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2022年中考历史一诊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5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2021九上·石城月考)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仓颉和嫘祖 C . 尧和舜 D . 隶首和大禹
  • 2.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说的是商鞅变法的(    )
    A . 发生背景 B . 具体内容 C . 实施过程 D . 成功原因
  • 3.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帮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 . 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 . 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 .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 . 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 4. 有学者曾说:“秦皇焚书、汉武尊儒,动机的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该学者认为“秦皇焚书、汉武尊儒”的目的都是为了(    )
    A . 促进文化 B . 巩固统治 C . 发展经济 D . 禁绝言论
  • 5. 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并不是没有办法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少去公共场所,避免聚餐,勤洗手,外出佩戴口罩等几个方面都能减少新冠肺炎的传染。历史上提倡预防疾病的是(    )
    A . 张仲景 B . 华佗 C . 贾思勰 D . 郦道元
  • 6.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该诗人认为“修建大运河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一观点(    )
    A . 忽视运河的积极作用 B . 指出运河的积极影响 C . 采用客观的分析方法 D . 分析合理,结论正确
  • 7.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你把时间花在哪儿,你的人生就在哪儿。把时间花在消遣上,你只能收获一时的享受;把时间花在阅读上,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在未来给你回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源自于(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8.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推进,其中“芒种”引用了陆游《时雨》中的“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体现了宋代江南繁华。江南繁华经济源于重心转移,其转移方向是(    )
    A . 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 B . 从长江流域向珠江流域 C . 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 D . 从黄河流域向珠江流域
  • 9. (2020·泸县)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

    A . ①处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②处是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发展和社会变化 C . ③处是隋唐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 . ④处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 10. 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中的文物见证了(    )

    A . 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 B . 明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C . 清朝对西北边疆的守护 D . 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11.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 . 君主专制 B . 重农抑商 C . 闭关锁国 D . 对外贸易
  • 12. 某学者认为,鸦片显然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在该学者看来(    )
    A . 鸦片战争与鸦片没有关系 B . 观念差异直接导致战争 C . 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 D . 重农抑商引发鸦片战争
  • 13.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
    A . 长征精神 B . 爱国主义 C . 创新精神 D . 奉献精神
  • 14. 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红军长征 C . 百团大战 D . 挺进大别山
  • 15. (2021·盐城) 管玉泉在《亲历攻占总统府》中记载:“在俘虏兵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总统府顶楼,……我换上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属于(   )
    A . 晚清政府 B . 南京临时政府 C . 北洋军阀政府 D . 南京国民政府
  • 16. (2021·潍坊) 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A .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 . 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 . 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D . 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 17.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回首党的辉煌岁月,英雄足迹遍布党史。习近平高度肯定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的英雄是(    )
    A . 孙中山 B . 焦裕禄 C . 袁隆平 D . 雷锋
  • 18. 自主学习时同学们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如图这组照片的主题是(    )

    A . 制度演进  中国作用 B . 亚非崛起  民族独立 C . 人类命运  国际和平 D . 世界舞台  中国角色
  • 19.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肯定会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如果我们生病,肯定会去找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船长或医生”。材料强调(    )
    A . 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B . 雅典公民积极参政 C . 雅典注重海外贸易 D . 雅典民主高度繁荣
  • 20. 历史课上,某同学介绍如图“这是英国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展现生命的活力,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该同学对这幅名画的介绍正确的是(    )

    A . 作者的国籍 B . 画的作者 C . 画的名称 D . 体现的核心思想
  • 21. 1689年,英国议会赶走了岳父(詹姆士二世),迎来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为英国国王,其妻子玛丽为女王;同时他们二人也都接受了《权利法案》。当时议会的目的是(    )
    A .   加强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 . 把王权置于议会法权下 C . 剥夺了国王的全部权力 D . 缓和与王室家族的关系
  • 22. 蝴蝶效应是指:最初的一个事件引起的一系列连续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导致汽车、飞机被发明出来的最初那只“蝴蝶”指的是(    )
    A . 珍妮机的发明 B . 蒸汽机的改进 C . 电力广泛应用 D . 内燃机的发明
  • 23. 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按照因果联系排列,①②③对应的是(    )


    A . 经济繁荣、经济大危机、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繁荣、经济大危机 C . 经济繁荣、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大危机 D . 经济大危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繁荣
  • 24. 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退出了欧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曾经提出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这表明(    )
    A .   英美两国利益一致 B .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 . 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D . 国际组织失去作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 25.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材料四: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中的通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通道“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2. (2) 材料二中马克思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在全球化过程中居什么地位?导致“封建社会崩溃的革命因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说出日本对待“西洋文明”持什么态度?为此它通过哪一历史事件“改变了自身”?如何理解这一改变对日本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是我党实行什么政策的结果?
    5. (5)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人类文明的交流?
  • 26.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探寻其脚步,见证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5年,《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称“他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他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 (1) 材料中的罗斯福总统通过什么方法“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其特点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并从我们所学的初中历史教材中任选一著名历史人物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本题材料中人物除外)
  • 27. 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劫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最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近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呀,你在亿万人民的簇拥下,洗刷了疮痍,抚平了伤痕,仰起了高昂的头颅,响起了胜利的歌声。从此,你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改编自《新中国,我想对你说》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超200次,困难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的牵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执着的坚守。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 (1) 材料一中,为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先进的中国人先后投身于哪些历史大事件中,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2. (2) 材料二中的“红船”见证了哪一重大事件?如何理解“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3. (3)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才最终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会议的召开实现了拨乱反正、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什么道路使中国走向民富国强?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梦实现的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