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2-04-27 浏览次数:1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D .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 2. 歌曲是流动的历史,能够反映特定的历史事件。下列歌词与历史事件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北伐战争 B .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抗日战争 C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D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
  • 3. (2016八下·六合期末) 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 . 新中国的成立 D . 抗日战争胜利
  • 4. 2020年,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受到人们的好评。下列人物的事迹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是(    )
    A . 左权 B . 黄继光 C . 邱少云 D . 彭德怀
  • 5. “它的胜利,是在对方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特别是完全掌握着制空权的条件下取得的,打破了该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世界对这个刚从废墟中建立的国家多看几眼。”材料中的“对方”应是(    )
    A . 日本 B . 印度 C . 苏联 D . “联合国军”
  • 6. 对下面这组图片,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抗美援朝,表明中国军队的强大 B . 抗美援朝为中国赢得了尊严及60多和平发展,接英灵回家彰显我国力强盛 C . 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的发展历程 D . 接抗美援朝英灵回家是美国对韩国施压的结果
  • 7.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材料最适宜评述土地改革的(    )
    A .   背景 B . 时间 C . 过程 D . 结果
  • 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以下对两次“分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 . 都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 都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 9. 学习了《三大改造》一课后,史海聆潮网站组织同学们对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的最大区别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下面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 受到农民的欢迎 B . 对所有制进行了改变 C .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 10. (2016九下·临沂期中)

    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1. (2020八下·如皋月考) 下表是“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A . 轻工业 B . 农业 C . 交通运输业 D . 重工业
  • 1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3.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 实行股份制 B . 廉价收购 C . 赎买政策 D . 真理标准的讨论
  • 14.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 . “一五”成就 B . 三大改造 C . 平均地权 D . 国有企业改革
  • 15. 下面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表。从中可以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
    时间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 .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完全确立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 .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已经消亡 D . 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占主体
二、改错题(本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2小题,21题10分,22题14分,共计34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 (1) 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
    2. (2) 材料一中修改宪法草案充分说明了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材料二中的这部宪法为什么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2.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

    1. (1) 图二反映了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 (2) 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 (3) 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四、探究活动(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16分)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材料三: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1. (1) 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写出其中的两位英雄人物。
    3. (3)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国家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此历史事件和材料二有何共同作用?
    4. (4) 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事件拟一个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