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09 浏览次数:58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友(zhí)古(gèn)渎(xiè)抑扬顿(cuò) B . (ài)辱(mò)枝(qiú)颠流离(pèi) C . 冽(lǐn)徘(huái)呜(yàn)顿开茅(sè) D . 职(chèn)维(qiān)跚(pán)纷至来(tà)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羁拌 粗糙 酣然人梦 分崩离析 B . 丰饶 娇媚 锋芒必露 信手拈来 C . 原委 推嵩 以身作则 形销骨立 D . 晕眩 题跋 目不窥园 仙露琼浆
  •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 (1) 近日,受上游融冰开河影响,黄河壶口瀑布迎来"桃花汛",壶口瀑布水量(骤然 突然 蓦然)加大,形成壮美瀑布群。
    2. (2) 有些所谓的国潮产品可能更迭很快,一个品牌没火多久就(偃旗息鼓 销声匿迹 荡然无存)了。但国潮文化作为年轻人文化认同感的一部分,一旦产生就不会因某些品牌被淘汰而轻易消逝。
  • 4. 经典诗文默写。
    1. (1) 兔从狗窦入,。(《十五从军征》)
    2. (2)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3. (3) 俄顷风定云墨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5)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 (6)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郦道元《三峡》)
    7. (7)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8. (8)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9. (9)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贺敬之《回延安》)
    10. (10) ,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②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而思维的广度又取决于思维方式。③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④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面,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⑤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模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1. (1) 下面对第①句主谓部分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 B . 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 C . 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 D . 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
    2. (2) 第③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从复句类型来看,第④句属于复句。
  • 6. 名著阅读。

    它们从小就身手矫健。不过有一次我倒是捉住了一只,我作出各种温存的表示想设法让它平静下来,可是那小东西又是哭又是抓,还拼命咬我,我没有办法只得将它放了。它们被全赶到外面的田里去。就在那里刨树根,吃野草,四处寻找动物的死尸,有时还去捉黄鼠狼和"鲁黑木斯"(一种野鼠),一捉到就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

    文段记述的是作品《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在游历(国家)的经历见闻。文段中的"它们"指 (称呼)。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7. 学校开展了以"青春有梦,奋斗有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任务一∶有序书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主人公保尔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一名钢铁般坚韧的勇士的故事。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炼"字的笔画。

    2. (2) 【任务二∶设计活动】班级准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下是活动节目表,请根据所列举的内容,仿照已给出的形式,完成下表。

      活动形式

      表演内容

      活动目的

      合唱

      《不停梦想》

      演绎情感,引发共鸣

      讲故事

      《戈壁滩燃起航天梦》

          

      演讲

      《做自强不息的奋斗者》

         

    3. (3) 【任务三∶连线采访】阅读下而这段文字,请你以校刊小记者的身份连线女航天员王亚平,紧扣活动主题,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成为正式飞行员后,她一次次临危受命,驾机执行过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部队战备演习等重大任务。

      2009年,她终于通过了层层考核检查,成为航天员。航天员的生活,和她预想的很不一样,不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还要进行无数超越极限的航天环境适应训练,这是一场零失误、零差错的考核。一个出舱动作,都要反复熟悉、揣摩形成肌肉记忆。她用实力证明,在太空里巾帼不让须眉。今天,她成为中国进驻空间站的第一位女航天员。这位飞天女英雄,叫王亚平。

    4. (4) 【任务四∶巧妙辩论】网络上流行起了一个新的词汇——躺平。班级准备举办一场辩论赛,讨论"年轻人该不该躺平"。下面是正方辩手的辩词,请你站在反方的立场——"年轻人不该躺平",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流畅,条理清晰,150字以内。

      正方辩手1∶年轻人"躺平"合乎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中国道家文化创始人——老子,可谓华夏"躺平"界第一人。一句"无为,而无不为"道出了人要顺其自然,不随波逐流,让外物影响到自己的规律。

      正方辩手2∶年轻人"躺平"可以避免白费力气。"好心的旅行家"在微博上写道;"人不应该如此劳累,人应追求那种简朴的生活……"他有一张演员证,心情好时会到横店做群演,每月的花销控制在二百元以内。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个人奋斗的脚步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合理"躺平",降低欲望,可以享受慢生活。

