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物理4月教学...

更新时间:2022-05-10 浏览次数:11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单位为V/m的物理量是(   )
    A . 电势 B . 电势能 C . 电场强度 D . 电场力
  • 2. 越野滑雪是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因其路线长被称为“雪上马拉松”。越野滑雪中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
    A . 在研究运动员的滑雪轨迹时 B . 在研究运动员的转弯技术时 C . 在研究运动员滑雪杖的使用技巧时 D . 在研究运动员滑雪板的滑行角度时
  • 3. 处于纸面内的平行直导线1、2中的电流大小分别为I1、I2 , 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导线1、2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共面,但不一定在纸面 B . 导线1、2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在纸面内,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C . 若I1<I2 , 则导线2受到的安培力一定大于导线1受到的安培力 D . 若I1<I2 , 则导线2在导线1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一定大于导线1在导线2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 4. 某三角形的有机玻璃置于水平有机玻璃上,其截面如图所示,一束竖直方向的平行光射向三角形有机玻璃的水平底面。当底面受到图示竖直向下的压力时,三角形有机玻璃中的花纹将发生改变。则(   )

    A . 花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衍射 B . 花纹的改变是因为入射平行光强度的变化 C . 增大压力,花纹的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D . 通过研究受压后花纹的变化,可以推测物体各部位的受力情况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的波动性是多个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B . 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计原子半径的大小 C . 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后,光子的频率将发生变化 D . 在光电效应中,逸出功的大小由入射光的频率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决定
  • 6. 如图甲工人正使用“涂料滚”给墙壁粉刷涂料。如图乙粉刷时工人手持撑杆使涂料滚沿竖直墙壁缓慢移动,若涂料滚在向上缓慢移动过程中对墙壁的压力大小保持不变,则(   )

    A . 涂料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大小不变 B . 涂料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大小变大 C . 涂料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大小变大 D . 涂料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大小变小
  • 7. 车载预碰撞安全系统在工作时,雷达发射毫米级的电磁波,不间断地探测前方障碍物,当检测到安全距离内出现障碍物时,会发出声音警报,同时收紧前排座椅安全带。关于毫米级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波长比声波的长 B . 由原子核的跃迁产生 C . 遇到前方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 . 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 8. “过水门”是由两辆消防车相对喷水形成类似水门的造型而得名,这项寓意为“接风洗尘”的仪式,是国际民航中最高级别的礼仪。如图所示,若水柱轨迹在两相互平行的竖直面内,甲、乙两喷水口的高度相同,甲喷出的水柱最高点更高,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甲喷口处的水速度一定更大 B . 甲喷出的水射得一定更远 C . 甲喷出的水在空中运动时间一定更长 D . 甲喷口处的水柱与水平面的夹角一定更大
  • 9. 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为下一步实现火星采样返回打下了重要基础。已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运行时,探测器到火星中心的最近和最远距离分别为280km和5.9×104km,探测器的运行周期为2个火星日(一个火星日的时间可近似为一个地球日时间),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火星的( )

    A . 半径 B . 质量 C . 密度 D .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10. 静电喷漆是利用高压形成的静电场进行喷漆的技术。其原理如图所示,在给工件喷漆的过程,由喷嘴K喷出的负电雾状油滴经KP间电场加速后,射到置于P处的需喷漆的工件上并附着其上。已知喷嘴每秒喷出油漆1g,电场做功的功率为2000W,不计油滴在K处的初速度,不计重力,则油漆对工件表面的平均压力大小约为(   )

    A . 1N B . 2N C . 5N D . 10N
  • 11. 一电场等势面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A、B、C和D分别为不同等势面上的点,则(   )

    A . 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小 B . C点的电势比D点的高 C . 将电子从D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为15eV D . 将电子从B点移动到C点,电势能减小5eV
  • 12.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线圈均匀密绕,原线圈接220V交流电,标称为“220V,40W”的灯泡的一端与副线圈底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滑片P与副线圈连接。从副线圈底端开始缓慢向上移动滑片P,直至灯泡两端电压为220V,测得灯泡两端电压UL随时间t的变化是一条过原点O的直线,如图乙所示。若流过灯泡的电流为IL , 功率为PL;原线圈中的电流为I1 , 输入功率为P1。则(   )

