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2年五校联考第二次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05 浏览次数:4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无锡留青竹刻是无锡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列制作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采伐竹材 B . 旺火煮青 C . 晾晒阴干 D . 留青雕刻
  • 2.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高锰酸钾 B . 二氧化碳 C . 太湖水 D . 稀有气体
  • 3. (2022·瑶海模拟) 南京工业大学刘晓勤、孙林兵教授课题组研发出一种智能吸附剂,实现了CO2的可控性捕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路线。以下措施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 . 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B . 大力开采化石燃料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C . 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大气环境污染 D . 通过生物降解技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 4. 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金刚石 B . C . 石墨 D . C60
  • 5. 他揭开了索维尔制碱法的秘密,他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这位化学家是(   )
    A . 屠呦呦 B . 张青莲 C . 侯德榜 D . 黄鸣龙
  •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碘酒作消毒剂  B . 稀盐酸作除锈剂 C . 活性炭作吸附剂     D . 碳酸钙作补钙剂
  • 7. (2022·瑶海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称量NaOH固体 B . 证明分子运动 C . 稀释浓硫酸 D . 探究燃烧条件
  • 8. 质子数与氖原子相同的微粒是(   )
    A . OH- B . Na+ C . D . H2O
  • 9.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并顺利完成“挖土”,其使用的同位素温差电池的原科是化学性质活泼的钚,如图是钚元素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金属钚的化学式为Pu2 B . 钚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94 C . 一种钚原子的中子数为150 D . 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
  • 10. 厨房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 小苏打 Na2CO3 B . 食盐 NaCl C . 白醋 CH3COOH D . 黄酒 C2H5OH
  • 11. 为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应该选择施用的化肥是(   )
    A . (NH42SO4 B . K2CO3 C . 磷矿粉 D . KNO3
  • 12. 下列课外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 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B . 用空塑料瓶子、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制作简易净水器 C . 用柠檬酸、果汁、小苏打、白糖、水等制汽水 D . 用淬火后的缝衣针做鱼钩
  • 13. 经探测,月幔中含橄榄石(主要成分:原硅酸镁Mg2SiO4)。下列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硅酸镁属于氧化物 B . 原硅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原硅酸镁中镁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 . 原硅酸镁中含有2个镁原子、1个硅原子和4个氧原子
  • 14.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时遇到哑泉,哑泉水色微蓝,味甘甜,但饮用过多人会沙哑失声,并伴有其它中毒症状。在我国的云南、山东等地都有哑泉分布,请问哑泉中使人中毒的物质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
    A . 碳酸钡 B . 硝酸银 C . 硫酸铜 D . 碳酸铜
  • 15. 在溶液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16. 二元弱酸H2A在水中部分解离出H+、HA-、A2- , 溶液中微粒的含量δ(X)与溶液的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H2A溶液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能生成两种盐 B . pH=1.2时,H2A和HA-的含量相同 C . 随着溶液pH增大,A2-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 D . pH=2.7时,溶液微粒含量A2->HA->H2A
  • 17. 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B . 30℃时,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C .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D . 在30℃到6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 18.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B . 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 . 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D . 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 19.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氯化氢

    二氧化碳

    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过浓硫酸

    B

    氯化钾

    二氧化锰

    先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后洗涤、干燥

    C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

    先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过量氯化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Cux(OH)y(CO3z(x、y、z为正整数)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三种不同的氧化物。在下图热分解装置中加入44.4g Cux(OH)y(CO3z , 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增重3.6g,装置B增重8.8g(加热前、后均通一段时间N2;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量足,实验操作符合题意: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成的CuO质量为32g B . Cux(OH)y(CO3z为 Cu(OH)2CO3 C . C.2x=y+2z D . x:y=1:1
二、填空题
  • 21. 无锡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有学校食堂全面实行食材集中配送,下表是我校食堂某天午餐的部分食谱。

    主食

    荤菜

    素材

    米饭

    红烧牛腩

    醋溜白菜、炒青菜

    1. (1) 食谱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填上表中的主食或菜名)
    2. (2) 食堂常使用铁强化酱油,酱油中加铁强化剂是为了防止(填序号)。A.坏血病   B.贫血   C.夜盲症
    3. (3) 食堂员工在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时,加入洗洁精更易洗干净,原因是洗洁精具有功能。
  • 22.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1) 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转化为淡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 . 大容器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 . 小容器中的水为淡水 C . 获得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2) 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用来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杂质,除去臭味。
    3. (3) 下图为水在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和太阳光的作用下分解的原理图,其中反应Ⅱ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 2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1. (1) 3000多年前,我国已能用孔雀石炼铜。西汉的《淮南万毕术》载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又叫朴青(《石药尔雅》)或层青(《造化指南》),是天然的硫酸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化学原理
    2. (2) 中国丝绸,以其柔美的质地、绚丽的色彩、飘逸的风格和精美的纹饰,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优雅和精致。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检验丝绸中含有蛋白质的简易方法是
    3. (3) “秦砖汉瓦”常指秦代各种画像砖和汉代各种纹饰的瓦当,它们代表了秦汉时期建筑用陶的高度发展水平。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Al2O3·2SiO2·H2O)、石英(SiO2)和长石。请计算出黏土(Al2O3·2SiO2·H2O)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三、综合题
  • 24. 某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碳产生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老师提供的药品有: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5%和10%稀盐酸、10%稀硫酸。

