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求之不得,。(《诗经·关雎》)
    2. (2) ,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3. (3) ,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4. (4) ,悠悠我思。(《诗经·子衿》)
    5. (5)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6.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是:
    7. (7)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表现洞庭湖的宏伟气象和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立春过后,春风渐渐把大地从沉睡中唤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piā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piān然          ②簌              ③

    2. (2) 文中“销声匿迹”的意思是:
    3. (3) 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4. (4) 把画线的句子改为被动句。
  •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填空。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的家信100多封。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是第一位的。傅雷教导儿子做一个“的艺术家”。

  • 4. 班级正在开展以“传统戏曲进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 (2) 按要求修改下面这则材料。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A】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B】比较著名的流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潮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 , 其中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域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却知之甚少。

      ①【A】处画线句子中语义重复,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B】处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3. (3) 在戏曲行当中,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
    4. (4)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至少写出两点)
二、阅读(55分)
  • 5.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守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    )。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剁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    )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    )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狂奔                  死死地                  紧紧地 B . 奔跑                  死死地                  紧紧地 C . 狂奔                  紧紧地                  死死地 D . 奔跑                  紧紧地                  死死地
    2. (2) 根据原文,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

      高潮: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3. (3) 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请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4. (4)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①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

      ②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5. (5) 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 6. 阅读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因。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 . 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 . 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 . “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
    2. (2) 这篇文章采用了顺序,主要说明了和放线菌的作用。
    3. (3) 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4) 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 7. 阅读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④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江雪》一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清冽              尤:         

      之                  乐:

      佁然不动              佁然:       

      悄怆幽              邃:

      千山鸟飞           绝: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3) 【甲】文第②段写景采用了等写作手法。
    4. (4) 【甲】【乙】所表现的环境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别有何相同点?
三、写作(55分,卷面分5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傅雷《傅雷家书》

    青年人大半都免不掉烦闷时期,积极去发现人生多面的精彩。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