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6-06 浏览次数: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18·达州)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 食物腐败    B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 . 矿石粉碎    D .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 2. (2021·怀化)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浓硫酸稀释 B . 读取液体积 C . 检查气密性 D . 取用氯化钠
  • 3. (2021·怀化)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红磷在空气里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C . 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瓶盖,观察到有白雾形成 D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蓝色
  • 4. (2019·枣庄) 如图为枣庄市某中学的午餐食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牛肉富含淀粉 B . 番茄富含维生素 C . 花生油富含纤维素 D . 米饭富含蛋白质
  • 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B .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 . 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2
  • 6. 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 . 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B . 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C . 2Cl-—表示2个氯离子 D . —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7. (2019·江西) 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 6 B . 8 C . 14 D . 20
  • 8. (2020九上·西夏期中) 防治“新冠病毒”期间,为增强身体免疫力,饮食应多样化。某品牌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50g紫菜含钠145mg,这里所说的钠是指( )
    A . 分子 B . 元素 C . 单质 D . 原子
  • 9. (2021·怀化) 下列物质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 . NaOH—苛性钠 B . Ca(OH)2—生石灰 C . Na2CO3—烧碱 D . NaHCO3—苏打
  • 10.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云南松为可燃物 B . 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 C . 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 . 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
  • 11. (2016·广东) 公园里部分植物的枝叶枯黄,茎也比较纤细.建议工作人员最好给这些植物施用的一种化肥是(  )

    A . NH4HCO3 B . KNO3 C . Ca(H2PO42 D . (NH43PO4
  • 12. (2019·绥化)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 . 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 . 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 . 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 13. 维生素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延缓衰老。下列有关维生素C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B . 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 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D . 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14. (2021·怀化) 有X、Y、Z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无现象。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 Y>Z>X B . X>Y>Z C . Y>X>Z D . X>Z>Y
  • 15. “停课不停学”期间小明在家里玩“纸牌接龙”游戏,规则是:出一张牌后,下一张牌上所提示的物质要与先出的那张牌上所提示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小明先出甲牌后,手上还有A,B,C,D四张牌。出牌顺序:甲                         ;为符合游戏规则,小明先出甲牌后,其余四张牌的出牌顺序有两种方式,两种方式中,第③次出牌的都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6. 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松懈。

      ①一次性医用口罩阻隔病毒的关键材料熔喷布,是以聚丙烯[(C3H6)n]为原料生产的。聚丙烯属于(填“合成”或“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可制膜、拉丝并重复使用,说明这种塑料具有(填“热塑”或“热固”)性。

      ②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会升高。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汞柱升高的原因:温度升高,

      ③“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 ,生成的HClO具有杀菌作用。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2021年,“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① 铝及其合金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的装置。

  • 17.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做答:

    1. (1) A与C的曲线相交于P点,则P点的意义是
    2. (2) 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
    3. (3) t2℃时,将3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可形成g 溶液,此时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 (4) 将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 (5) 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6. (6) 将t2℃时 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填“A>B”或“A<B”或“无法判断”)。
三、综合题
  • 18. 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 (1) 【实验Ⅰ】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①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D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可将其中的水换成,气体应从端通入(填“d”或“e”)。
    3. (3) 为了粗略测定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应先将 D 中装满水,然后整套实验装置导管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a→(依次填导管接口,用a、b、c……表示)。
    4. (4) 实验室若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多孔隔板上常放置的药品应为(填名称),该装置的优点是
    5. (5) 【实验Ⅱ】实验室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和获得产物 氯化钾,并配制100g7.5%的氯化钾溶液。

      从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获得氯化钾的步骤是:溶解→→蒸发。

    6. (6) 用量筒量水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7.5%。(填“>”、“=”或“<”)。
  • 19.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也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图1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1曲线所示,实验操作是按照以上图2中的(填“①”或“②”)图所示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反应进行到C点时,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色变为色。
    2. (2) 若在测定A点pH过程中,错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测量结果将(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 (3) 图表示该反应到B点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的情况,请将该图补充完整

    4. (4) 下列哪种物质能与Na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的反应,这种物质是(填序号)。

      ①HNO3②CuSO4③CaCl2④Fe2O3

    5. (5) 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中和反应的过程伴随着热量释放,若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验证,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
  • 2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

    1. (1) 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把实验后的两支试管的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中仅得到无色溶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一致认为溶液的溶质一定有Na2SO4;溶质中还可能有什么?

    4. (4) 【进行猜想】小明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 NaOH,小亮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小红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Na2CO3和NaOH。
    5. (5) 【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测定pH

      pH>7

      溶液呈

      ②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再滴加无色酚酞。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小红的猜想成立

    6. (6) 【结论分析】小刚认为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严谨,因为(用文字表述);若要确定小红的猜想是否成立,应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然后观察是否有出现。
四、计算题
  • 21. 取16g大理石(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 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试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1. (1)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 (2)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