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1高一下·滁州期中) 《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些做法(    )
    A . 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B . 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C . 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 D . 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
  • 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      述

    出  处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人,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周官》

    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

    《史记》

    A . 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 . 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C . 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D . 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 3. (2017高一上·佛山期中)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 .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4. 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下面为“六条”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

    A . 政府加强对王国的行政管理 B . 朝廷重视对地方的控制 C . 豪强地主势力出现恶性膨胀 D . 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危机
  • 5. 谱牒一般记录家族关系、社会等级等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司选举,必稽谱籍”。唐太宗时期,“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这一变化表明(    )
    A . 宗法制度再度复兴 B . 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 C . 门阀士族势力削弱 D . 中央集权不断的强化
  • 6. (2020高三上·锦州月考) 宋太宗时规定,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宋神宗后又规定进上、诸科等试律令大义或断案,才能授官。哲宗元祐时苏辙曾说:“天下官吏皆争诵律令”。上述信息反映出当时(  )
    A . 行政能力是重要的选官标准 B . 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佛道重大挑战 C . 官制改革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D . 时务策成为科举考试的规定内容
  • 7. (2019高三上·靖宇月考) 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机构

    职能

    主要表现

    理藩院

    管理

    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

    内务府

    保护

    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

    军机处

    控制

    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

    这说明清朝(   )

    A . 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 B . 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C . 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 D . 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 8. (2020高二下·鹤岗期末) 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而“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中枢权力实现了相互制衡 B . 权力运作机制缺乏恒定性 C . 国家机器的效能逐渐衰落 D . 中央集权的强化不断加强
  • 9.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 .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 .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 .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 10. (2019·全国Ⅱ卷)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 .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 11. (2022高二下·定远月考)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写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A . 铁器促进小农生产方式确立 B . 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 . 小农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D . 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 12. 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 B . 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 C . 经济政策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 D . 武帝时期禁止私人从事盐铁产销
  • 13. 据南宋高斯得撰《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人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 农业耕作技术发达 B . 粮食产量迅速提高 C . 经济中心地位稳定 D .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 14. (2021高一上·简阳期中) 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制造技术进步 B . 法家思想影响 C . 政治伦理规范 D . 审美观念变化
  • 15. (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 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南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上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 民间传说史学价值得到验证 B .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得到实证 C . 豆制品在汉代民间基本普及 D . 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 16.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 .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 .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 .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 .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 17.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    )
    A . “说话”成为宋朝世俗文学主流 B . 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C . 城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D . 传统礼教受到较大冲击
  • 18. 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材料反映了当地(    )
    A .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 . 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 C . 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 D . 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
  • 19.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下令“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疏请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朝廷允准。这一变化说明(    )
    A . 政府适时调整外贸政策 B . 明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 地方官员决定政策调整 D .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 20. 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    )
    A . 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 B . 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 C . 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 D . 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
  • 21. 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    )
    A . 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 B . 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 C . 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 D . 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 22. 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    )
    A . 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 .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 C . 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 . 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
  • 23. (2020高二上·合肥期中) 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夫之赞曰:”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据此材料反映了(   )
    A . 儒、佛、道思想间的文明交融 B . 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 C . 宋儒重建儒家信仰的文化自觉 D . 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劣
  • 24. 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 . 汉代儒学的发展 C . 宋明理学的兴起 D . 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小题21分,第26题16分,第27小题15分,共52分。
  • 25.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2. (2)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明代中叶至清末(16世纪至20世纪初),是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最后发展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辉煌成就,并出现了某些新的规模和因素。据记载,明初全国人口有6000万左右,到明末没有多大变化,到了乾隆六年(1741)全国人口为1.5亿左右,而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便增加到3亿,五十年间翻了一番。这一时期,耕地大量拓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有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中出现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一批不仅出租土地,还采用招募雇工,自己直接经营的“经营地主”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到清代,地主自己经营的方式有所减少,而“佃富农”经营方式则有较大发展。从明代后期开始,手工业中,建立在契约关系上的雇佣关系大量出现,到了清代,这种雇佣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临时待雇的机工,成为这种雇佣制的保证。由明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江南地区更有大量的中小市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内贸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着相当程度的发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明中期以后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行千余年的以铜钱纸钞为主的货币制度,逐渐为白银为主的货币制度所取代,这种货币制度的改变,反过来大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商品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新规模、新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规模和新因素产生的原因。
  • 27. 【历史上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古代为解决老百姓“看得起病”,做得最好的是宋朝。北宋积极开办官办药店,提供疗效、价格都有保证的成药。皇帝还用政府令,颁布了《圣惠方》《庆历善救方》《建立济众方》等一批灵验、有效的药方。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这是王安石变法中“医改”方向之一,“市易法”将药品纳入国家专卖。宋真宗时,增加慈善性质的民间医药机构,推广“养病院”。著名文学家苏轼,为北宋的“医改”也做出过贡献。1090年,担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为了控制当地疾病流行,给穷人提供就医方便,创建了“病坊”,1103年由官府接管,易名为“安济坊”。“安济坊”是一种带有平民医院性质的慈善医院。此后,“安济坊”这类平民医院在多地建立,明清也效仿过。

    ——据倪方六《中国古代怎么搞“医改”?》等整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医改”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医改”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