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04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jí的钻探,有如向地qiào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pài的优秀诗人【乙】大勇的革命烈士。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2. (2)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逗号    【乙】顿号 B . 【甲】分号    【乙】顿号 C . 【甲】分号    【乙】逗号 D . 【甲】逗号    【乙】逗号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雄安是否有发展的持续性,关键是能承接首都的资源溢出。 B . 全新智能车速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驾驶员不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超速。 C . 陈岩石演讲时,想起了很多过去的往事。 D . 朝鲜于日前举行了盛大阅兵式,多款新型导弹惊艳亮相。
  • 3.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曾经”“简直”“才”皆是副词。 B . 介词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表示对象、方向、地点、时间等,“关于”“按照”“忽然”都是介词。 C . 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句中加点词“因为”是连词。) D . 我们要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崇拜这位英雄。(这是一个排比句。)
  • 4. 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然不以为然 B . 他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还带病参加集体活动,实在可歌可泣 C . 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生出无限感叹。 D . 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 ,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 5.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 (1) ,赏赐百千强。
    2. (2) ,寒光照铁衣。
    3. (3) 当窗理云鬓,
    4. (4) 雄兔脚扑朔,
    5. (5) 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始终是息息相关的,面对国难,木兰选择了“”,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老病在孤村的陆游梦中“”。
  • 6. 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学习了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后,崇实学校七年级(1)班开展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加吧!

    1. (1) 【活动一:标语设计】

      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出一条活动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 (2) 【活动二:美文鉴赏】

      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请你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完成仿写。

      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

    3. (3) 【活动三:栏目策划】

      你们小组决定出一期以“歌颂祖国”为主题 手抄报。在规划手抄报内容时,你们组的同学设计了“壮美河山”“英雄人物”等栏目。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以丰富手抄报的版面内容。

      栏目一:

      栏目二:

    4. (4) 崇实中学全体同学参观了泰州白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同学们对海军诞生历史很感兴趣,想让纪念馆解说员介绍一下,如果你是崇实中学团委书记王静,该如何向解说员提出请求?(要求:语言连贯、得体)
二、阅读理解
  • 7. 阅读北宋·宋祁的《木兰花》 , 完成问题。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①宋祁(998—1061),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木兰花:词牌名。这首词当时誉满词坛,作者因此被称为“红杏尚书”。②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③肯爱:岂肯吝惜。④且:暂且。

    1. (1) 词的上片中概括诗人游春整体感受,并领起下文的一句是
    2. (2)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闹”字极传神,试作赏析。
    3. (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当涉猎

      ②乃始

      说肃曰

      ④计可不豫定

    2.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肃于是越席就之

      A . 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B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 . 曲肱而枕之(《论语》) D . 长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3. (3)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两处)。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5. (5) 比较两篇短文,说说它们在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时侧重点有何不同以及吕蒙的故事对你的启示。
  • 9. 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练习。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 (1) 选文第一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第7段写景的观察点是,暗示了老山界山路、山势的特点是
    2. (2) 选段中两次提到了火把,两处“火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解。
    3. (3) 在爬山的过程中,作者除了对老山界的描绘,还加入了红军队伍中的谈笑。这处细节描写有什么用意?
    4. (4)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 .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 . 《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 .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5. (5)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主要内容。

      中新网桂林6月11日电  (赵琳露  唐梦宪)6月11日晚,广西兴安县千名党员手持火把,“重走长征路、翻越老山界”,重现陆定一在《老山界》一文中描写的“之”字形火把队伍的壮观画面。随后,党员们左手举火把,右手握拳举起,重温入党誓词。

  • 10. 阅读包利民的《背负一个春天》(有删改),完成小题。

    ①在我们的小兴安岭,春天来得晚,走得快。当中原大地已经酷暑难耐,这里的各种花儿才次第开放。然后雨飞花飞,柳絮飞,春天就过去了,它就像在背后推着我们,我们便走进一个依然短暂的夏天。

    ②被时光这样赶着往前走,有时候就会感觉,真的是身后背着一个季节走向下一个季节。就像在长路上跋涉的我们,也背负着许多东西。在这个世间,没有一种负荷不是沉重的,就像我们背负着一个春天的明媚和希望,那份重量,温暖而使人不自觉地前行,走进一个繁盛的季节。

    ③很多年前,小镇上有一户人家,姐弟二人,都不超过十岁。他们的母亲喜欢花草,园子里便种满了花,每到晚春,园中便一片灿烂。之前的日子,经常看见两个孩子或栽或种,或浇或修,脸上的笑被汗水洗得明净而温暖。闲暇无课的时候,两个人便在园子里剪下一些花枝,摆放在一个很大的柳条筐里,然后,他们用一根木棒抬着,步行去八里地外的县城叫卖。

    问,那么远的路,累吗?闻着香味,不觉得累了。卖花儿做什么?挣钱。挣钱又做什么呢?给妈妈买药。妈妈好了以后呢?妈妈好了就可以种更多的花。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卖花!挣好多钱,买带更大园子的房子,种更多的花,我妈最喜欢花了,一定高兴极了。

    ⑤那些随花香飘散的话语,却在我心底生根。梦想都如花般美好,无所谓伟大渺小,梦想的重量,其实是最美的动力。

    ⑥后来读李清照的那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只这一句,就让我想起当年的姐弟俩。许多年过去,他们简单而美好的梦想,想必不会在岁月里改变了模样。依然芬芳着,在春天里,在清澈的心里。

    ⑦我更喜欢看一个背着孩子的母亲,匆匆走在路上。或许我们都曾在母亲的背上,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母亲却从不嫌累。对于母亲来说,孩子是希望,是甜蜜的负担。(   ),(   )多远多久的路,母亲(   )能走下去。

    ⑧我更动容于一个场景,大地上,一个小女孩背着一个更小的男孩,很艰难地走着,一边走,一边给小男孩讲故事,小男孩在姐姐的背上时不时地笑着。姐姐背着弟弟,同样不嫌累,而且会细心地呵护,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⑨母亲和姐姐,背上背着的,是孩子,是弟弟或妹妹,是一份爱,是一种最本真的情感。所以不管多难行的路,都挡不住脚步,不管多瘦弱的身躯,都能支撑起那份爱。

    ⑩有时候,早晨去送孩子上学,看着她们背着大大的沉重的书包,便会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和期望。在未来那么长远的路上,我希望她们背负着的,是一种热爱,就像那个装满鲜花的担子,就像那个充满生机的春天。

    (《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5期)

    1. (1) 文章第③—⑧段围绕“背负”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 (2) 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第⑦段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为……虽然……但是…… B . 因此……即使……也…… C . 所以……不管……都…… D . 但是……只有……才……
    3. (3)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背负一个春天”中的“春天”有哪些含义。
    4. (4) 说说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 (5)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比较文章第④段和链接材料在人物描写方法上和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人物描写方法上的不同点:

      写作意图的不同点:

三、作文
  • 11. 作文

    请以“那一次,我真的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补全文题,然后作文;②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