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2022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0 浏览次数:41 类型:中考模拟
一、 填空(10分)
  • 1.     填空题
    1. (1) 刘禹锡,字,唐代文学家,我们曾学过他的短文
    2. (2) ,原名张迺莹,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 《生死场》
    3. (3)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他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 2.     古诗文.作者.篇名默写
    1. (1) 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 (3)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
    4. (4)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 (5)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
二、 阅读(70分)
  •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片段一:

    见了公人监押武松到来,便帮着一路走。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武松早睃见,自瞧了八分尴尬,只安在肚里,却且只做不见。又走不过数里多路,只见前面来到一处济济荡荡鱼浦,四面都是野港阔河。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有牌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武松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么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武松踅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一个公人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头踢下水里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咚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提朴刀的汉子望桥下便走。……武松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做两半个,扯开封皮,将来撇在水里,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便夺过朴刀来,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上……

    片段二:

    这座猛恶林子有名唤做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董超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

    片段三:

    且说杨志押到死囚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要钱,又好生看觑他。天汉州桥下众人,为是杨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敛些盘缠,凑些银两,来与他送饭,上下又替他使用。推司也觑他是个首身的好汉,又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三推六问,却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待了六十日限满,当厅推司禀过府尹,将杨志带出厅前,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那口宝刀没官入库。

    (《水浒传》节选)

    1.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ué)住       济济荡荡                 B . (qù)        心无旁 C . (pō)刀        崇山岭                 D . (piē)            改增
    2. (2) 下列加点词语与括号内词语不可互换的一项是(     )
      A . 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文人墨客)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B . 天汉州桥下众人,为是杨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敛些盘缠(路费),凑些银两,来与他送饭。 C . 有那陆虞侯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了结)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 D . 休得(切勿)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
    3. (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牌额,也称匾额,长方形的木牌或绸布做的横幅,上面题字,作为标记或表示称颂,挂在门的上方或墙的上部。如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塾挂“三味书屋”木质横匾,用以寄寓明志、缀饰美化的。 B . 钧旨,对上司命令的尊称。在古代,称对方的父亲令尊,称对方母亲太君,称对方的妻子令正,公、舍妹、子等也是对别人的尊称。 C . 金印,宋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或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选段中三个主要人物的脸部都被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 D . 《水浒传》中写到的武器朴刀、禅杖、矛、斧、戟等,远远超过了十八种。如杨志的家传宝刀,黑旋风李逵的板斧,浑铁水磨禅杖是花和尚鲁智深的兵器,雪花镔铁戒刀是武松的后得兵器。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创造出准确、鲜明、生动、丰富、通俗的小说语言,人物语言往往带有地方特色。 B . 《水浒传》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入云龙关胜、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等。 C . 选段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塑造了武松、林冲、杨志等鲜活的人物形象。 D . 片段一武松被刺配恩州的原因是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片段二林冲被判刺配沧州的原因是持刀误入白虎堂,被高俅指控意图刺杀自己。
  • 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 (1)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中“城阙辅三秦”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达的气势。 B . 甲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分别时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 . 乙诗中“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和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D . 乙诗中“一别心知两地秋”巧妙地运用拆字法,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2. (2) 甲、乙两诗均为送别诗,都表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但风格迥然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3. (3) 体会“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中“日晚”“寒鸦”在句中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 5. 课内文言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1) 把文中的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 (2) 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
  • 6.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太祖(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而君为之地(注:为他说话)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太祖许。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封诚意伯。年赐归老于乡。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卒,年六十五。

    (选自《明史•列传十六》有删改)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请决滞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2. (2) 和例句“太祖方欲刑人”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闻寡人之耳者 B . 腰白玉之环 C . 等死,死国可乎 D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 (3) 翻译句子。

      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4. (4) 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基形象特点。
  • 7. 说明文阅读

    冬奥冰雪的“中国方案”

    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是秉承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下的一场冰雪之约。“绿色”,成为这场冬奥会的鲜明底色。通过科学技术和专业手段,中国成功地将绿色冬奥展现在世界面前。

    _____________

    ②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历史性的首次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其绿色电能主要来自河北张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成为新亮点。“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108台风力发电机组稳定持续地高质量运行。它们源源不断输送的绿色电力,不仅点亮一座座奥运场馆,也点亮着北京的万家灯火。

    _____________

    ③我国首次在冬奥会上使用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来冷却冰上场馆,取代了会破坏臭氧层的氢氟烃。从“水立方”到“冰立方”,快速绿色高效的制冰,让“水冰转换”、“双奥场馆”成为可能。同时也采用了智能造雪设备,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消耗,不断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低碳场馆

    ④北京对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7个场馆进行了重新利用。对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国家体育场等5个奥运场馆进行改造,相比新建场馆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5个比赛场馆(13个新建)还使用了回收水泥和智能造雪等低碳建筑材料,相比传统技术,这些材料能够节省20%的用水量。

    ____________

    ⑤北京冬奥会使用赛事交通服务用车4090辆,其中氢燃料车816辆、纯电动车370辆、天然气车478辆、混合动力车1807辆、传统能源车619辆。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4.9%。此外,本届冬奥会还采取设立奥运专用道、利用城市现有清洁能源公交车和轨道交通车辆等措施。同时,搭建交通资源管理系统,鼓励大众公共交通出行。

    绿色圣火

    ⑥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是历届来火焰最小的,而这次的冬奥圣火正是通过“微火”来体现“低碳环保”的实用理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每小时要消耗5000立方米燃气,虽然熊熊圣火是百年奥运传统,但面对今天低碳环保的理念来说,让火焰小一些,更符合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⑦冬奥会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追求简约与节能。冬奥会开幕式的参演人员约3000人,仅为2008年的1/5,烟花燃放量仅为2008年的1/10,大大减少了空气污染。

