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3 浏览次数:55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文知识积累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è)       语(lán)      污(huì)     姗姗来迟(shān) B . 弱(léi)       窗(xuán)     旋(wò)     仙露浆(qíng) C . 然(càn)      不(chuò)     秀(qí)      人忧天(qǐ) D . 暗(huì)       仁(tóng)     争(sòng)    金铁马(gē)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疮疤       糟糕       抑扬顿错       春寒料峭 B . 僵绳       荧光       摧枯拉朽       和颜悦色 C . 嶙峋       严峻       别具匠心       奈人寻味 D . 隧道       贸然       紧密相连       周而复始
  • 3.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而现在他们还得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__________小心翼翼,绝对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__________,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__________他们体内已缺乏那种初来时的充沛精力,因为那时候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__________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

    A . 必需       提心吊胆       况且       凄寒 B . 必须       提心吊胆       尚且       凄寒 C . 必须       忧心忡忡       况且       温暖 D . 必需       忧心忡忡       尚且       温暖
  • 4. 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这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结果,许多家属昨天表示强烈地不能接受。(表意不明,“许多家属”指的是谁。) B . 实现共同富裕的“闽宁实践”,彰显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为绝对贫困贡献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合逻辑或谓语残缺,在“绝对”前加上“消除”。) C . 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语序不当,关联词后面的内容应互换位置。) D . 要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关键要有出色的能力、良好的心态和不懈的奋斗起决定作用。(“关键要有……起决定作用”句式杂糅。)
  • 5. 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选择。

    ①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每一个地球公民都无法独善其身

    ②据统计,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

    ③还有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

    ④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⑤站在攸关万物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保护生态容不得半点迟疑

    A . ④②③⑤① B . ④②①⑤③ C . ②③④①⑤ D . ②③⑤④①
  • 6.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题材多样,或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或指斥不公。郭沫若赞之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B . 春秋时秦国的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来泛指“文人”,而“风骚”则泛指文章辞藻。 C . 刘绍棠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我们学过的《蒲柳人家》就是他的作品。 D . 寓言通常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选自《伊索寓言》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就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 7. 根据提示填空
    1. (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 (2) 年少万兜鍪,。(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 (3) ,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4) 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5. (5) 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春望》中“”两句写出了“安史之乱”中杜甫因万分忧愁而憔悴不堪、日益衰老的情状。
    6. (6) 《鱼我所欲也》中“是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完美地诠释了戍边英雄以身殉国、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二、综合性学习
  • 8. 学习与探究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粮食安全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议题。为了提高同学们节约粮食的意识,本周你校组织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根据要求,完成8~9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俗话讲“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小小一粒种,直接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的饭碗。多年来,中国粮食产量连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这与良种供应有保障密不可分。数据显示,中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然而,育种不仅需要知识和智慧,更需要恒心和勇气。农作物育种周期至少在5-10年,新品种培育的成功率不到1%,而且从整体看,中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粮食供求紧平衡(短期内供需大体平衡,但剩余不多)的格局没有改变,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材料二:

    2022年4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陈劭锋提供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食物浪费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每年粮食浪费量≈1.35亿吨≈世界食物浪费总量的1/3

    中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粮食1700万~1800万吨

    ≈河北省当年粮食产量的50%

    =3000~5000万人一年的粮食

    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2%,大型聚会达到38%,中小学校园盒饭浪费达到食物供应量的1/3。

    材料三:

    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当今社会物质丰富,国家和民众更加富有,但这种美德仍然要持续发扬光大,甚至可以说,国家和民众越富有,越要强调反食品浪费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已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并施行,这意味着节约粮食不再是呼吁和号召,浪费也不再只是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的不良现象,而是一个具有强制性、可依法予以惩处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商家诱导误导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元。

    ·食品生产经营者严重浪费,最高罚2万元。

    ·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或音视频信息的,最高罚10万元。

    1. (1)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示例:

      小小种子,攸关国脉——看视频,了解一粒优良种子的重要性及生成。

    2. (2) 请你为呼吁大家节约粮食写一则公益广告。
  • 9. 名著阅读

    艾青的诗歌往往饱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对祖国人民最深沉的爱。请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链接材料】

    【甲】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乙】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诗歌的语言非常凝练,它的阅读不同于散文、小说或其他应用性文体,我们该如何来阅读现代诗歌呢?

