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28 浏览次数:9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下图为西周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记载了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后,赐予夨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内容。据此可知,该青铜器可以成为研究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   )

    A . 禅让制 B . 内外服制 C . 分封制 D . 中外朝制
  • 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B . 华夏文化认同尚未形成 C . 学术思想大放异彩 D . 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
  • 3. “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下列说法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有(   )
    A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D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4.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下列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表述正确的有(   )

    ①设护乌桓校尉    ②设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③设西域都护府    ④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5.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该赋税制度(   )
    A . 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征收赋税的标准 B . 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C . 按人丁、财产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D . 于北魏时期开始实施
  • 6. 《宋史》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 交子在宋朝发挥着主币的作用 B .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 . 交子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 交子仅限于四川地区使用
  • 7. 《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荨,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
    A . 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 . 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C . 官府需求刺激运河修建 D . 长途贩运贸易十分繁荣
  • 8.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由此可知明朝内阁( )
    A . 具备与隋唐宰相相同的权力 B . 已拥有明朝最高决策权 C . 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D . 能够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 9. 明朝洪武初年,在南京玄武湖湖心岛修建了9间库房,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明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的禁地。明朝政府如此重视“黄册”,是为了(   )
    A . 缓和社会矛盾 B . 抑制土地兼并 C . 便利征发赋役 D . 确保社会安定
  • 10. 下图为明朝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明朝修建长城主要为了防范突厥骑兵袭扰 B . 明朝曾在宁夏、甘肃、延绥等地开放马市 C . 明朝在东北设都司、卫、所,管理蒙古族 D . 明朝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 11. 明代弘治年间,苏州府的盛泽形成村落,居民五六十家。嘉靖年间成为市集,居民达到数百家,以绫绸为业,随着绫绸业的发展,“日繁民齿,声文过昔”。这说明(   )
    A . 工商业市镇的经济繁荣发展 B . 盛泽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 C . “工商食官”格局逐渐突破 D . 人口增长推动区域分工的形成
  • 12. 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考课”。下列制度属于清朝考课外省文官的是(   )
    A . 大计 B . 考察 C . 通考 D . 京察
  • 13. 19世纪中叶,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不包括(   )
    A . 招揽传教士来华传播西学 B . 设立京师同文馆 C . 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 . 引进和翻译西方书籍
  • 14.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在陈旭麓看来戊戌变法(   )
    A . 挽救民族危机 B . 建立民主政治 C . 引领思想启蒙 D . 实现富国强兵
  • 15.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
    A . 杜绝了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 B . 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 C . 解决了食物供需之间的矛盾 D . 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 16.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政流血,公真第一人!”是孙中山在宋教仁遇刺后为其所写的挽联,正是因为宋教仁先生的英年早逝,新生民国的命运拐了一个大大的弯,针对“宋教仁遇刺”,国民党发动了(   )
    A . 护国战争 B . 二次革命 C . 武昌起义 D . 北伐战争
  • 17. 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下列交通发展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   

    ②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③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④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行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②①③
  • 18.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做出这一规定是基于(   )
    A . 国内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实现 B . 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强烈愿望 C .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现实 D . 各民族聚居情况及文化的特点
  • 19.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正式建交    ②中日正式建交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②①④
  • 20. 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
    A . 气候因素导致农业出现 B . 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C . 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 D . 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
  • 21. 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股“海上民族”迁徙的浪潮。受这股移民浪潮冲击而走向瓦解的国家是(   )
    A . 古巴比伦王国 B . 赫梯帝国 C . 亚述帝国 D . 波斯帝国
  • 22. 南美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印加文化,下列不属于印加文化成就的是(   )
    A . 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系统 B . 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C . 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D . 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 23. 史诗是以民间传说故事及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下列全部属于史诗的一组著作是(   )

    《吉尔伽美什》、《摩诃婆罗多》、《万叶集》

    《荷马史诗》、《罗摩衍那》、《伊戈尔远征记》

    《荷马史诗》、《梨俱吠陀》、《万叶集》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梨俱吠陀》、《伊戈尔远征记》

    A . B . C . D .
  • 24.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英王此举(   )
    A . 掀起了西欧宗教改革的浪潮 B . 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C . 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激化了议会与国王间的矛盾
  • 25.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下列有关美洲国家的印第安人人口分布现状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 秘鲁——印第安人数量相对较少 B . 海地——印第安人几乎难觅踪迹 C . 美国——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 D . 墨西哥——印第安人与其他族裔通婚形成混血人种
  • 26. “16世纪以后,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传统地中海国家成了新航线图上的边远地区。新的贸易港口成为更有活力的金融、贸易和生产中心。”材料所指的新的贸易港口可能是(   )
    A . 热那亚 B . 威尼斯 C . 阿姆斯特丹 D . 君士坦丁堡
  • 27. 下表为前往东印度的欧洲船只的舾装(舰船下水后的机械、电器、电子设备的安装)情况(单位:艘)。据此可知(   )

    年份

    葡萄牙

    荷兰

    英国

    法国

    丹麦

    1500-1549

    476

    1550-1599

    260

    1600-1649

    272

    656

    286

    24

    23

    1650-1699

    124

    1114

    525

    131

    35

    1700-1749

    112

    1662

    734

    367

    87

    1750-1799

    72

    1289

    1131

    933

    161

    合计

    1316

    4721

    2676

    1455

    306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 国际贸易格局竞争日趋激烈 C . 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D . 荷兰的殖民优势在逐年增强
  • 28. 某位学者曾这样评价美国的一项制度:“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美国的这一制度(   )
    A .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 保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 C . 催生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 D . 三分权力实现了分权制衡
  • 29. 19世纪以来,欧洲许多城镇兴建大型图书馆,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经济繁荣消除了教育隔阂 B . 工业革命转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C . 工业革命改变了生活方式 D . 人们的文化素养普遍得到提高
  • 30. 《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这一规定,体现了美国文官制度的(   )
    A . 择优录取原则 B . 职务常任原则 C . 政治中立原则 D . 论功晋升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圜也。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礼记·经解》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

    ——[德]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

    材料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14.10.20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儒、法两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结合所学指出其中哪一流派的主张更符合战国时期统治阶级的需要,并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宾格勒关于法律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时间,并阐明其意义。
  • 32.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医书文体以问答体为主。许多书籍,如《脉法》、《黄帝内经》等,并不是当时人所写的,往往是后人依靠前人留下的文献、传说编写的……由于长期依赖和崇拜经典,致使医书缺乏创新和提高的动力。

    ——摘编自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

    材料二: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然而,近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由于国民政府在引入西方社会和文化制度的同时,错误地认为中医不合乎科学,对中医采取了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在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下,西医对人体的认识、疾病的原因、预防和治疗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传入中国,使传统的中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根据历年统计公报,1990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185.69亿元,占当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的24.99%,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383.09亿元……此外,为了给政府行为提供有效的法律规范,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从行政管理进入法制管理。

    ——摘编自王胜利《新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成就》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医学书籍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帝内经》。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医学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例举17世纪英国在生理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 33.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保存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宏伟的吴哥建筑充分证明了印度文化传统在东南亚的影响。从9世纪起,高棉国王开始在吴哥通王城建立首都。在来自印度的婆罗门顾问协助之下,国王将城市设计为印度教世界秩序的缩小映像。……当12世纪和13世纪高棉人渐渐接受佛教时,佛教寺庙被添加进这个建筑群中,而原有的印度教设计结构并未改动。

    ——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建筑的主要特征。从建筑风格角度简析两处建筑的历史关联性。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的时间。概述吴哥建筑所体现的印度文化传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