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乌海二中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32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òu) 游(yì ) 下(huī) 自惭形(huì) B . ( lǚ)    狡(jié)    言(zhēn)    吹毛求(cī) C . (jìn) 密(zhěn ) 旗(jīng) 抽丝茧(bō) D . (lüè) 候(sì) 守(kè ) 不容发(jià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恣睢   缄默   迫不及待    自出心裁 B . 旁骛   蓦然   取义成仁    不屑质辩 C . 隧洞   濡养    矫揉造作    消声匿迹 D . 诘难   亵渎   相辅相承    浮光掠影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阅读经典,要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领悟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B . 妖娆的舞姿把人们带向了一个遥远的未来,一个美好的时代,连空气也被感染了…… C . 他说话言不及义 , 大家都不爱搭理他。 D . 他一连几次都没考好,真是屡试不爽 , 因而心情十分沉重。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全球战“役”,中华儿女守望相助,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物资和技术援助,为维护全人类的生命作出贡献。 B . 为了改变人生境界和格调为目的的阅读,能获取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从而使你拥有活泼的智力生活和丰富的心灵生活。 C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D . 虽然学习的路途漫长而又崎岖,但是任何一切困难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 5. 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戏剧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屈原》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五幕历史剧。 B .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如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 C .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安妮勃朗特,这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 D . 《诫子书》《送东阳马生序》《陋室铭》三篇文言文标题中的“书”“序”“铭”都属于古代文体。“赠序”,即临别赠言。
  • 6. 语言运用。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1950年,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打出了国威军威,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志愿军将士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视死如归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魄,不畏任何困难,不惧强大敌人。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铸就了冻僵后仍然矗立战壕的精神丰碑:在一片焦土的上甘岭,书写了决不放弃阵地、决不后退一步的可歌可泣的战斗史诗: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一个个革命烈士用鲜血与生命展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2021年国庆假期,一部电影《长津湖》震撼了国人,小明为抗美援朝英雄写了一副上联,根据上述英雄事迹补充下联:一部电影《长津湖》震撼了国人,小明为歌颂抗美援朝英雄写了一副上联,根据上述英雄事迹补充下联:

    上联: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

    下联:

  • 7. 语言运用。

    仿照语段中加点的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义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8. 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古诗文名句。

        发现了吗?简单的数字能在作者的匠心独运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孟子的“,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借数字表明了任何时候都应坚守本心的态度;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借助三个数字,委婉表达了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通过数字突出了关酒佳肴的珍贵;纳兰性德的“,半竿斜日旧关城”(《浣溪沙》)借助数量词表现出边塞黄昏的萧索寂寥;秋瑾的“”(《满江红》)运用数字来展现个人困境,抒发家国情怀。

  • 9. 根据题意填写括号内提示篇目的语句。

        学习要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正如诸葛亮所说:“①”(《诫子书》);学习还应该像宋濂那样,“②”多向德才兼备的前辈请教。(《送东阳马生序》)

二、阅读(共45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御:马夫。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性行淑均

      ②晏子而问之

    2.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

    3. (3) 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诸葛亮的标准:

      晏子的标准: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谁的微信

    蒙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老爸,下班了?”

    老高回复:“没有,正忙着呢。”

    “您和老妈还好吗?”

    老高蓦然一怔,回道:“好,都好。你呢?好吗?”

    “我啊,很好,我每天跑步,打球,上课……过几天我要参加学校篮球比赛……”

    老高看着手机里大段大段的文字,心想:今天儿子咋回事了?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老高有些茫然。

    儿子继续发微信,一条接一条,老高读得眼花缭乱,一条还没有看完,没来得及回复,另一条又来了。

    老高懵了。

    老高去了一趟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好让头脑冷静下来。洗过脸后,老高思维清晰多了,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念头来——接下来,他该问钱了吧。

    “老爸,我想买台电脑用来学习。给我打三千块钱,好吗?”

    老高在心里窃笑了一下,回道:“好啊。你什么时候要?”

    “当然是现在啦。”

    “可我正上班呢,忙得很,没空。下班再打给你好吗?”

    “好。你什么时候下班?”

    “十二点。”

    手机终于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马,暂时安静下来了。

    下班后,老高刚回到家,儿子的微信又来了:“老爸,怎么还没打钱啊?我在街上,等着买电脑呢。”

    老高立刻回了一句:“等等。”老高对老婆桂芬说:“儿子来微信了,要钱买电脑呢。”

    桂芬说:“那赶紧打给他呀。”

    老高说:“可我怀疑这不是咱们儿子。和我微信聊天的,应该是一个骗子,他捡到了咱儿子的手机,想敲诈一笔!”

    桂芬大吃一惊:“这、这是怎么回事啊?你咋知道是骗子?你打儿子电话啊!”

    老高说:“打了,没接。和他微信聊天,他就聊。”

    桂芬说:“打儿子辅导员的电话,跟儿子联系。”

    辅导员的电话打通了,联系上儿子后,儿子说,手机丢了,正在上课,本想放学后再打电话告诉你们。

    老高说,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了,想诈骗一笔钱。

    儿子哦了一声,没说几句就挂掉了。老高说:“看见了吧,这才是咱儿子。”

    桂芬觉得奇怪,问老高:“你咋知道那不是咱们儿子?”

    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桂芬看:“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主动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话——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你看看,果然是骗子!”

