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5-06 浏览次数:6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传统工艺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糖画 B . 剪纸艺术 C . 泥塑 D . 烧制陶瓷
  • 2. 下列标志,表示节约用水的是(   )
    A . B . C . D .
  • 3.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牛肉富含蛋白质,番茄富含维生素 B . 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 C .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D . 缺铁会引起贫血
  • 4. 将厨房中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 菜子油 B . 食盐 C . 味精 D . 食醋
  • 5.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B . 氧气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C . 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它们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 6. 农作物在缺氮的情况下,生长迟缓、叶色发黄。这时需施用的化肥是(   )
    A . KCl B . CO(NH22 C . K2SO4 D . Ca(HPO42
  • 7. 下列有关安全问题的说法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室内起火时应该打开门窗 B . 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 . 可燃物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 . 在森林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
  •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连接仪器 B . 熄灭酒精灯 C . 测量溶液pH D . 振荡试管
  • 9. 下列为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pH范围

    0.9~1.5

    6.6~7.1

    7.35~7.45

    6.6~7.6

    液体

    胃液

    唾液

    血浆

    乳汁

    A . 胃液 B . 唾液 C . 血浆 D . 乳汁
  • 10.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篮球久置会变瘪——分子体积变小 B . 水在0℃时结冰——分子不再运动 C . 氧气在加压时易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 11. 如图为溴(B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溴原子核内有35个质子 B . 溴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C . 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 . 溴化钠的化学式为Na2Br
  • 12. 云南个旧被称为“世界锡都”,锡和锡合金在现代国防、现代工业、尖端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锡属于金属元素 B . 锡的元素符号是Sn C . 锡的原子序数为50 D . 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
  • 1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 .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C .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4.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医院使用来苏水进行杀菌消毒,来苏水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对甲基苯酚(化学式为:C7H8O)。下列有关对甲基苯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甲基苯酚由16个原子构成 B . 对甲基苯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对甲基苯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1 D . 对甲基苯酚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15. 甲酸具有腐蚀性,如图是甲酸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B . 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C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6.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 提纯KCl(含杂质MnO2 B . 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C .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7.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蚕丝和羊毛

    灼烧,闻气味

    B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D

    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

    先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如图为a、b、e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c B . 30℃时,将10gb放入50g水中,得到60g溶液 C . 将等质量的a、b、e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 D . a、b、c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
  • 19.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的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若甲是一种盐,乙、丙、丁可以都是碱 B . 若甲是氯化钡,乙可以是盐酸 C . 甲、乙可以是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D . 上图所示转化关系最多可同时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 20.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个数为(   )

    ①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0g水

    ②粗盐通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的处理,得到纯净的盐

    ③不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MgCl2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FeCl3溶液、NaNO3溶液

    ④如图1所示,锥形瓶中有固体A,胶头滴管有液体B,能使气球膨胀的A、B物质组合可以是生石灰和水、氢氧化钠和水、锌和稀盐酸、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硝酸铵和水

    ⑤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铜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填空题
  • 21. 化学用语是表达化学思想的专门语言。
    1. (1)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银元素

      ②2个氢分子

      ③2个氧离子

      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2) 写出下列数字的含义

      ①2OH-中“2”的含义:

      ②NO2中“2”的含义:

  • 22.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 (1) 地下水在净化的过程中加入活性炭起作用。为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将等量的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地下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现象。生活中常通过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 (2) 保护地下水,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 . 废旧电池回收集中处理 B .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C .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D . 农业上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3. (3)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结束后,理论上管a和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管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②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组成的。

  • 23. 金属材料的使用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下为部分常见的金属矿石:

      矿石名称

      赤铁矿

      孔雀石

      辉铜矿

      铝土矿

      白钨矿

      图样

      主要成分

      Fe2O3

      Cu2(OH)2CO3

      Cu2S

      Al2O3

      CaWO4

      ①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是工业炼铁、炼铝重要的金属矿石,请判断Fe2O3和Al2O3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金属如铁块可以压成铁片,抽成丝,是利用了金属的性。

      ③我国古代曾用“湿法炼铜”、“火法炼铜”。“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火法炼铜”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铜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请写出“火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④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有:防止金属腐蚀、金属的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

    2. (2) 用实验能证明Zn、Cu、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____。
      A . FeCl2溶液、Zn、Cu B . ZnSO4溶液、Cu、Fe C . ZnSO4溶液、CuSO4溶液、Fe D . ZnSO4溶液、FeCl2溶液、Cu
    3. (3) 将质量为mg的锌粉和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____。
      A . 此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两个反应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一定不含锌离子 C .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只有铜 D . 向滤渣中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4. (4) 已知一包铁粉中含有两种杂质,小明同学取11.2g该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g氢气。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____(填字母)。
      A . Mg和Zn B . Mg和Cu C . Al和Zn D . Zn和Cu
三、科普阅读题
  • 24. 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1. (1)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的字母填空:

      A.盐酸             B.熟石灰             C.烧碱             D.小苏打

      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②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③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④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

    2. (2) 阅读下列短文,并结合图1和表1回答问题:

      2022年2月2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火炬“飞扬”传递过程中,不怕大风、不惧严寒。“飞杨”总重量1.1kg,能抵抗-40℃的低温,防水性能良好。“飞扬”火炬外壳采用碳纤维材料来代替传统的金属材料,轻而强是碳纤维最大的特点,其密度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6~7倍。“飞扬”采用的是氢燃料,该设计体现了绿色办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图为充分燃烧1kg天然气、煤和氢气所产生的CO2和SO2 , 气体的质量,表为相同条件下,1g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燃料

      天然气

      氢气

      热量(kJ)

      55.9

      29.3

      143

      ①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而冬奥会的“飞扬”火炬采用的氢燃料相比于化石燃料的优点是(一条即可)。

      ②火炬外壳材料采用的碳纤维属于(填“金属”或“复合”)材料。

      ③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办奥理念的是(填字母)。

      A.奥运村食堂提供聚乳酸生物可降解餐具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奥运场馆

      C.颁奖采用永不凋谢的绒线花

      D.为增加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四、综合题
  • 25. 高氯酸(HClO4)可用于生产高氯酸盐、人造金刚石提纯、电影胶片制造、医药工业等方面。工业上用以下工艺流程生产高氯酸,同时得到副产物亚氯酸钠(NaClO2)粗品。

    已知:NaH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 (2) “冷却、过滤”的目的是
    3. (3) 反应器Ⅰ中反应物以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发生反应,且产物中还有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图甲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用E装置收集时,验满方法为
    3. (3) 选择图乙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化学式为K3[Fe(C2O43]·3H2O,某小组为探究其热分解产物(除水外),按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

      ②装置中B、C、D的作用分别是。(填字母)

      A.检验CO2、吸收CO2、吸收水分

      B.吸收CO2、检验CO2、吸收水分

      ③请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 小丽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她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①甲试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②当观察到甲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时,说明甲试管中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③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2. (2) 实验结束后,小丽同学将三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沉淀明显增多,静置后上层液体呈红色,为了探究废液缸中上层液体的溶质成分,小丽同学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中上层液体的溶质成分有哪些?(酚酞除外)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NaOH

      猜想二:NaCl、NaOH、BaCl2

      猜想三:

    3. (3) 【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小丽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表的填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

      猜想三成立

    4. (4) 【反思】废液缸中的沉淀成分是(写出化学式)。
五、计算题
  • 28. 为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0g稀盐酸加入到盛有25g石灰石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不溶于水),反应后烧杯内物质质量为116.2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试计算:
    1.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 (2)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