    A . IL—t图线是一条过原点O的直线 B . I1—t图线是一条过原点O的直线,图线斜率比IL—t斜率小 C . PL—t图线是一条过原点O的曲线,且是抛物线 D . P1—t图线是一条过原点O的曲线,且不是抛物线
  • 13. 如图为“蛟龙”号深海潜水器观察窗截面图,观察窗的形状为圆台,由某透明介质材料制成。一束光垂直CD边射到AC边的中点E,并恰好能在AC边和AB边发生全反射。则该介质的折射率约为(   )

    A . 1.15 B . 1.41 C . 1.50 D . 2.00
二、多选题
  • 14. 激光陀螺能精确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激光器位于正三角形一边正中央,其发出一束激光并能被分成沿相反方向传播的两束激光,两束激光相遇时会产生干涉,利用检测相位差或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测出闭合光路旋转的角速度,进而确定物体的方位。若整个装置绕垂直纸面过中心点O的转轴顺时针转动,则(   )

    A . 激光束A,B的频率可能不同 B . 激光束A比B传播的路程小 C . 随着角速度增大,读取传感器接收到明暗交替的条纹 D . 无论转动的角速度多大,读取传感器始终接收到明条纹
  • 15. 一核电站年发电量约4.5×1010kW·h,发电效率约34%。已知一个铀235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约为200M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每年需要约5×1028个铀235发生裂变 B . 每年铀235亏损的质量约为5.3kg C . 铀235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与铀块的体积有关 D . 为控制裂变反应速度常用石墨、重水和普通水作为慢化剂
  • 16. 如图所示,波源O沿y轴作简谐运动,形成两列简谐横波,一列波在介质Ⅰ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另一列波在介质II中沿x轴负方向传播。t=0时波形如图,此时两列波分别传到x1=6m和x2=-4m处。t=1s时质点M位移不变,振动方向相反,已知波源振动周期大于0.4s。则(   )

    A . 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B . 两列波传播的周期之比为3∶2 C . 波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为 D . 的质点与M质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
三、实验题
  • 17. 图1为“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小车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可以由打点纸带测出,功的具体数值可以不测量,由此探究小车合外力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 (1) 实验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补偿小车受到阻力的影响,理由是
    2. (2) 在某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上选取8个计数点,如图2所示,第一个打点记为计数点0,除计数点0、1间外,其余两相邻计数点间均有四个打点未画出,则打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5=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取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为x,以v2为横坐标,x为纵坐标,作出x—v2图像,除计数点5外,其余各点已经标在图3中,请在答题卷的坐标纸上标出计数点5,画出图线并求出该图线的斜率k=。[选用重物质量m,小车质量M,重力加速度g,细线牵引力T、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代表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字母的单位均已为国际制单位)]。

  • 18.       
    1. (1) 图1是一款可以直接接在手机上的电风扇,某同学拆下电风扇,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欧姆“×1”挡,调零后按正确操作将表笔接在风扇的接线柱上测量,一次叶片转动,另一次设法使叶片不转,两次电表读数如图2、3所示,则(选填“图2”或“图3”)为叶片转动时的读数。根据测量得出电风扇的电阻大约是Ω。

    2. (2) 该同学按图4所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无论在什么位置,发现电流表指针均几乎没有偏转。为了检查电路故障,闭合开关,将变阻器滑片滑到某一位置,把多用电表的黑表笔接在电路中的a点,再将红表笔依次接在电路中b、c、d点。

      ①如图5所示,多用电表选择开关应置于(选填“甲”或“乙”)图所示位置。

      ②正确选择电表开关后,黑表笔接a点,红表笔依次接b、c、d时,指针偏转情况分别是“不偏”、“偏”和“不偏”,则可判断导线(选填图中导线序号)存在故障。

      ③排除故障后进行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电风扇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则电风扇输入电压为1.00V时,该风扇的输入功率大约是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 19. 图1为冰壶比赛场地示意图。某次比赛中,运动员携带质量m=20kg的冰壶一起从起踏器处以v0=6m/s的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至投掷线处,释放冰壶,此时冰壶速度v=2m/s。为了使冰壶停止位置尽量靠近营垒圆心O点,队友可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来控制其运动情况(如图2所示)。已知起踏器和投掷线之间距离l=8m,用毛刷擦冰面前和后冰壶与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8×10-3和μ2=4×10-3 , 投掷线与O点的距离s=30m,冰壶可视为质点。