      正方辩手3∶年轻人"躺平"可以保持身心自由。颜回不愿做官,他觉得跟着老师学习就很开心。孔子都夸赞颜回"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足常乐的"躺平"心态能给自己一个轻松、安宁的身心环境,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富足。

三、阅读(46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地球气候,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种趋势,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级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二是碳抵消。与之相关的概念"碳中和"的提出为人类解决气候变暖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

    (摘编自网络相关资料)

    【材料二】

    【材料三】

    2月11日,新加坡新闻网站Eco-business 近日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称,为兑现绿色奥运这一承诺,中国不仅实践了绿色电力交易机制,更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用实际行动开拓性地在张家口建立起一套精细的可再生能源电网示范性项目。

    文章称,冬奥会加速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的建设,张家口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达到23.4GW。中国在长距离传送电力上的一个长期挑战,就是电网不够柔性,而张家口的柔性直流电网项目开创性地建立了一套新型电力系统,能够应对新能源发电量的间歇性等问题。

    文章预测,张家口1-2月份的总发电量中,将有60%的电力来自风能和太阳能,超过当地所需,也超过河北其他地区和北京的清洁能源电力占比。

    (《外媒∶中国用实际行动兑现绿色奥运》,中国日报网,2022年2月15日)

    【材料四】

    成为奥林匹克史上唯一一座"双奥"之城的北京正在创造更多第一——包括举办首届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

    聚焦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等议题的美国"CleanTechnica"网站刊登文章称,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首次制定了可持续性管理体系。2020年东京奥运会设法利用新技术减少赛事的碳排放。相比之下,冬奥会的情况更加复杂,因为冰雪运动对能源需求更高。

    英国路透社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一直在努力寻求清洁能源储运技术的突破。本届赛会期间,主办方投放了超过800辆氢燃料汽车。整个冬奥期间,85%的车辆使用电力或氢气。美国《自然》杂志网站也谈道,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客观上降低了与赛会相关的交通运输强度,削减了数以十万吨计的碳排放。同时,中国种植了约6000万棵树,并在比赛区域部署氢燃料、天然气和纯电动车辆,以对冲某些难以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

    (摘编自《首届"碳中和"奥运会创造历史》,《中国青年报》,2022年2月9日)

    【材料五】

    据雅虎日文网站报道,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结束,但本届奥运会为打造"绿色奥运"而格外注重环保和节能所作出的努力仍令外界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又称为"冰丝带",这是因为建筑外观像22条环绕飘舞的"冰丝带",这些"冰丝带"是由3360块曲面玻璃组成的照明带。轻、薄、灵活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屋顶重量减至传统屋顶的四分之一,大大降低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

    速度滑冰是一项以0.01秒为单位衡量速度的运动,即使是冰面硬度的细微差别都会对运动员成绩产生影响。本届冬奥会首次运用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而非传统的氢氟碳化合物为冰上运动场馆的冰面降温,避免了对臭氧层造成破坏。路透社援引国家速滑馆负责人吴晓南的话说,与传统制冰方法相比,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可以节省 20% 至30%的电力。

    (摘编自《节能环保"碳中和"∶日媒称赞北京"绿色奥运"理念》,参考消息网,2022年3月21日)

    1.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解释"碳中和"这一概念。
    2. (2) 北京冬奥会采取了哪些方式实现碳中和?请根据后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3. (3)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人类要保护环境以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行动。 B . 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通过碳中和防止气候变暖。 C . 中国电网不够柔性,这是长期以来中国在长距离传送电力上的不足。 D . 速度滑冰这项运动对赛场要求很高,冰面硬度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4.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得益于柔性直流电网项目建立的新型电力系统,张家口1、2 月份发电量中,清洁能源占到60%,远超河北其他地区和北京的清洁能源电力占比。 B . 2020年东京奥运会已经采用新技术减少了赛事的碳排放,但由于冰雪运动对能源需求更高,所以北京冬奥会减碳的难度比东京奥运会更大。 C . 中国执行严格的防疫政策,降低了与赛会相关的交通运输强度,可以说这也为实现"碳中部和"奥运发挥了一定作用。 D . 国家速滑馆的外观像22条环绕飘舞的"冰丝带",其在建造时选用轻、薄、灵活的建筑材料,使屋顶重量减轻了四分之一。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幼犊

