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 筹建新中国 B . 实现祖国统一 C . 进行土地改革 D . 恢复国民经济
  • 2. 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中国共产党4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人,中国民主同盟1 人。上述主席、副主席政党构成状况,说明了建国时实行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社会主义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3. 京剧演员梅兰芳说:“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1949年,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   )
    A . 社会制度变化 B . 人民当家作主      C . 土地改革完成 D . 京剧地位提高
  • 4. 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春联“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新中国成立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 港澳回归
  • 5. 下图是最近央视热播剧《跨过鸭绿江》的剧照。

    据此可知,该剧反映的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百团大战 C . 抗美援朝战争 D . 辽沈战役
  • 6.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
    A . 和平卫士 B . 钢铁卫士         C . 党的好战士 D . 最可爱的人
  • 7. 1950年,彭德怀:“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据此可知,彭德怀出兵朝鲜是为了(   )
    A . 帮助朝鲜统一 B . 维护国家安全 C . 解决台湾问题 D . 提高国际地位
  • 8. 下图农民所作所为的法律依据是(   )

    1950年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A . 《共同纲领》 B .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9. 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土地改革(   )
    A .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 . 消灭了地主阶级 C . 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 农民受到的压迫更重
  • 10. 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把握其主要内容。根据下图中的内容,最适当的单元主题是(   )

    单元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3课  土地改革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11.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 .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 . 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D .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 12. “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D . 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
  • 13. 1952年我国钢产量是135吨,煤产量是66亿吨,至1956年,钢产量是447万吨,煤产量110亿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开展土地改革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实行三大改造 D . 开展“大跃进”运动
  • 14. 李某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亲历的活动应是(   )
    A . 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 . 筹备开国大典 C . 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迎接港澳回归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据此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议会共和制 B . 总统共和制      C . 君主立宪制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6.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7. 1954年中药老店北京“同仁堂”响应号召,率先实行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创造性的举措是(   )
    A . 中外合资 B . 赎买政策 C . 无偿没收 D . 政企分开
  • 18. 下列农村政策中,使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人民公社化 C . 农业合作化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 “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等史实,说明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特点是(   )
    A . 在曲折中前进 B . 在改革中开放 C . 在传承中发展 D . 在学习中创新
  • 20. 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 .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 .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 21. 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
    A . 恢复老干部名誉 B . 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C . 扭转混乱的局面 D . 尽力挽回“文革”损失
  • 22. 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共同目的是(   )
    A . 解放农村生产力 B .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C . 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 . 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 23. 1984年3月,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 . 拨乱反正 B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 扩大企业自主权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4.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体现了设立经济特区的(   )
    A . 背景 B . 条件 C . 过程 D . 作用
  • 25.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   )
    A . 十二大 B . 十三大 C . 十四大 D . 十五大
  • 26. 学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将其归纳为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   )
    A . “一国两制”的运用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27. 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的局面。它主要得益于(   )
    A . 民主改革 B . 土地改革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西部大开发
  • 28. 紫荆花开正烂漫,香江潮涌起新航。”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得益于(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 . 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 C . 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D .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
  • 29. 香港、澳门回归后根本的变化是(   )
    A . 主权归属 B . 社会制度 C . 经济制度 D . 生活方式
  • 30. 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梦想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教育发展 B . 中国科技发展 C .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D . 中国外交成果显著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31题6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4分),第34题10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在向我们述说一段历史。

    图1 开国大典         图2 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       图3 香港回归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简述香港回归的时间。
    2. (2) 小史说“通过以上图片可以看出新中国由独立正逐步走向繁荣富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作为一个经济学研究者,感到我们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大转折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摘编自厉以宁《新中国成立60年的三次大转折》

    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0斤

    800斤

    200元

    材料三:1980-2005年深圳经济发展简表

    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100 100-1000 1000-2000 2000-5000
    所用时间 9年 7年 5年 3年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第一次大转折始于1949年”的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小岗村在人均口粮与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经济发展”的特点。
    4. (4) 归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计找指标大幅超额完成。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表(%)

    农业 比例 手工业 比例 工商业 比例
    个体农业 3.7 个体手工业 8.3 私营 1
    农业合作社 96.3 手工业合作社 91.7 公私合营 99

    ——摘编自《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三:三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一五”期间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并概括其指标大幅超额完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4. (4)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建国以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京奥运会,让西方人认识了一个全新中国,但就在30多年前的中国,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足球场都没有,中国经济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GDP(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上升到5%;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由190美元到3180美元的历史性跨越……许多外国人正因为中国巨大的变化,而记住了这个中文词汇改革开放。

    ——摘编自李想《中国符号改变世界》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确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会议名称。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