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育才中学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28 浏览次数:8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出土的“秦铜诏铁权”上刻有: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表明秦朝(    )
    A . 实行郡县制 B . 全国推广小篆 C . 统一度量衡 D . 建立中央集权
  • 2.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新设一官职“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职是(    )
    A . 御史大夫 B . 刺史 C . 司隶校尉 D . 军机大臣
  • 3. 《后汉书》记载:“大秦国,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隶属者数十。”汉朝时,人们对大秦(即罗马帝国)的认识得益于(    )
    A . 神话和祖先传说 B .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汉武帝武力征服 D . 阿拉伯人的介绍
  • 4. 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    )
    A . 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 B . 推恩令的实行 C . 君主的腐朽统治 D . 民族矛盾激化
  • 5. “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 .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 中央与边镇的力量失去平衡 C . 外戚宦官专权乱政 D .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 6. 推动如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 . 北方政局动荡不安 C . 南方政权强于北方 D .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 7.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 . 文字狱的兴起 B . 丞相的废除 C . 军机处的设置 D . 东厂的设置
  • 8. 某历史读物中提到了“达赖金印和班禅金印”“《平定准噶尔图卷》”“伊犁将军府”的内容。上述内容中的民族交往方式不包括(    )
    A . 平定民族叛乱 B . 和亲 C . 设置管理机构 D . 册封
  • 9. (2018·甘肃)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0. (2018·泰安) “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1. (2016八上·苏州期末) 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 . 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 .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 .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 12. 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
    A .   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 . 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 . 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 . 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 13. 2016年,习近平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了解当年18户村民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    )
    A .   建立经济特区 B .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C . 实施对外开放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 曾经的内蒙古“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钉马掌”,如今的内蒙古“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一通,转换时空。”内蒙古自治区的巨变得益于实施(    )
    A . 计划经济体制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一国两制”原则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5. (2017·无锡)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 . 中日关系正常化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6. 2020年,受国内外疫情形势影响,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量,我国在水稻种植上提倡扩展双季稻种植面积。目前已在湖南布置13个示范点,试点双季稻种植,其中晚稻采用第三代杂交稻,攻关亩产800公斤。杂交水稻是哪位科学家培育出来的?(    )
    A .   袁隆平 B . 屠呦呦 C . 钱学森 D . 杨利伟
  • 17. 在这个农村,一个不可接触者外出须携带一瓦罐,把痰吐在其中,以免玷污纯净种姓。该农村最有可能存在于(    )
    A . 古代印度 B . 古代中国 C . 古巴比伦 D . 古阿拉伯
  • 18. (2020·广东模拟) 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无论其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政治家伯里克利。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 . 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B . 军事将领更易受罚 C . 民主政治深入人心 D . 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 19. (2019九上·龙湖期末) “它在中世纪初期还完全是一个社会中由农业决定的陌生体,到了中世纪晚期则发展成为一个完全有自我意识、最终成为中心生活区域,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胚细胞”。文中的“它”是指(  )
    A . 大封建主的城堡 B .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 C . 罗马教会的领地 D .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 20. 《全球通史》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这主要强调文艺复兴(    )
    A . 反对信仰伊斯兰教 B .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 批判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 21. 《世界文明史》中写道:“从许多方面来看(它)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这里的“它”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拿破仑对外战争
  • 22. (2019·泰兴模拟) 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次致辞中说:“火药是干的,箭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后来引燃“火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事件是(    )
    A . 三国同盟形成 B . 萨拉热窝事件 C . 凡尔登战役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23. 如图《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可用于说明二战后(    )

    A . 美苏经济实力交替上升 B . 美苏进行军备竞赛 C . 美国援助西欧国家 D .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24. “典型的全球公司以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其他公司机构散布全球,寻求尽可能低的营业成本。全球公司在运作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是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市场。”由此判断“全球公司”(    )
    A . 催生了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 . 使世界各国走向政治一体化 C . 不受任何国家法律法规约束 D . 促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 25. 2020年疫情肆虐,大数据、云计算、在线课堂、美团外卖等深入百姓生活,人们可以搭建空中课堂、居家学习,可以通过无接触配送生活用品。这说明(    )
    A .   科技深刻地改变生活 B . 教育促进科技的进步 C . 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D . 科技促经济快速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 26. 为了巩固统治,统治阶级都通过不断创新及调整措施来稳定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在以《说唐》《隋唐演义》等描写唐代历史人物的传奇小说中,主角大多是武艺高强、开疆拓土的将领,他们往往出将入相、豪气干云,整体的社会风气也是尚武豪迈,甚至同神仙怪异相结合;而在描写宋代社会的侠义小说中,这些身怀武艺之人大多成为江湖草莽或者官府随从,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改变。

    材料三:以国王的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招募军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保证议会定期召开;英国的任免权属于议会而不属于国王。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从唐代到宋代的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的影响。
  • 27.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共同的愿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

    材料二: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4

    133.6

    1990年

    1510.2

    686.3

    2000年

    6280

    2253.4

    2017年

    36396.2

    13432.4

    2018年

    39251

    14617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870年至1913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1. (1) 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样的生活情景?并根据所学分析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 (2) 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图表数据,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的共同原因。用史实说明一战后新的“全球秩序”如何建立起来的?
  • 28.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具有里程碑意义。

    ——节选自习近平的讲话

    材料三:……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从世界学习的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并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交往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