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 1. 民族精神。阅读。

    邓稼先在核武器试验时恭敬谨慎,竭尽心力的伟大品格,闻一多在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而不舍的苦干精神……《黄河颂》中万丈狂澜的英雄气魄,《土地的誓言》里(   )痛的爱国情愫,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杰出的作品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唤起了我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qiè ()         

    2. (2) 语段画线处可以改写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3. (3) 七(1)班将要举办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班会,作为宣传委员,你将在班上讲述邓稼先的爱国故事,请把故事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
  • 2. 下面的名言与“家国情怀”无关的一项是(   )
    A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B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C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D .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 3. 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增强师生的生态环保习惯,浦北县部分学校组织师生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B .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绝佳平台,还是实力比拼的竞技赛场。 C . 三月春暖,万物复苏,公园里的桃花竞相绽放,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踏青,乐享春光。 D .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扩散,有关部门要求停止一切线下培训活动及大型聚集性活动。
  • 4. 传奇绘画。

    2022年春晚,一舞《只此青绿》,将传奇的《千里江山图》搬到了舞台上,一幅画卷,在舞蹈演员的演绎下,于舞台上缓缓     。画卷里的女子水袖摇摆,起伏之间,      出的是山脉的层峦叠嶂,流淌的是女子眼眸之间的水波流转。她们以曼妙的身姿      着望月之美、险峰之美、卧石之美,将中国古典绘画的韵味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      在千里江山的世界中      

    下面的词语依序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展开          勾勒          展现          徜徉 B . 勾勒          展现          展开          徜徉 C . 展现          徜徉          勾勒          展开 D . 徜徉          展开          勾勒          展现
  • 5. 古典诗歌

    无论是乡间还是城市,在每一个角落,都有美丽的风景。这个春天最美的景色是坚守在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只要有需要,他们即刻奔赴战场,就如《木兰诗》中所写的①“”;他们身穿防护服,奋战在疫情一线,如木兰②“”的军旅生活一般艰苦。也许在夜深人静时,他们也会想念亲人,也会想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③“”;虽有万千思念,却难以相见,只能用《逢入京使》的④“”来安慰亲人。疫情前线中那一抹白竟比韩愈《晚春》⑤“

    ”中百花盛开的春日画面还要动人,它成为了这个春天最美的剪影,给人以无限的温暖。

    根据内容理解,在材料的横线上,准确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 6. 健康体魄

    近年来,“小胖墩”“豆芽菜”“小眼镜”等中小学生体质问题仍然突出,社会上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以“野蛮其体魄”的呼声很高。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可以尽情投入体育运动的怀抱。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性格、乐观的心态,体育运动带来的这些财富,足以使人终身受益。

    请你从“体育”与“健康”二者关系的角度,写一段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字数在80字以内。

二、精读·品味(共44分)
  • 7. 名著阅读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阅读《骆驼祥子》选段,根据批注提示回答问题。

    骆驼祥子(节选)

    老舍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赏析式批注: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概括式批注:

    选段主要叙写了的情景。(填空)

    感悟式批注:

    。(阅读祥子与“坐车的”的对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悟。)

  • 8. 阅读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1)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是五言绝句,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所作,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 B . 全诗意境独特,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写了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隐居生活。 C . 诗人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以动衬静,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氛围。 D . “独”为本诗诗眼,写出了诗人避居竹林深处,夜静人寂,唯有明月相伴的孤独之情。
    2. (2) “诗中有画”是本诗的特点,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 9. 阅读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资料链接: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 , 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 , 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注释:①人名,指制造车轮的人。②斫轮:砍削(木头),(制作)轮子。③已夫:语气词,罢了。④有说则可:可以说出道理就放了你。⑤徐:宽松。⑥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⑦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⑧数:技术。

    1. (1) 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释本文和“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词语。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意义

      字源法

      之久而不去

      查字法

      钱覆其口

      ①率领。②认为,以为。③原因。④介词,因为。⑤介词,用。⑥介词,凭借,按照。

      迁移法

      椎凿而上

      担而立

    2. (2) 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陈康肃公”指陈尧咨。“康肃”是朝廷根据陈尧咨生前事迹与品德授予他的谥号,“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B . 本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通过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艺,告诉人们“孰能生巧”的道理。 C . “取”“置”“覆”“酌”“沥”,五个动作一气呵成,使卖油翁胸有成竹的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出作者深厚的裁剪功底。 D . 文末陈尧咨的“笑”含意颇丰,有会意,有尴尬,有解嘲。“笑”和“遣”表现出了陈尧咨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的一面。
    3. (3) 把本文和“资料链接”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

    4. (4) 能否将文中“卖油翁”这一角色设定为“卖油郎”,为什么?
    5.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学习了本文和“资料链接”的内容后,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写出三点)
  • 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窑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樊锦诗,祖籍浙江,1938年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幼年时得过小儿麻痹症的她,身体一直很弱。报考大学时,她选择了北京大学的考古学专业,这为她日后与敦煌结缘埋下了伏笔。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敦煌研究院,樊锦诗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和其他几位同事一起撰写敦煌第一部考古调查报告。她加入到“面壁者”的队伍中,每天睁开眼就往洞窟里钻,跟着先生们爬“蜈蚣梯”——一根绳子直上直下吊着,沿绳一左一右插着脚镫子。20世纪60年代的敦煌,条件还十分艰苦,住土房,睡土炕,点油灯,吃杂粮,喝宕泉河水,但这一切没有吓走樊锦诗。大学毕业时,樊锦诗曾与爱人彭金章约定,3年就回去,可彭金章一等就是20多年。千里相隔,夫妻不能团聚,母子难以相见,在爱情、亲情和事业之间,樊锦诗不断经受着煎熬,但为了把敦煌壁画的辉煌留给后人,她还是选择留在敦煌。50多年的岁月里,她既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又不断探寻科学保护、管理和利用敦煌文物的最佳方法。

