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6-17 浏览次数:4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日常生活的变化中,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
    A . 牛奶酸败 B . 光合作用 C . 滴水成冰 D . 食醋酿造
  • 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相符的是(   )
    A . 氮气的稳定性→焊接保护气 B . 稀有气体的稳定性→用于电光源 C .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钢铁的冶炼 D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
  • 3. 下面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加热液体 C . 滴加稀盐酸 D . 量取读数
  • 4. 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事实,错误的是(   )
    A . 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大 B . 活性炭净化水→活性炭有吸附性 C . 洗洁精去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D .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 5. (2021·梅河口模拟) 我国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严格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溴酸盐指标限量,过量添加溴酸钾(KBrO3)会致癌,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3 C . +5 D . +6
  • 6. 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的疾病是(   )
    A . 甲状腺肿大 B . 坏血病 C . 贫血 D . 骨质疏松
  • 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减少使用塑料袋子 B . 在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 . 适当使用农药化肥 D . 在田地直接焚烧处理秸秆
  • 8.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 . 化学变化中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C . 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1:1 D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9.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铁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 B . 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C . 氯化钠用作食品调味剂 D . 碳酸氢钠用作食材发酵粉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雨的pH<7,pH<7的雨水都是酸雨 B .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 .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D . 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一种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 11.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是中和反应的是(   )
    A . 用硼酸处理沾有碱液的皮肤 B . 用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铁锈 C .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D .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1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2和CO2两瓶气体

    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B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Na2CO3杂质

    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C

    鉴别CaCO3、NaCl、NH4NO3粉末

    加水溶解,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D

    除去CaO固体中的少量CaCO3杂质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滤液是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 B . 若滤液是无色,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 . 若滤液是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没有Cu D . 若滤液是蓝色,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
  • 14. 某NaCl样品中可能混有CuCl2、Mg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取该样品11.7g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6.7g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成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有BaCl2 , 可能有CuCl2 B . 一定有BaCl2 , 可能有MgCl2 C . 一定有MgCl2 , 可能有CuCl2 D . 一定有MgCl2 , 可能有BaCl2
二、填空题
  • 15. 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 (1) 2个磷原子
    2. (2) 3个钙离子
    3. (3) 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物质
    4. (4) 醋酸
  • 16. 2022年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不但是一场精彩体育运动的盛宴,也是一场材料科技的盛宴,处处体现了节能和环保的理念。
    1. (1)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碳排放几乎为零。自然界中CO2的主要来源有(写一点),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2. (2) 场馆中大量使用了绿色环保的碲化镉发电玻璃。下图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图示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 碲元素位于第六周期 B .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6g C . 碲的核电荷数为52
    3. (3) “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氢能源的优点有(写一点即可),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其作用是;家用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2. (2)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牛奶 B . 糖水 C . 豆浆 D . 泥浆
    3. (3)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曲线回答:

      ①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②t3℃时,将30g物质a放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

      ③将t2℃的a、b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ab(填“<”、“=”或“>”)。

三、综合题
  • 18. 废旧电路板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现利用如图的工艺流程,绿色回收锡,减少污染。

    已知: ,请回答:

    1. (1) 步骤1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2. (2) 该流程图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步骤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9. 如图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和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同类别物质,C广泛用于纺织印染、玻璃生产等领域,D和E是相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

    1. (1) 写出A的化学式:,其常见的一种用途是
    2. (2) C-D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
  • 20.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 (1) 写出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 (2) 在实验室里可用A和D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将所制得的氧气通入F装置中,根据通气后白磷、红磷所发生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 (3) H2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在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H2 , 选择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 21. 广西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景观。资料显示:溶洞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会慢慢溶解碳酸钙: 形成溶洞。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是否会发生类似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是什么?(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1. (1) 【猜想假设】

      猜想一:溶质为NaHCO3;猜想二:溶质为;猜想三:溶质为Na2CO3

    2. (2)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的碳酸钠溶液于A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猜想一不成立

      ②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B试管中,滴加适量

      B试管中有气泡生成

      猜想三不成立

    3. (3)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说明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的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也能证明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乙同学认为甲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
    5. (5) 【反思拓展】向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不断通入CO2 , 直至过量。下列试管中的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关系合理的是(填字母)。

四、计算题
  • 22. 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称量13g粉碎后的鸡蛋壳于烧杯中,逐次加入等量的稀盐酸(鸡蛋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稀盐酸/g

    50

    50

    50

    50

    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60.8

    108.6

    a

    207.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表中的a=
    2. (2) 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g。
    3. (3) 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