    1. (1) 知人论事法。以上诗歌的作者原名,发表诗歌《》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2. (2) 分析技巧法。如【甲】诗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和【乙】诗中的“我敬你,爱你”都采用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来表达情感。
    3. (3) 分析意象法。【甲】诗中,作者写了喉咙嘶哑的鸟、激怒的风、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等意象,其中“土地”象征着
  • 10. 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并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 11. 端午节到来之际,大家收集了几幅和端午相关的书法作品,对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①是用楷书书写的,字体端正,用笔有力,笔画清劲,令人神清气爽。 B . 在楷书之后,我国的书法又产生了隶书、行书等字体。 C . 图②是隶书,字体宽扁,一波三折,法度严谨,古朴典雅;隶书开创了汉字的书写形式。 D . 图③的字体为行书,该字体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大文豪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三、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1) “风烟望五津”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 (2) 本诗作者送别友人和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送别王昌龄时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贞观初,太宗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欲以成其祸。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选自《贞观政要》)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屋舍俨然       俨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③太宗侍臣曰   谓:      ④皆由欲以成其     嗜: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3. (3) 【甲】文中明明渔人已经“处处志之”了,为什么太守遣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4. (4) 【甲】文中的桃源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乙】文中李世民在位期间天下大治,被称为“贞观之治”,请根据选文分别简述理由。
  •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简  素

    路来森

    ①微信朋友圈中,一微友发了一句话:“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所谓“素与简”,概括为一个词,就是“简素”。

    ②“简素”者何?简约、朴素也。简约,就是汰除“多余”;朴素,就是去掉“多饰”。

    ③生而为人,难免有所追求,特别是年轻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在人群中冒尖,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自然规律。这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本质和生存法则。”诚然也。而所追求者,无非有二:一是利,二是名。前者,是满足物质的需要;后者,则是满足精神的需求。

    ④逐利追名,人之欲存焉,本无可厚非。

    ⑤但追求,也要讲究一个“度”,求而无度,即如蝜蝂背物,无休无止,永不满足,最终,就是将自己累死。柳宗元在《蝜蝂传》一文中,有一段精彩的议论,逐利不休者,可以之为鉴,其文曰:“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息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简短的一段文字,揭示了逐利者的贪得无厌,不知悔改,和“智若小虫”的悲哀。

    ⑥再者,古人还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然取之无道,便会走上歪路,路不正、倾斜,就难免跌倒,一不小心,即走上犯罪的道路。

    ⑦逐利过甚,逐利无道,所得之“利”即是多余。唯汰除之,方可得一“简”字。

    ⑧逐利如此,求名,亦是如此。我们常说“名实相符”,又说“名者,实之宾也”,可见,一切都是以“实”为中心的。有几分“实”,就有几分“名”,“名”永远是依附于“实”的,名有多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有多大。若然名实不符,那“名”就是“虚名”,就是“伪名”,而不负责任的行为、虚伪的东西,是终有一天被戳破的,而一旦被戳破,那就不仅仅是徒有虚名的问题,有可能即会身败名裂矣。所以说,求“名”不妨,但一定要名实相符,否则,名声再大,对于一个人来说,亦是“多余”。

    ⑨物质上,满足于日常生活所需,即足矣;名声上,正身以立名,即可矣。

    ⑩花花世界,世界之所以“花花”,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多饰”。一个人,为了获得好的名声,不惜自我吹捧、沽名钓誉,名声得到了,可“真我”却丧失了。一个社会,为了获得表面的繁荣,不惜弄虚作假,虚报成绩,夸大现实,最终,“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假难分,混淆了是非,也混乱了社会。如此种种,都是因为“多饰”所致。

    有的人喜欢化很浓厚的妆,化妆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美,美则美矣,可一个人的真面目、真正的美,却被遮蔽了;而真正漂亮的人,或者说,漂亮到极致的人,是素面朝天,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饰”之过度,则虚,则伪,则“多余”矣。一个人,真正好的名声,是名实相符,是以德立名,是本真的表现。

    ⑫因之,去掉“多饰”,方得本然。这就是“素”。

    ⑬简素,是什么?是一种本真,是一种洗尽铅华的返璞归真。简素的本质,在于修养,在于治理。它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的境界,一种生命的境界,乃至于一种社会的境界。简素的境界,一旦抵达,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朴素了,像大自然一样,袒露着自己的本来面目,安安静静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⑭给自己一份明净,给世人树一楷模。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第10期,有改动)

    1. (1) 根据提示填空。

      逐利

      求名

      正身立名

      汰除多余

      去掉多饰

    2. (2) 选文第⑪段画线的部分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请你用选文中的观点对材料中的行为作点评。

      【链接材料】依法诚信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此处,诚信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靠刻意伪装,诚信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就在去年,不少明星网红因偷税漏税而被列入了失信失德的黑名单,更有甚者,这些人中有的还曾担任诚信大使。按理说,作为公众人物的他们,更应该为民众做好表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浮躁和功利之心让他们忘却了社会的责任,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在社会上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 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侥幸”的幸与不幸

    风中短笛

    ①时至今日,那个流动监考恐怕早已把我忘了,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我得感谢他,因为我当时确实已准备走“捷径”。如果不是意外的“顺利”,我的“阴谋”恐怕会得逞。而那时,我真的就成了彻底的作弊者。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而试图投机取巧,哪怕只有一次也不行。