    克莱奥尔

    ①他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常常俯下高大的身子,把他拎起来,举向空中。他挥着两只小手,快活得咯咯直笑,妈妈瞧着父子俩,也乐得合不拢嘴。他在爸爸的头顶上,可以低头看妈妈扬起来的脸,还有爸爸的白牙齿和蓬乱、厚密的棕色头发。在爸爸强壮有力的手臂里,他感到安全极了。这。个世界上,最棒、最了不起的人就是爸爸。

    ②他长大了,会"抓狗熊"了。每到晚饭时分,他就埋伏在厨房门后,一听到爸爸关车库门的声音,便屏住呼吸,紧紧地贴在门背后。于是,爸爸来了,站在门口,两条长腿一碰,笑哈哈地问∶"小家伙呢?"这时,他就会瞥一眼正做怪相的妈妈,从门后弹出来,抱住爸爸的双膝。

    ③后来他上学了。他在操场上学会了忍住眼泪,还学会了摔倒抢他足球的同学。回到家里,他就在爸爸身上学习白天所学的摔跤功夫。可是,任凭他喘着粗气,使劲拖拉,爸爸坐在安乐椅里看报,纹丝不动,只是偶尔瞟他几眼。

    ④他又长了———长高了,瘦瘦的身材倒十分结实。他像头刚刚长出角的小公牛,跃跃欲试,想与同伴们争斗,试试自己的锋芒。他鼓起手臂上的二头肌,用妈妈的软尺量一量臂围,得意地伸到爸爸面前∶"摸摸看,结实不?"爸爸用大拇指按按他隆起的肌肉,稍一使力,他就抽回手臂,大叫∶"哎呦!"

    ⑤有时,他和爸爸在地板上摔跤。妈妈一边把椅子往后拖,一边叮嘱∶"查尔斯,当心呀,不要把他弄伤了!"一会儿功夫,爸爸就会把他摔倒,坐在椅子里,朝他伸出长长的两条腿。他爬到爸爸身上,拼命擂着两只小拳头,怪爸爸太拿他不当一回事了。

    ⑥进了中学,踢球、跑步,他样样都练。他的变化之快,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他现在可以俯视妈妈了。

    ⑦他还是经常和爸爸摔跤。但每次都使妈妈担惊受怕,她围着父子俩团团转,干着急,不明白这样争斗有什么必要。不过回回摔跤都是他输——四脚朝天躺在地板上,直喘粗气。爸爸低头瞧着他,咧嘴直笑。"投降吗?""投降。"他点点头,爬起来。

    ⑧此后.他有一年多没和爸爷摔胶了 一天 晚、上,他空然想起这事 .便仔细地瞧了瞧爸爸,真奇怪,爸爸竞不像以前那样高大,那样双肩宽阔。他现在甚至可以平视爸爸的眼睛。

    ⑨过了一会,他又走到爸爸跟前。爸爸正在看报。他一把夺过报纸。爸爸诧异地抬起头;不解地看着他。碰到儿子挑战的目光,爸爸眯缝起眼睛,柔声问∶"想试试吗?""是的,爸爸,来吧。"爸爸脱下外套,解着衬衫扣子,说∶"是你自找的啊。"

    妈妈从厨房里出来,惊叫着∶"天哪!查尔斯,比尔,别——会弄伤自己的!"但父子俩全不理会。他们光着膀子,摆好架势,眼晴牢牢盯着对方,伺机动手,他们转了几个圈,同时抓住对方的膀子。然后,用力推拉着,扭着,转着,默默地寻找对方的破绽,以便摔倒对方。室内只有他们的脚在地毯上的摩擦声和他们的喘息声。比尔不时咧开嘴,显出一副痛苦的样子。妈妈站在一边,双手捂着脸颊,哆嗦着嘴唇,一声也不敢出。

