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7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B .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 .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D .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 2. (2020·泸县) 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

    活动

    内容

    查阅文献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桓宽《盐铁论》、司马迁《史记》等

    观看视频

    《中国通史—北击匈奴、南定吴越》等

    搜集图片

    《五铢钱》《独尊儒术群雕》等

    考察遗址

    陕西茂陵、陕西凤翔县祭天遗址等

    A .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 C .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D . 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 3. (2021·惠阳一模)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    )
    A . 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 B . 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 C .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D . 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
  • 4. 隋炀帝在海南岛上复增郡县,计建制三郡十县。唐高祖武德五年,立崖、儋、振三州,先后置三都督府、七州和二十六县以上,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到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达五州二十二县,开发地域从环岛沿海逐渐扩大到五指山腹地。这表明当时(   )
    A . 结束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B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C . 经略海疆的主权意识有所提升 D . 地方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
  • 5. (2020·佛山模拟) 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骆驼俑的现象蔚然成风。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
    A . 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B . 对外交流影响社会习俗 C . 民间手工业很发达 D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6. 研读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诊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 .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政治中心 B .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 . 南宋时期江南人口大量增加 D . 南宋时期江南一直比较富庶
  • 7. (2021·潮阳模拟)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
    A . 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 B . 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 . 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
  • 8. 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度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这说明这一时期:(   )
    A . 专制皇权遭到不断削弱 B . 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动 C . 民族危机初现端倪 D . 国家干预经济形式发生改变
  • 9. 如下表记载了明清时期沿海与沿边地区的部分形势,这反映了:(   )

    人物

    事件

    结果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 . 明清对外交流的加强 B . 明清边疆地区的叛乱较为频繁 C . 民族英雄抗击入侵 D . 中华民族面临外族入侵的新危机
  • 10.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在明朝时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想详细了解明朝时景德镇制瓷工艺,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农政全书》 C . 《天工开物》 D . 《四书集注》
  • 11. (2020八上·铜陵期末) 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   )
    A .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 . 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C .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 .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 12. (2022·莲湖一模) “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
    A .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武昌起义的胜利 C . 五四运动的发展 D . “一五”计划的开展
  • 13.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所宣扬的思想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
    A . B . C . D .
  • 14. 据藤村道生《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伤亡情况如下表。由此可见:(   )

    1894/7/25-1895/5/30

    1895/5/31-1895/11/30

    合计

    死亡者

    战死

    736人

    396人

    1132人

    伤死

    228人

    57人

    285人

    病死

    1658人

    10236人

    11894人

    自杀

    25人

    152人

    177人

    合计

    2647

    10814人

    13488人

    免除服役

    负伤

    1584人

    疾病

    2174人

    刑罚

    36人

    合计

    3794人

    A . 技术进步使现代战争异常惨烈 B . 医疗卫生条件决定战争胜负 C . 日军真正敌人是水土不服 D . 腐败落后让清政府葬送战争
  • 15. (2020八上·惠城期末) 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 . 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 . 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 . 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 . 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 16. (2019·益阳)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 . 完成了三大改造 D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7. 下表为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词汇。这些新词汇的出现说明我国(   )

    年代及版本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 私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 .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 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 18. 下表为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飞腾公司

    中华电视台

    台湾电视台

    影片或栏目

    《跨过海峡》

    《返乡探亲》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A . 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松动 B .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 . 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 “统一国家”已成为两岸共识
  • 19.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指出:“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些原则”是指:(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求同存异”方针 C . “一边倒”外交政策 D . 另起炉灶
  • 20. 2019年10月1日,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一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有利于:(   )
    A . 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B . 消除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C . 贯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 .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21. 有日本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有了这层关系,日本才能迅速成为东亚强国。材料说明日本大化改新(   )
    A . 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B . 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C . 稳定了日本的社会秩序 D . 维护了日本天皇的权益
  • 22. 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和实验科学的进步,同时又掀起了早期殖民主义活动,增加了原始资本积累。这段材料说明了(   )
    A . 新航路开辟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B . 新航路开辟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C . 文艺复兴对新航路开辟影响巨大 D . 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 23.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
    A .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B . 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C . 资本主义议会制度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D . “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 24. (2019·随州) 《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 . 改变了生产方式 B .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 . 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 .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25. 1861年之后,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布机的俄国。这表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
    A . 推动了俄国经济近代化 B . 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C . 使俄国走上了扩张道路 D . 冲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 26. (2021·潮阳模拟)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之所以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的理由是(    )
    A .   没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 B . 没提出人人平等的口号 C . 没实行民主集中制 D . 没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
  • 27. 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
    A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物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B . 《人间喜剧》的完成——再现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图景 C . 《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D . 《物种起源》的发表——贝多芬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 28.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能为邓小平的结论提供历史依据的史实有(   )
    A . 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市场经济 B . 俄国 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计划经济 C .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 . 俄国 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 29. (2020·南海模拟) “东欧五国除煤产量稍多以外,石油资源极其匮乏。但在苏联“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这些国家原本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转变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从而迫使它们在能源供应上严重依附苏联。”材料说明,东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 . 西方国家的颠覆和破坏 B . 矿产资源的严重匮乏 C . 放弃独立自主,依附苏联 D . 拒绝引进高新科技成果
  • 30. (2016·济宁)

    下列简笔画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②④①
二、论述题
  • 31. 材料论述题:

    材料: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发明指南针的朝代。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综合题
  •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变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数据中的“中国梦”。

    范畴

    首先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目标

    1921+100=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1949+100=204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

    ……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相比,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中国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证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时期“中国梦”的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些数据透视出“中国梦”的哪些时代特征。(至少两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才能顺利实现当代的“中国梦”。
  • 33.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些报纸认为,除掉这个一贯主张对斯拉夫国家进行侵略的斐迪南,将缓和巴尔干的紧张气氛。但是,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都想利用这一事件来实现其罪恶目的,特别是一心想发动战争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立即利用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世界大战。

    ——张佩侠《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

    材料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第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是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对这场世界大战有何影响?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分别指的是什么?
    2. (2) 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
    3.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推测的哪一种趋向吻合?第一种趋向中提到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二战中成立于哪一年?它的成立对二战进程有何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