    ⑧中国会一如既往,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凝聚“一起向未来”的发展力量。“绿色低碳”,我们一直在路上!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给第②、第③和第⑤自然段加上四个字的小标题。

      第②自然段:

      第③自然段:

      第⑤自然段:

    2. (2) 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中国通过科学技术和专业手段,成功举办绿色冬奥的内容。 B .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一定”,从程度上进行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 第④自然段画线句通过数据比较,突出强调了冬奥会新建场馆低碳节能的特点。 D . 第⑥自然段说明冬奥会主火炬的“微火”设计,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与潮流。
  • 8. 大阅读

    土炕记忆

        ①在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我生在农村,土炕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可以说,涉世最初的温存是她给的。在我看来,土炕是有形的,但似乎又无形。她的古朴、温情和神圣一直让我心存敬意……

                                             

    ③记忆中,每天早上起床后,祖母总是用一把糜子秆做成的笤帚把土炕来来回回扫上好几遍然后将暖床的被子铺得整整齐齐。待吃饭时,掀起被子,炕中间放一正方形木盘子,盘里的图案和油漆在乡下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浸泡得失了本色,越来越模糊。木盘里迺常是两三磲小莱,一盘馒头。那时生活条件不好,物资相对贫瘠。餐盘里多以萝卜白菜为主,吃肉乃是年节盛事,平日里只能靠鸡蛋将就开荤。祖母炒鸡蛋时放油很少,炒出来的鸡蛋总会带一点焦黄。但对年幼的我们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炒鸡蛋出锅后,祖母通常会先夹一个鸡蛋然后从中间掰开,分给我和弟弟解馋。那略带焦糊的醇香令我记忆至今,每每想起,便觉得无限温暖。

                                            

    ⑤炕头最热闹的时候是每日睡觉前。媳妇娃娃热炕头,修来的福气呢!这不,忙碌了一天的大人都会早早上炕的,小孩子自然不例外,玩要归来后顾不上认真洗脸就匆匆爬上土炕。尤其是寒冷的冬日,只要看一眼土炕,人们心中便会陡然升起一股子温暖。记忆中,飘雪的黄昏,父亲搬一张小方桌放在炕中央,我和弟弟拿出各自书本,临桌而坐,静静书写。母亲在一旁穿针走线,时不时停下手里的活,探过身来慈爱地看看我俩的字。父亲捧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炕尾慢慢细读。

    ⑥隔三差五,母亲也会把加了盖子的发面盆放到炕角发酵。偶尔小盆生的黄豆芽静静躺在热炕上。记忆中那一颗颗黄豆,出的芽弯弯扭扭,密密臣匝挤在一起,一天天变粗变长,惹得我和弟弟时常偷偷揭开盖子拿出来比比长短。

    ⑦                                           

    ⑧逝去的岁月里,土炕一直是乡土生活的主角,她和纯朴乡亲们一起熬过岁月,沉浸着虽然苦涩但却弥足珍贵的人生百味。无论何时,温暖的土炕永远是农人的精神归依。

    ⑨小时候冬天特别冷,每年冬天,大多数小孩的手背、脚跟和耳朵都会被冻伤或生疮。因为整天跟在一群男孩子后面疯跑,我的双手也不可幸免地成为冻疮“沦陷区”。祖母便用土方给我疗伤:大雪纷飞时,用铁脸盆盛满雪,放在火炉上消融后放入茄子根煮沸,待水温合适时浸泡患处。完了抹上凡士林,放到土炕上烙。盼了多少场雪,洗了多少回,烙了多少次,我早已记不清了,但每到冬天,我总是禁不住想起儿时在土炕上烙手的情景。

     ⑩如今农村,变化之大,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旧时代缩影的土炕已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几年,各式高档家具的入驻已然宣告土炕为王的时代成历史。

    ⑪“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时光荏苒,年龄漸长的我越发痴迷那些沾染了时光,承載着乡情的老物件,尤其是那洋溢着温情的土炕。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舍不得土炕就此消失,再奢华舒适的床也替代不了它在我心里的位置——因为躺在它上面能触摸到童年……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1. (1) 下面句子是文中原句,请把它依次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a.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

      b.土炕是生命中心,乡村统领。

      c.土炕是温暖港湾,浸染着童年朴素日常的温情。

      A . abc B . bca C . acb D . cab
    2. (2) 本文围绕“土炕记忆”写了“我”与“土炕”哪些事?请分别概括。
    3. (3) 根据要求,品味句子。

      ①祖母通常会先夹一个鸡蛋馒头,然后从中间掰开,分给我和弟弟解馋。(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②还有一小盆生的黄豆芽静静躺在热炕上。(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 (4) “在我看来,土炕是有形的,但似乎又无形”,为什么这样说?
    5. (5) 分析第⑪段的作用。
三、应用(10分)
  • 9.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给了他这样的颁奖词:“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他就是顾诵芬,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时在北平时,目睹日军轰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自1956年起,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并创造性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1. (1) 【共创强国梦——“云端”】浩海中学教师发展处要举办“少年强国 航天筑梦”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给全校师生发一则通知,5月13日上午10:00在腾讯会议上观看顾诵芬感动中国事迹宣传片,会议号:276640。
    2. (2) 【多彩强国路——“实践”】学校已经拟定了一个活动形式,请你再拟定两个活动名称。

      活动一:“少年强国 航天筑梦”线上观看视频

      活动二:

      活动三:

    3. (3) 【挥洒强国情——“畅谈”】谈一谈“少年强国 航天筑梦”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起向未来”是对光明前景的豪迈宣示;“一起向未来”激荡着接续奋斗的豪情;“一起向未来”吹响了团结奋进的号角。“一起向未来”还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

    请以“一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抄袭,不套作;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