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05-22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各题。

    在中国画中,船往往是用来点zhuì的,它是闲适的、抒情的,甚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帆一叶、鱼杆一尾、蓑笠一顶,想来是多么的惬意。蜜蜂传递着花粉的信息,蝴蝶拍打着美丽的翅膀,到缸顾去。春天在那里【甲】màn天的金黄。缸顾的菜花飘在天上。起先它是飘在水里的,河汊纵横,菜地一块块的,浮在水面上。河水澄chè,倒映着菜花的金黄,天也在水里,云也在水里【乙】太阳和月亮也在水里,你斜靠在船舷上,由着船娘慢慢地摇橹。水面fàn着金色的光芒,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的,你、菜花、云朵再也无分彼此,你甚至想到了炼钢厂炼钢的场面,就这样你慢慢地融入了金黄,融入了天和地。菜花在天上,你也在天上。春天的兴化真是旅游的好季节!

    (节选自王夔《水洇过泰州的四季》 有删改)

    1.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按顺序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填入【甲】处的词和【乙】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甲】铺出  【乙】、 B . 【甲】展出  【乙】 C . 【甲】铺出  【乙】, D . 【甲】展出  【乙】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加点的“烟火”“传递”“慢慢”依次是名词、动词、副词。 B . “蜜蜂传递着花粉的信息,蝴蝶拍打着美丽的翅膀,到缸顾去。”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 划横线的“惬意”一词形容心情感到愉快、舒畅。 D . 划波浪线的句子“春天的兴化真是旅游的好季节!”没有语病。
  • 2.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

    ②独坐幽篁里,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

    ④“思乡”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创作诗词作品的主题之一,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因听闻伤离惜别的曲调,就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的诗句是“。”岑参在《逢入京使》中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句是“。”

  • 3. 综合性学习活动。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兴华学校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故事讲说】请举我国一位历史人物,并简述他的爱国事迹。
    2. (2) 【诗词漫步】请你写出一句完整的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词句,并注明出处。
    3. (3) 【板报策划】你班准备出一期黑板报,要策划版块,请你仿照示例补写空缺版块。

      版块一:讲爱国故事              版块二:诵爱国诗歌

      版块三:      版块四:

二、阅读理解(66分)
  • 4. 阅读宋之问的《渡汉江》,完成各题。

    岭外音书断,经终复历春。

    近乡情便怯,不敢问来人。

    【注】①宋之问,唐代诗人。他的诗文辞华丽,自然流畅,对律诗定型颇有影响。②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③书:信。④终:这里指年底。

    1. (1) 前两句中的“”“” 两个字分别从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两个角度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 (2) 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注】①过:到,到达。②意:心思。③故意:原来的想法;故:原来,以前。④诣:拜访。⑤虞(yú):意料,预料。⑥造次:鲁莽,轻率,大意。⑦拊(fǔ):抚摸。⑧就: 靠近,接近。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鲁肃过寻阳()      ②肃意尚蒙()
      往诣蒙()           ④计可不豫定()

    2. (2) 下列与文中“以备不虞”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B . 屠惧,投骨(《狼》) C . 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D . 修身(《诫子书》)
    3. (3) 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划两处。
      肃于是越席就之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 (5) 结合两篇短文内容,分析吕蒙这一人物形象。
  • 6. 名著阅读,完成各题。
    1. (1) 下列关于作品的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其中关于童年生活的作品既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B . 《骆驼祥子》塑造了一个旧社会里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祥子,小说到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 .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打破琉璃盏被贬下凡。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也不失忠勇和善良,能干脏活累活。 D .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赋予小说鲜明的地方特色。
    2. (2) 《骆驼祥子》中除了重点刻画祥子,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她)们在不同层面上对祥子的一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请按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祥子的妻子是,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的雇主是,敲诈祥子辛苦攒的买车钱的是,给祥子温暖又让他彻底绝望的女人是

    3. (3)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A】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他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地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地慢慢地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骆驼祥子》第二十一章)

      ①请对选段【A】中加点的“砸”字写几句赏析性批注。

      ②根据小说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选段【B】中的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三件)

  • 7.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①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刚刚度过了他112岁生日。“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当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

    ②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周有光早年求学之处,有人说,透过圣约翰的校训——“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似乎就能读懂周有光。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

    ③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在圣约翰大学,周有光攻读经济学,但他还广泛阅读了文学、世界史等各方面的书籍,受益颇深。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读英文报,一位英国教师教导他们,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向自我提问、独立思考,不知道就赶紧去查阅百科全书,这成为他一生治学的方法和习惯,他也因此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后来,他的连襟沈从文还开过玩笑,送他一个“周百科”的称号。这仿佛成为一个奇妙的隐喻。改革开放后,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④50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年,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急需人才,周先生从上海调到北京。此前,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把他作为专才调入“文改会”,是因为他的“业余爱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⑤周有光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周有光还预测了21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在21世纪后期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⑥拜访过周有光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仅仅9平方来的小书房,以及那张脱了漆的旧桌子。别人觉得这书房太狭小了,周有光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⑦周有光走过了沧桑百年,作为上世纪的老人,他却一直跟得上时代潮流,适应新科技,心里也始终装着风云变幻的世界。他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1. (1) 阅读全文,概括周有光取得的两项突出贡献。
    2. (2) 仔细阅读第③段,说说“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一句中的“精神底色”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3. (3) 阅读第④—⑥段,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哪些高贵品格。