    【提出问题】影响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1. (1) 【作出猜想】甲同学:与酸的种类有关。

      乙同学:与酸的浓度有关。

      丙同学:与大理石颗粒大小有关。

      丁同学:与有关

    2. (2) 【设计实验】同学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照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

      序号

      X(℃)

      大理石颗粒

      酸的种类

      酸的浓度

      收集50mL气体时间(s)

      20

      块状

      盐酸

      5

      56

      20

      块状

      盐酸

      10

      42

      30

      块状

      盐酸

      10

      31

      20

      块状

      硫酸

      10

      -

      20

      粉末状

      盐酸

      10

      Y

      20

      粉末状

      硫酸

      10

      27

      写出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4. (4) 已知硫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请根据实验数据④和⑥试分析实验④几乎没有收集到气体的原因可能是
    5. (5) Y的数据可能是____。
      A . 42 B . 48 C . 58 D . 28
  • 25. 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CO2 , 某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

    1. (1) 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
    2. (2) 【实验思考】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

      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约为5.6。

    3. (3) 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
    4. (4) 【拓展延伸】

      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理论上生成的CO2质量是多少克?(请根据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5. (5) 实际收到的CO2比理论值小,其可能原因是
    6. (6) 【继续探究】

      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继续探究了浓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并用pH传感器测得图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

  • 26. 高炉炼铁所需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其过程可用下图简要表示:

    已知气体①、气体②和固体③均属于氧化物。

    1. (1) 炼铁高炉底部通过不同高度的出口分离铁水与炉渣(如图2所示),能实现渣铁分离的原因是因为炉渣具有的性质。
    2. (2) 焦炭在高炉炼铁的作用除了提供热量外,另外一个作用是
    3. (3) 反应Ⅲ中氧化铁被还原,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4. (4) 高炉气体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占55%~60%)的是(填化学式),此外还含有25~30%的可燃性气体(填化学式)。
  • 27. 实验室使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其实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1. (1) 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为使煅烧所得CaO活性最高,煅烧时控制的最佳条件时

    3. (3)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 , 还含有少量MgO的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性CaCO3的流程如下(已知:氨水的pH约为11.7,氢氧化镁完全沉淀的pH约为10.87)

      ①步骤a中加入的药品为氯化铵溶液,由此说明氯化铵溶液的pH7(选填<、>、=);

      如图2为氯化铵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进入溶液的某元素÷原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100%】。

      可知:较适宜的氯化铵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操作b的名称是

      ③流程c通入NH3目的不仅可以调节溶液pH,还可以

      ④向滤液1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也能得到碳酸钙,从节约药品角度分析图3所示流程的优点:

四、科普阅读题
  • 28.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主赛区的标志性场馆。

    制冰技术是速滑馆建设的关健,中国建设团队采用了冬奥场馆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的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该技术可控制冰面温差在0.5℃以内,制冰更加均匀,这在以0.001秒计时的高水平竞技中尤为关健。

    研究发现,制冰机的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对制冰量都有影响,图1所示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冰量随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的变化。

    冰面下是混凝土冰板层,施工中需使用专用抗冻混凝土以保证冰面质量。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粘土(主要成分为SiO2、Al2O3等)等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得硅酸盐(比如硅酸钙CaSiO3)材料,科学家通过调整混凝土的材科配方增强其抗冻性,图2是掺有陶粒的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对比实验结果(强度损失率越高,抗冻性越差)。

    独具“中国范”的冬奥场馆赛后将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冰上运动的多功能场馆。(原文作者赵莹莹等,有删改)

    1. (1) 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有(写出一条即可)。
    2. (2) 石灰石和粘土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3. (3) 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转桶材料为(填“不锈钢”或“铝”)时制冰量较大。
    4. (4) 根据图2可推断“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普通混凝士”,依据是
    5. (5) 在制作水泥过程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会和粘土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一种硅酸盐和一种气体氧化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6. (6)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泥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②“冰丝带”场馆建设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

      ③制冰技术和冰下混凝土工艺都会影响冰面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