    ⑪比尔终于把爸爸压在身下。"投降!"他命令道。"没那事!"爸爸说着,猛一使劲推开比尔,争斗又开始了。但是,爸爸最终还是精疲力尽了。他躺在地板上,眼里闪着狼狈的光。儿子那双冷酷的手,牢牢地钳住了他,他绝望地挣扎了几下,停止了反抗,胸脯一起一伏,喘着粗气。

    ⑫比尔问∶"投降?"爸爸皱皱眉,摇了摇头。

    ⑬比尔的膝头仍压在爸爸身上。"投降!"他说着,又加了点劲。

    ⑭突然爸爸大笑起来。比尔感到妈妈的手指头疯狂地拉扯着他的肩膀。"让爸爸起来,快!"比尔俯视着爸爸,问∶"投降吗?"爸爸止住了笑,湿润着眼,说∶"好吧,我输了。"

    ⑮比尔站起身,朝爸爸伸出一只手。但妈妈已抢先双手接住爸爸的膀子,把他扶了起来,爸爸咧咧嘴,对比尔一笑,比尔想笑,可又止住了,问∶"爸,没弄伤吧?"

    "没事,孩子,下次—"

    "是的也许,下次—"

    ⑱妈妈这次什么也没说,她知道不会有下一次了。

    ⑲比尔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突然转身就跑。他穿过房门———以前常骑在爸爸肩头钻进钻出的房门;他奔向厨房门——曾埋伏在那后面,等待着回家的爸爸,扑上去抓住他的长腿。

    ⑳外面黑黑的,他站在台阶上,仰头望着夜空。满天星斗,他看不见,因为泪水充满了眼眶,流下了脸颊。

    1. (1) 这篇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比尔和父亲的四次摔跤过程,梳理文章内容,请以比尔的成长为线索按要求填写。

      第一次∶①

      第二次∶比尔一会就被爸爸摔倒,爬到爸爸身上,擂着拳头,怪爸爸不拿自己当回事。

      第三次∶②

      第四次∶③

    2. (2) 下面是"妈妈"面对父子俩摔跤的两次描写,请分别说出她的反应及这样反应的原因。

      ①妈妈一边把椅子往后拖,一边叮嘱∶"查尔斯,当心呀,不要把他弄伤了!"

      ②妈妈从厨房出来,惊叫着∶"天哪!查尔斯,比尔,别——会弄伤自己的!"

    3. (3) 体会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父子对话,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出你的朗读建议,并说说你这样朗读的理由。
    4. (4) 小说结尾写比尔"泪水充满了眼眶,流下了脸颊",他的泪水里情感很复杂,你能品味出些什么来?
    5. (5) 这篇小说以"幼犊"为题有何妙处?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 , 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美余 , 不之罪。

    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选自《宋史·胡则传》,有删改)

    【注】①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官职名。②籍为羡余∶登记为铜场的盈余。③陈绛、龙昌期∶人名。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马伏波哀重囚而之   

      且告食乏,不能去 

      又风波不可 

      前守陈绛尝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吏惧死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 . 马伏波哀重囚纵之   鸣之不能通其意 C . 则破械馆宾礼       皆美于徐公 D . 出俸钱偿之         人谋而不忠乎
    3.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

      ②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

    4. (4) 本文说胡则"无廉名",而小语找到的有关胡则的简介却说胡则"一生为官清廉",这处矛盾让小语不解。请你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胡则是否为官清廉。

      【链接材料】胡则,字子正,北宋婺州永康人,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胡则在政治上力主宽刑薄赋,兴革弊政,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尤其于宋仁宗明道元 瞬年直言劝谏,奏请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当时的一项税钱),为百姓所铭记,青史留名。

  • 1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 题。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乙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是写_     。
    2. (2) 雯雯同学想知道这两首杜甫的诗歌,哪首先写哪首后写,请你作出判断,并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向她阐述理由。
四、作文(5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自读课上,我们要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在阅读这本书时,也需要有这样的"自读课"。在生活的自读课上,我们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更应主动学习;不应只是等待帮助,更应独立面对;不应一味盲从,而应自主探索……

    请以"生活中的自读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