    桂芬叹息:“谁让你和儿子有代沟有隔阂啊!从小到大,你和儿子说过多少句话?”

    老高沉默下来,有些伤感。

    桂芬安慰他:“唉,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老高很不高兴:“年轻人就是这样吗?”

    “你发什么火,你不也是这样——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你关心过他们吗?你有多久没去看望他们了?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桂芬瞪了老高一眼。老高的心突然痉挛了一下,像被子弹击中一样。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水浇湿了似的,湿漉漉的。

    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提着大包小包,上到五楼,昏暗的路灯下,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门,百感交集,稍顷,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那是老高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

    “爸,是我……”老高靠在门框上,不由自主地,脸上泪水肆意流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从老高收到“儿子”不寻常的微信写起,再写老高识破骗局并在与妻子的对话中自我反省,最后写老高雨夜回家探望父母。 B . 文中的老高是一个渴望得到儿子的关爱,但又和儿子存在代沟与隔阂的父亲形象。 C . 文中桂芬说的“你发什么火……”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老高对她发火而做出的反击回应,此时她觉得很委屈。 D . 这篇小说大量采用对话描写,通过对话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2. (2) 小说开头部分老高看到“儿子”发来的一连串微信后,内心也产生一系列反应,请从文中找出描述老高反应的词语并填到下列横线上。

      →②→③→冷静

    3. (3) 请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4. (4) 小说结尾处写到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请说说老高流泪的原因。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5. (5) 这篇小说折射出什么社会现象?作为一个孩子,你觉得可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做出哪些努力?
  • 12. (2021·昆区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互联网”

    材料一: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2020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首度突破百万亿、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二:

    中国网民利用什么设备上网呢?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如下:

    上网设备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手机

    电视

    平板电脑

    占比

    32.8%

    28.2%

    99.7%

    24%

    22.9%

    材料三: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材料四:

    看电子书、刷微博、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没电、丢失等情况下,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焦虑、烦躁、抑郁、自我挫败感等症状。

    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使人的生理周期受到影响,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此外,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英国特需理疗师协会日前专门发布报告称,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间,“无意识加班”时间平均达到2小时18分钟。该协会警告,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超时工作的不良后果,除更易导致颈椎和背部疾病外,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1. (1) 综合分析以上四则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 (2) 材料三中的加点词“原则上”能否删除,为什么?
    3. (3) 过度使用手机有哪些危害?请结合材料四内容简要回答。
    4. (4) 有位漫画家创作了一幅漫画(如图),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手机依赖的现象,请结合漫画写一句警示语(字数不超过20字)。
  • 13.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走在时间前面

    王跃岭

    ①时光无法倒流,人生没有重播。只有科学合理使用时间、安排计划,走在时间前面,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理想才能逐步成为现实。

    ②有人善于利用时间,主动拥抱忙碌的生活,在充实的工作学习中收获成长。现代社会,忙碌往往是一种生活常态。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恪尽职守地忙,攻克难关需要勇毅无畏地忙,实现梦想需要久久为功地忙。忙是干事的状态,更是成事的基础。

    ③也有不少人,做事没有计划、工作没有主次、生活没有规律,常常处于“忙并焦虑着”“忙并空虚着”的状态,到头来两手空空,原地踏步。问题出在哪里?忙而无序、忙而无益、忙而无功,显然是掉入了“事务主义”的陷阱。疲于应付当下,没有时间抬头看路,更没有动力打破自我,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像陀螺一样原地打转。驱散“事务主义”的困扰,不妨从专注、学习、创新三个方面提升时间利用效率。

    ④“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专注于重点,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往往本能地倾向于停留在自己感到舒适的地方,乐于使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行事。克服“事务主义”,就必须全力走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舒适区,围绕设定好的重点目标任务安排时间和精力。杂乱无章必然效率低下,分清轻重缓急,做到主次分明,才能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

    ⑤古人云: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学习是解决能力不足、克服“本领恐慌”的不二法门,也是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强大引擎。在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想尽各种办法掌握新技能,工作之外也通过进修、社交等方式给自己“充电”。不断拓展认知的疆界,保持能力的“持久续航”,才能做到心明眼亮、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使时间过得更有效率、更有意义。

    ⑥有时候,某一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一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勇于开创新局、保持开放心态,同样是克服“事务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的价值,一方面在于“破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打破低效率的忙碌;另一方面在于“开源”,认清自己的长处短板,挖掘自身能力兴趣,开辟锤炼能力的新赛道,开拓自我价值的新蓝海,从而让忙碌更有质量、更有效率。

    ⑦我们应该敬畏时间,因为它蕴藏着成功的密码。我们也需要学会掌握时间,让时间成为成功的加持、生命的给养。善于向时间要效率,不为繁琐事务所累,不为困难挑战所扰,时间就会成为实干者的朋友,助人创造出无限可能。

    1. (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第②③段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结合语境,写出第⑥段中加点词“破冰”的意思。

      ②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推进论证,请从第③段中找出一例词语或句子,具体分析。

    4. (4) 结合本文,谈谈自己今后应如何提升时间利用效率。
三、作文,此题包含小作文和大作文。(50分)
  • 14. 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请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改写成一篇150字左右的散文。

  • 15. 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完成写作。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看,这是汪曾祺“向往的生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看,这是陶渊明为“向往的生活”写下的故事。像毕淑敏一样拥有“精神的三间小屋”,“向往的生活”还会遥远吗?

    请以“向往的生活”为话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