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1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2.5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的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 (2018·烟台)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抗“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也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下列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黄继光 D . 雷锋
  • 4. 下列成就中属于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①青藏铁路    ②武汉长江大桥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④大庆油田    ⑤鞍山钢铁公司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⑤
  • 5.  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 6. “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 . 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 . 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 .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 7. 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土地改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   )
    A . 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欢迎 B .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C .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D . 改善了农民生活的状况
  • 8.  20世纪的中国有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关的是(   )
    A . 开国大典 B . 土地改革 C .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 9. 那是一个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的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个“年代”指的是(   )
    A . 土地革命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10. 下面几个人名和当时历史事件紧密结合,按照出生时发生的事件为依据取的姓名。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把他们的年龄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李联产    ②程跃进    ③张建国    ④宋援朝

    A . ③④②①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④①②
  • 11.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 . 计划经济的道路
  • 12.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伟大转折”是指(   )
    A . 新中国的诞生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13. (2017九上·湛江月考)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 . 土地所有权变化 B . 经济体制的变革 C . 乡镇企业的出现 D . 农民积极性提高
  • 14. 上海疫情爆发以来上海人民生活饱受影响,人们的生活物资由政府统一发放,仿佛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下列哪次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15. 在我国对外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 . 珠海、汕头 B . 深圳、上海 C . 深圳、广州 D . 厦门、珠海
  • 16.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 开放通商口岸 B . 创办经济特区 C .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7题5分,18题5分,共10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 (1) 指出材料一的出处(建国初期的文献),由此掀起的运动名称。
    2. (2) 指出材料二中“新乐园”的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村实行的经济体制。
    4.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 (1) 写出材料一这首歌歌颂的中国现代史的两位历史人物。
    2. (2) 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所指的会议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歌词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4. (4) 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