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质检...

更新时间:2022-04-30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 1. 《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    )
    A . 华夏族的形成 B . 中国王朝的产生 C . 世袭制的确立 D . 分封制的实行
  • 2. (2022七下·泾阳月考) 山戎(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这反映出齐桓公的征伐(   )
    A . 导致了山戎的灭亡 B . 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C . 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D .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 3. (2022七下·泾阳月考) 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这体现的是(   )
    A . 儒家“仁政”思想 B . 法家“法治”思想 C . 墨家“兼爱”思想 D . 道家“无为”思想
  • 4. (2022七下·泾阳月考) 据《汉书》记载,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战士作战每杀死一人赏赐一级的爵位。这一措施(   )
    A . 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B .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C . 激化了社会矛盾 D .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 5. (2022七下·泾阳月考)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分别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导致“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 . 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 . 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 .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D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 6. 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之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要赠送大量粮食和布匹。到汉武帝时,开始大举反击匈奴。西汉对匈奴政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 . 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局稳定 C . 西汉国力的逐步强盛 D . 卫青、霍去病作战的勇猛
  • 7. 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军头裹黄巾,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材料中的“民变”(    )
    A . 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地位 B .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C . 使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D . 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形势
  • 8. “三路军阀在赤壁之战之后,实力便已趋于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各方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天下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 . 三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分裂的状态 B . 三国时期,经济发展促进局部统一 C . 三国时期,局部统一利于社会稳定 D . 三国时期,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 9. 如图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的形势图,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    )

    A . 防止水患侵袭 B . 躲避犬戎势力 C . 充实北方边防 D . 加强中原统治
  • 10. 如图人物生活于南北朝时期,曾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该“人物”是(    )

    A . 祖冲之 B . 顾恺之 C . 贾思勰 D . 华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8.0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灭六国后,在关中和关东大造宫殿,共有七百余所,又在骊山造陵墓,陵高五十余丈,方圆五里多。秦时人口约有两千万,在秦统治的十多年中,每年都要有二百万以上的丁男被征发。文献记载,秦朝的肉刑、死刑种类多达二十余种,徒刑的名目繁多,一人犯罪,株连亲属、邻居,处刑后要长期为“刑徒”。

    --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和他的许多文臣武将,绝大多数都是在反秦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物,即所谓“布衣”,汉初朝廷形成了后世称道的“布衣将相之局”。汉高祖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士兵复原还乡从事生产;把卖身作为奴隶的人恢复为平民;把田租的税率规定为十五税一。

    材料三:东汉自冲帝以至桓帝的中叶都是外戚的天下。到桓帝中叶以后,宦官诛灭了外戚,大汉的天下,又落到自己家奴的手中。从外戚政治到宦官政治,其意义只是宣告贪官污吏的换班而已。

    --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暴政导致了哪一起义的爆发?
    2. (2) 材料二中汉高祖颁布的“一系列诏令”反映出汉初实行怎样的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怎样的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局面产生的影响。
  • 18.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交融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营西域]:

    材料一: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西汉时称乌垒城,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域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城“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开发江南]

    材料二:秦汉时期,广大的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火耕水褥”、“人无牛犊”的落后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口大量移入和汉族政治中心南迁,广大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然成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其繁荣程度堪与西汉关中地区相比。

    --摘编自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民族融合]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形成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 (1) 材料一中的“西汉正式在此设官”指的是哪一官职的设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官职的设立产生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秦汉到南朝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产生的历史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