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2022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30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经过一段时期的语文旅行,我们发现语文学科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ér bù shě的精神;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wàn zhàng kuáng lán的气势;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意志是那样的jiān rèn和刚强;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到作者对这关东原野ɡèn ɡǔ不变的热爱。

  • 2. 根据课文默写
    1. (1)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2. (2) 故园东望路漫漫,。(《逢入京使》岑参)
    3. (3)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韩愈)
    4. (4)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5. (5) 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6. (6) 古代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直接抒发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7. (7) 《木兰诗》 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3. 解释下列加点加点字

    以军中多务             见往事

    赏赐百千                 关山若飞

  • 4.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春暖花开,听说明天要去要春游了,一些学生上课都心不在焉了。 B . 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在大庭广众之下,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演讲。 C . 雾霾肆虐,扑朔迷离的足球场让我们不得不终止了足球赛。 D .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5.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B . 坐电梯时,乘客一定要握扶手,切忌不要打电话、玩手机,以免出现紧急情况来不急反应。 C . 南京的新冠疫情再度局部爆发,有些地方每天新增病例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很多人不执行政府的职责政策、还喜欢聚会、外出不带口罩而造成的。 D . 《邓稼先》一文深情地讲述了邓稼先对工作极端负责、忠厚平实为国奉献的光辉形象。
  • 6. 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 B . 《土地的誓言》一文写作时间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抒发了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悲哀之情。 C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 7. 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遵义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2. (2) 请你针对以下发言,给在场的校长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向校长提建议:

  • 8. 阅读下面的《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A的先生,太太,二太太,当出门的时候都打扮得极漂亮,可是屋里院里整个的像个大垃圾堆。祥子看着院子直犯恶心,所以只顾了去打扫,而忘了车夫并不兼管打杂儿。院子打扫清爽,二太太叫他顺手儿也给屋中扫一扫。把屋子也收拾利落了,二太太把个刚到一周岁的小泥鬼交给了他。

    ②B处处很干净,连下房也是如此,饭食不苦,而且决不给下人臭东西吃……太太叫他给小孩儿去买丸药,她必多给他一毛钱,叫他坐车去,虽然明知道他比谁也跑的快……所以他喜欢在这儿。选文是祥子两次拉包月的经历。请写出 A、B分别是哪两户人家?并请根据两段选文分析祥子“喜欢在这儿”的原因。

    A 是,B 是。祥子“喜欢在这儿”,是因为

二、阅读理解(35分)
  • 9. 诗歌赏析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释】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 (1) 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
    2. (2)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10. 课外文言文阅读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注释】①牸牛:母牛。②孳zī:繁殖。③庵:小草屋。

    1. (1) 下列选项中“以”与“以衫蒙其头”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 母以告允济 B . 盖以诱敌 C . 蒙辞以军中多务 D . 自以为大有所益
    2.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将异居     ②言所以

               ④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

    3. (3)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②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

    4. (4) 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 11.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 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 (1) 请阅读选文③—⑬段,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

      →     →      →    → 疯狂 

    2. (2) 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品析)

      ②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进行品析)

    3. (3) 请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4. (4) 文章以“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12.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