒!

    一天,八岁的杨天宇放学回到家,把书包往炕上一扔,连蹦带跳地就往浏阳河边跑,一个猛子扎进了浏阳河。身上的汗没有了,那种难挨的燥热感消退了,甭提有多爽了!越爽越忘乎所以,越忘乎所以越不管不顾。原先,他一直在近岸处玩耍,而这次不经意间,他离河岸越来越远。已经玩了一个小时了,突然就觉得累了。小天宇想站起来休息一会儿。没想到此时他已经到了深水处。等他站起来的时候,脚根本就够不到河底,水一下子就淹过了头顶。他凭着本能往起蹿了一下,头露出水面的瞬间大喊“救命啊,救命”,刚喊了两声,又沉了下去。这时,岸边的一个大哥哥发现动静不对,赶紧跳进河里相救。小天宇被救上来了,而,那个救人的大哥哥却被浏阳河的漩涡吞没了……

    这件事就像一把刀子扎进了小天宇的心,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一辈子都无法痊愈。

    此后的每一年暑期,浏阳河边都会传来少年儿童溺亡的消息。每每传来这样的消息,杨天宇的心就深深地痛一下。

    他的心,伤痕累累,他发誓,一定不能辜负了那位大哥哥的生命。

    杨天宇知道,自己的伤无法治愈。但是,他要想办法保护他的伤口,不让它再增加。于是,每到暑期,他都要挤出时间来到浏阳河边走动,劝说那些孩子不要去河里游泳、洗澡。然而,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劝住。而且,自己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浏阳河边无缝巡查。

    他就想找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

    他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在自家的院子里建一个露天游泳池,供全村的人免费使用。

    这天,杨天宇又来到浏阳河边,远远地就看到五个儿童在河里玩耍。他大声地喊他们上来。四个孩子很听话,乖乖地上来了。另外一个很顽皮,猫在河里迟迟不上来。杨天宇又急又气,衣服都没脱,“扑通”一声,跳进水里,揪着耳朵把那个小家伙拽了上来。杨天宇故意摆出一副严厉的架势,假装要打他两下,好让他长点记性。那个小孩儿一看要挨揍,撒腿就跑。由于跑得太急,被一块儿石头绊倒,小腿骨折。

    小孩的家长一纸诉状把杨天宇告到了法院。

    老婆阴沉着脸把法院的传票递给了他:“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了吧?游泳池,还建吗?”

    “建!”斩钉截铁 , 就一个字。

    说干就干。

    买砖,买钢筋,买水泥;找设计,找大工,找小工。

    不到一个月,一个投资32万元的露天游泳池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浅水区,中水区,深水区;救生圈,救生员,全方位监控。

    杨天宇坐在二楼的阳台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游泳池。

    一群撒欢儿的娃娃像一群快乐的小鱼,激起了一朵朵快乐的浪花……

    (选自《青年文学家》2021 年28期,有改动)

    1. (1) 选文采用了哪种叙述顺序?这样叙述有什么作用?
    2. (2)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①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仲夏时节,天蒸地烤,人们一个个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②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建!”斩钉截铁 , 就一个字。

    3. (3) 为了让自己的伤口不在增加,杨天宇做了哪些事?
    4. (4) 文章标题为“守护”,杨天宇守护的是什么?请联系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四、作文(40分)
  • 15.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①每一朵烟花的美丽绽放,不是因为有观众的喝彩,而是因为自己内心有必须燃烧的信念;

    每一次雄鹰的展翅高飞,不是为了让别人赞美,而是因为自己内心翱翔天宇的追求……

    在生命的旅程中,即使没有人的赞美,我们也要为自己喝彩。

    请以“为自己喝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②请以“  ▲  在我心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