    ②那时,我刚参加工作,需要提升一下学历,于是我选择了函授本科。久经“沙场”的我,对考试司空见惯了。函授的结业考试又不是决定命运的考试,我思想上自然有些放松。

    ③走上考场,第一科考的是《心理学》。我以为自己复习得还算不错,答及格应该没问题。可又对考题没底,我担心自己因紧张而乱了方寸,影响正常发挥。既然不是统招考试,恐怕不会那么严格吧,我把复习资料藏到包里,带进了考场。万一出现思维短路,我偷着瞟上两眼,或许就能柳暗花明。

    ④铃声过后,趁着监考老师领我们学习“考生规则”的时候,我把资料悄悄地放到旁边的空桌里。试卷发下,我快速浏览了一遍。太好了!全是我熟悉的题目,我心中不免有些小激动。我很快投入到答题之中,一切都很顺利。答完卷,我环顾四周的同学,他们都在低头忙碌着。我暗自得意,心想:90分不敢说,80分肯定没问题!资料算是白准备了。我套上笔,交了卷,回位顺手把资料塞进包里,昂首挺胸,第一个走出教室。

    ⑤失败皆在得意时,一点儿不欺人。我刚走到门口,一位监考老师从身后喊住了我:“这位同学,你等一下。”我停下来,不解地打量着他,看样子像是流动监考,但我一点也不过虚,十分镇静。

    ⑥他走近我,神情十分严肃,目光有些冷:“你刚才往包里放了一本什么书?”他严厉的口吻有着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尤其是那双眼睛像X光,几乎要穿透我的身体。我乖乖地掏出资料,心里安慰自己:反正我又没作弊,你能把我怎么样?他没接资料,只是瞅了一眼,就丢下一句话:“违纪,等补考吧!”我一听,慌了,不禁大声争辩:“我一眼也没看!不信,你问监考老师!”“说什么都没用,带资料入考场就是违纪!”他斩钉截铁地说,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转身便走,不容我置辩。多日的努力让他一句话就判了死刑,更否定了我的品格,而且连申诉的机会都不给我,我真比窦娥还冤啊!

    ⑦散场后,同考场的同学对我说:“你收拾书包时,窗外有个老头一直在盯着你,你知道他是谁吗?”“谁?”我问。“学院教务处主任!厉害着呢。听说,全院最不好说话的就是他。”同学说。我愕然。唉,我怎么这么倒霉呢,偏偏撞到他的枪口上!同学们都为我抱不平,有的还托关系帮我疏通,结果得到的回答是:“违纪,没有余地!”

    ⑧一个月后,我接到补考通知。从此以后,那双眼睛由窗外转移到我的心里。为了它,我拒绝了娱乐;为了它,我放弃了睡眠。我抓紧一切时间复习,像高三一样认真备考……再入考场时,我只带一支笔,一门心思答题,不给自己的“非分之想”留半点余地。在以后的13科考试中,我每次都以全班第一的身份交卷。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说我很聪明、很牛气。只有我自己才知道“聪明”“牛气”的背后,是因为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盯着我。

    ⑨领取毕业证的那天,班主任打开毕业证,翻到标有成绩的那一页,不无惋惜地对我说“你呀,太可惜了。如果不是第一科补考,你就是我们班的优秀学员了。”我无语。望着第一栏醒目的“补60”(学院规定,补考再好也是60分),我想,没有第一次的“补”,哪有后来的全“优”呢?

    ⑩这个毕业证是我的耻辱,也是我的警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那个“补60”就像一双眼睛时时盯着我,不管旁边有无别人的监督,小心思都不能旁逸斜出。

    (选自《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23期)

    1. (1) 对于“我”来说,“幸”与“不幸”分别是什么?根据提示填空。

      ③除了补考那科,其他都是“优”。

      ④因为“阴谋”没有得逞,保全了人格。

      不幸

      ⑥因为第一科补考,与班上的“优秀学员”失之交臂。

    2. (2)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我停下来,不解地打量着他,看样子像是流动监考,但我一点也不心虚,十分镇静。

      ②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斩钉截铁地说,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转身便走,不容我置辩。

    3. (3) 从全文来看,文章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记叙有何好处?
    4. (4) 阅读选文第⑧段,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那双眼睛”由窗外转移到“我”的心里,并一直盯着“我”的?
四、作文(50分)
  • 16.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⑴成长的路上,一路风景,一路精彩。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我们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品味生活的感觉,让馨香满怀,让阳光入梦,让心灵舒展,在人生路上,一路成长,一路拼搏,一路精彩。

    请以“一路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请以“                       也是一笔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按要求直接写作;若选题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