  • 8. 阅读兰欣的《母亲的梦话》,完成各题。

      ①她和母亲,一直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是那种温柔细致的母亲,粗糙,邋遢,织不出漂亮的毛衣,说话总像跟人吵架,甚至收拾不好那个小小的厨房。

      ②这些都还不算,她最厌烦的,是母亲的梦话。母亲一睡必说梦话、或激烈地争吵,或愤怒地训斥,或绝望地哭泣,偶尔,也会开怀大笑。母亲说梦话时的声音与白天不同,尖细,凄厉,带着颤音,在静夜里听来,常令她心惊肉跳。从开始记事起,她就常常被母亲的梦话惊醒,所以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一个人睡。但是那套老房子的隔音不好,睡到半夜,仍然会被母亲的声音惊醒。醒后就睁着大眼睛望着漆黑的天花板,无边际的恐惧像黑沉沉的山一样压过来,让她无处可逃。

      ③她不明白,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呢?像同学小文的妈妈,她会给小文梳漂亮的辫子,穿洁白的公主裙,她家的厨房明亮干净而温暖,小文妈妈系着白底碎花的围裙在厨房里轻手轻脚走来走去的样子,简直令她痴迷。有一天晚上下雨,她和小文一起睡觉。临睡觉前,她看见小文妈妈在小文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才轻悄悄地走了出去。那一刻,她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她把脸蒙在被子里,泪水悄悄地流了出来。

      ④她并不奢望母亲能像小文的妈妈一样温柔可亲,只是想,如果听不到母亲的梦话,该有多幸福啊!

      ⑤她开始想方设法地躲避母亲,中学时便开始在学校住宿,尽管她家和学校只隔着一条街。高考前,她不顾父母的阻拦,所有的志愿都填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读大学后,她很少回家,打电话回去,母亲接了,简单的几句问候外,她便陷入沉默。

      ⑥其实那时候,母亲已经改变了许多。父亲告诉她:为了她喜欢喝的排骨皮蛋粥,母亲问了好多人,把需要的调料和步骤用本子记下来,回来一个人躲在厨房,一熬就是一个下午。大学第二年,她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打开,里面是一双毛线织的拖鞋。是小鸡的绒毛一样鲜嫩的颜色,手工稍显粗糙,厚厚的鞋底,她试了一下,脚放进去很舒服妥帖。父亲在信里说,这双鞋是你妈织的东西中最好的一双了,还有很多废品在家里放着,也真难为你妈了,她一直那么笨。

      ⑦大三那年冬天,她得了肺炎。一个人躺在医院里,她想家,想父亲。电话打回去,隔天,竟是母亲风尘仆仆地来了。母亲刚推开门,她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爸呢?”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说:“你爸单位里请不下假来,所以……”

      ⑧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她的脸已硬生生地扭到窗外。她想,为什么母亲要来呢?晚上睡觉怎么办?母亲的梦话,把别人都吵醒了,多难堪啊。

    ⑨清冷的风吹过她的脸,顿时一阵寒意袭来,墙角几棵瘦弱的老树,零星地落下几片叶子,她凝望着灰蓝的天空……

    ⑩因为护士输液时几次都没把针头扎进血管,母亲几乎和那个护士吵起来;母亲把削掉的苹果皮扔了一地,和同病房的人扯闲话,声音仍然那么响……一整天,她心烦意乱。

      ⑪晚上,她一直不敢睡,她想,如果母亲说梦话了,她就马上叫醒她。但是母亲也一直没有睡,后来,她便睡着了。那天晚上她睡得格外安稳,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不见母亲。同病房的阿姨说:“你昨天晚上怎么了?不停地说梦话,你妈一宿都没睡,一直守着你,还不住地跟我们解释,说你小时候受了惊吓落下的毛病……”

      ⑫她站起来,从窗口看到母亲正提着饭盒匆匆往医院赶,灿烂的阳光下,母亲一头的白发亮亮地刺她的眼,突然地,泪就再也忍不住……

    1. (1) 尽管母女之间有距离,母亲还是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地关爱女儿,试概括母亲为女儿做的四件事。
    2. (2) 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她的脸已硬生生地扭到窗外。她想,为什么母亲要来呢?晚上睡觉怎么办?母亲的梦话,把别人都吵醒了,多难堪啊。(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②灿烂的阳光下,母亲一头的白发亮亮地刺她的眼,突然地,泪就再也忍不住……(请欣赏“白发”“泪”两处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3. (3) 有同学认为,本文描写的主要对象是母亲,而第③段写小文妈妈的内容,属于多此一举,没有任何作用,应该删去。但你认为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4. (4) 选文先运用大量的笔墨写女儿对母亲的厌烦,结尾态度发生了变化,在构思上和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一样,都运用了一种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写出这种表现手法,并简析其在两文中的表达作用。

      表现手法:

      表达作用:

      选文:

      《阿长与〈山海经〉》:

三、作文(60分)
  • 9. 在我们的生命力,肯定有这样的声音,虽然没有千般动人,万般柔情,却能如春日细雨般滋润着每一棵刚刚探出脑袋的幼苗,使他们茁壮成长,日益美丽。请以“伴我成长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