    材料三:与莫高窟相伴五十几年,樊锦诗完成了莫高窟北朝、隋和唐代前期的分期和断代研究,这个研究成果为学术界所公认;在她的带领下,敦煌莫高窟建起了完备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各个洞窟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各项数据;她历时十年,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了数字档案并建设完成了莫高窟的数字化展示系统 , 采用数字技术,将莫高窟内的敦煌艺术“搬”到虚拟空间中向各方游客展示,使敦煌艺术走出洞窟,活了起来。

    2016年4月,“数字敦煌”上线,30个经典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向全球发布。人们在电脑前,就能身临其境般游览,甚至可以通过全息影像技术看到整个石窟的全景。

    材料四:樊锦诗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2020年5月17日,樊锦诗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主持人白岩松深情地宣读了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1. (1) 下面的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B . 樊锦诗大学毕业后开始在敦煌进行石窟考古研究,并不断探寻科学方法保护敦煌文物。 C . 樊锦诗用数字技术,将莫高窟内的敦煌艺术“搬”到虚拟空间中,获得了游客的好评。 D . 樊锦诗舍半生,苦守沙漠,保护、传承敦煌文物,不愧为“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2. (2) 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所选材料介绍了莫高窟的整体情况,樊锦诗的生平经历、主要贡献和获得的荣誉。 B . 材料三的画线句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樊锦诗为传承敦煌艺术的认真、执着的品质。 C . 材料四中加点的词语“深情”是褒义词,饱含着白岩松对樊锦诗的敬佩、赞美之情。 D . 莫高窟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既要保护遗产,也要弘扬其历史文化价值。
    3. (3)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新时代,英雄之名早已不再是王侯将相的专属,它属于每一位实干兴邦的普通人。你认为樊锦诗是“英雄”吗?请阐明理由。
  • 11. 阅读

    北方的盐

    迟子建

    ①盐那雪白的颜色常使我联想到雪。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

      ②盐与雪来历不同。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雪的成因与低沉的云气有关,而盐的提取有不同的途径,其中一种和海水有关。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其氤氲与浩淼的气质总令人浮想联翩,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幻化出那么轻盈、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的、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③雪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时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绿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战利品,被彻底地俘虏了,无声无息。我童年记忆中的北方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新鲜的绿色菜蔬的。不似现在,运输的畅通和市场经济的发达,数九天气也能吃到来自南方的蔬菜。

    ④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它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腌菜的时节,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萝卜、芥菜等塞进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做成咸菜,以备冬季食用。北方人爱吃的、一直以来被大张旗鼓腌制的酸菜,更是缺少不了盐。盐被白花花地撒向缸里的时候,会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盐在唱歌。在秋天,山间的蘑菇也露出毛茸茸的头了,蘑菇除了晒干外,还可以用盐腌渍在坛子里存储起来,冬天时用清水漂出它的盐分,吃起来味道仍是鲜美的。所以盐在秋季是撒向北方土地的最早的雪,它融化了,融化在菜蔬最后的清香中。如果你问一个北方人,你们的灶房里什么东西最多?我猜十有八九的人都会脱口而出:咸菜缸!的确,腌酸菜的大缸,腌萝卜和芥菜的中等型号的缸,以及腌糖蒜和韭菜花的坛子,等等,就像乐池上摆放着的形形色色的乐器一样,你一进灶房它们就会扑入你的视野,并且在你不小心碰撞了它们的时候,为你奏出或沉郁或清脆的乐声。

     ⑤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北方人也较其他地区的人摄盐量大,形成了口味重的习惯,似乎不多加盐的食物都是寡淡无味的。北方人对盐有种近乎崇拜的心理,认为它是力量的化身,所以民间流传着吃盐长力气的说法。那些靠力气而生活的伐木工及家庭主妇,对盐的青睐可想而知了。记得童年时看电影《白毛女》,看到白毛女在山洞里因为多年吃不到盐,而过早地白了头发的时候,盐在我心目中还具有了乌发的作用,这印象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现代膳食讲究低盐少糖,这与北方人对盐的巨大热情是背道而驰的。尽管如此,北方人对盐仍然像对老朋友一样紧紧相拥,人们并未将它当敌人一样警惕着,虽然冬季可以从副食商场购得新鲜蔬菜,紫白红黄地点缀着餐桌,但在餐桌的一角,总会有几碟颜色黯淡的酱菜与之唱和着,有如一部歌剧在结尾时撒下的袅袅余音,它们呈现着旧时阳光的那种温暖与美好,令人回味。

    ⑥当我们吃着腌制的咸菜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浓云会在深冬的空中翻卷,海水会在遥远的天际涌流。而当我们为北方的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无限感怀时,泪水便会悄然浮出眼眶。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咸的?!

      ⑦因为有了寒冷,有了对寒冷尽头的温暖的永恒的渴望,有了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

    1. (1) 阅读全文,说说标题“北方的盐”的含义?
    2. (2) 按要求赏析。

      ①盐被白花花地撒向缸里的时候,会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盐在唱歌。(赏析修辞手法)

      ②那些靠力气而生活的伐木工及家庭主妇,对盐的青睐可想而知了。(赏析加点词)

    3. (3) “美文赏读”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散文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要求结合文章内容,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100字左右。
三、写作·叙事(50分)
  • 12. 团圆是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文化遗传密码。每逢佳节,即使需长途跋涉,很多人都想回家与亲人团聚。在那些团聚的日子里,一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请你以“团圆,真好”为题,叙写生活中的故事,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