    1. (1) 冰壶到达投掷线前,其受到的合外力F的大小;
    2. (2) 释放冰壶后,若队友未擦冰面,则冰壶静止位置离O点的距离L1
    3. (3) 释放冰壶后,若冰壶运动一段距离后队友持续擦冰面直至冰壶恰好静止于O点,则擦冰面的长度L2
  • 20. 如图所示,一弹射游戏装置由安装在水平台面上的固定弹射器、水平直轨道AB,圆心为O1的竖直半圆轨道BCD、圆心为O2的竖直半圆管道DEF,水平直轨道FG及弹性板等组成,轨道各部分平滑连接。已知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0.01kg,轨道BCD的半径R=0.8m,管道DEF的半径r=0.1m,滑块与轨道FG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其余各部分轨道均光滑,轨道FG的长度l=2m,弹射器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Epm=0.5J,滑块与弹簧作用后,弹簧的弹性势能完全转化为滑块动能,滑块与弹性板作用后以等大速率弹回。

    1. (1) 若弹簧的弹性势能Ep0=0.16J,求滑块运动到与O1等高处时的速度v的大小;
    2. (2) 若滑块在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第1次经过管道DEF的最高点F时,滑块对轨道弹力FN的最小值;
    3. (3) 若滑块在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且最终静止在轨道FG中点的右侧区域内,求弹簧的弹性势能Ep的范围。
  • 21. 如图所示,间距l=0.5m的两平行金属导轨AD和EH水平放置,其左端A、E两处用一小段绝缘材料与间距也为l,倾角θ=37°的倾斜导轨AA1、EE1平滑连接。倾斜导轨上端A1、E1接一电阻R0=0.5Ω。区域Ⅰ、Ⅱ、Ⅳ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1T,区域Ⅲ宽度d=0.5m,金属杆2静置于磁场边界CG的右侧附近。现将静置于倾斜导轨上的金属杆1,施加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使其沿倾斜导轨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运动至刚过AE处时撤去F,此时杆1的速度大小v0=12m/s,并最终停在区域Ⅲ的中点位置,而杆2仍在区域Ⅳ中。已知杆1电阻R=0.5Ω,其余电阻均不计,两杆质量均为m=1kg。杆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处在区域Ⅰ、Ⅱ、Ⅲ中的导轨与杆的动摩擦因数均为µ=0.75,在区域Ⅳ中的导轨光滑。

    1. (1) 求杆1刚过AE处时的加速度;
    2. (2) 若加速度a已知,则求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
    3. (3) 若杆1穿过整个区域Ⅱ用时 , 求杆1刚穿过区域Ⅱ时,杆2的速度大小。
  • 22. 如图是某研究小组设计的探测宇宙空间粒子的装置截面图,间距为d的平行金属极板a、b之间存在着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B1=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极板a、b之间电压可在范围内调节。探测区域(包括区域Ⅰ和区域Ⅱ)内存在着两个磁场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2(大小未知)且可同步调节。已知两平行板C、D间距为4d,MN为板C、D的中心线,在板D内侧表面放置长为9d,厚度不计的探测板PQ,其中点与极板a、b的中心线相交于O点。以O为原点,沿D板建立x坐标轴。现有一束比荷均为k的正、负粒子平行极板a、b射入,假设只有沿直线通过极板a、b之间的粒子才能进入探测区域,忽略粒子的重力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1. (1) 若U=2kB2d2 , B2=B,有一正粒子平行且靠近极板a表面进入探测区域,求该粒子打在探测板上的位置x;
    2. (2) 要使所有进入探测区域的正粒子都能打到探测板上,求B2的最大值Bm
    3. (3) 要使所有进入探测区域的正、负粒子都能打到探测板上,且正粒子和负粒子打在探测板上的区域不重叠,求B2的取值范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