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理综物理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26 浏览次数:11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半衰期较短的 , 其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生的是β衰变 B . 在低温低压环境中,的半衰期变长 C . 核和核的质量相等 D . 方程中的X来源于核内质子向中子的转化
  • 2. 如图,木板AB上固定一垂直于板面的挡板,小球紧靠挡板静止在木板上,不计球与木板和挡板间的摩擦。现保持木板A端的位置不变,缓慢抬高木板B端,则在该过程中(   )

    A . 木板和挡板对球作用力的合力增大 B . 球对木板的压力减小 C . 球对挡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D . 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不变
  • 3. 如图,M、N和P是以O为圆心、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MOP=60°,电荷量相同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固定在N、P处。以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已知N处的电荷在O点的电势为φ、电场强度大小为E,则O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   )

    A . φ和E B . φ和2E C . 2φ和E D . 2φ和
  • 4. 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东方红一号”至今仍运行在近地点430km、远地点2075km的椭圆轨道上,而目前运行在距地面高度约400km的圆轨道上的“天宫空间站”预计今年建成。关于“东方红一号”和“天宫空间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东方红一号”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 B . “天宫空间站”中的航天员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 C . “天宫空间站”运行的加速度小于“东方红一号”在近地点的加速度 D . 绕地球一周,“东方红一号”比“天宫空间站”所用时间长
  • 5. “碳中和”、“低碳化”、“绿色奥运”是北京冬奥会的几个标签。本次冬奥会运行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某款质量为M的氢能源汽车(如图所示)在一次测试中,沿平直公路以恒定功率P从静止启动做直线运动,行驶路程x,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已知该车所受阻力恒定。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A . 启动过程中,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 启动过程中,牵引力对车做的功为 C . 车速从0增至的加速时间为 D . 车速为时,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二、多选题
  • 6. 图(a)所示的理想变压器输入端接正弦交流电源,其输入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b)。已知原线圈与副线圈的匝数比为;电阻 , 电容 , A是理想交流电流表,S是开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接a时,电容器每秒钟完成50次完整的充、放电 B . S接a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值为 C . S接b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 D . S接b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48.4W
  • 7. 北京冬奥会高台滑雪场地示意如图。一运动员(含装备)的质量为m,从助滑坡上A点由静止沿坡(曲线轨道)下滑,经最低点B从坡的末端C起跳,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着陆于着陆坡上D点。已知A、C的高度差为 , C、D的高度差为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不能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则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在B点处于超重状态 B . 运动员起跳时的速率 C . 运动员着陆前瞬间的动能 D . 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 8. 如图,固定的足够长平行光滑双导轨由水平段和弧形段在CD处相切构成,导轨的间距为L,区域CDEF内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现将多根长度也为L的相同导体棒依次从弧形轨道上高为h的PQ处由静止释放(释放前棒均未接触导轨),释放第根棒时,第根棒刚好穿出磁场。已知每根棒的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且与导轨垂直,导轨电阻不计,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则(   )

    A . 第1根棒在穿越磁场的过程中,棒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 B . 第3根棒刚进入磁场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C . 第n根棒刚进入磁场时,第1根棒的热功率为 D . 第n根棒与第根棒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三、实验题
  • 9. 某实验小组欲测定一金属丝的电阻率。

    1. (1) 他们先用万用表欧姆“”挡粗测金属丝的电阻。测量中,表盘指针位置如图(a),其示数为Ω;
    2. (2) 图(b)是伏安法测金属丝电阻的两种电路。他们选用的器材有:一节干电池E(电动势1.5V,内阻约0.4Ω);一只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2Ω);一只电压表(量程2V,内阻约2kΩ);一个滑动变阻器(阻值0~10Ω),则:①电路应选(选填“甲”或“乙”);

      ②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靠近(选填“c”或“d”)端;

    3. (3) 他们测得的金属丝直径为D,金属丝AB段的长度为L;实验中还由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图(c)所示的伏安特性(电压电流I)图线且求出了图线的斜率k,则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为
  • 10. 图(a)为某实验小组“研究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并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前,他们已先测出了木板上端B到下端A的水平距离L和高度差h,其中,cm,cm。实验中,他们将滑块从斜面上O处由静止释放且将此时刻作为计时起点,用位移传感器测出了滑块各时刻t相对于O的位移x,利用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了图(b)所示的图像。

    1. (1) 根据图像可知:①滑块在0~0.10s内,0~0.20s内,0~0.30s内,0~0.40s内,0~0.50s内···的位移之比为;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滑块做运动。
    2. (2) 滑块在0.40s末的速度大小为m/s;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取2位有效数字)
    3. (3) 若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则测得的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取2位有效数字);若当地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78m/s2 , 则上述测得的动摩擦因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四、解答题
  • 11. 如图,固定在竖直面内、圆心在O点、半径m的光滑圆形轨道与足够长光滑水平轨道在P点平滑对接;水平轨道上,坐在静止小车上的小李用力向右推一静止的木箱,木箱离开手后以m/s的水平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木箱返回追上小车后被小李接住,此后三者一起匀速运动。已知木箱的质量kg,小李和车的总质量kg,小李始终相对车静止,木箱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m/s2。求:

    1. (1) 推出木箱后,小李和车的速度大小;
    2. (2) 在圆形轨道上P点,木箱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 (3) 从小李开始接木箱到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三者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 12. 如图,竖直面内的xOy坐标系中,在区域有方向竖直向上(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在第四象限某处有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图中未画出),磁场方向垂直坐标平面向里。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的小球从点以大小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抛出,小球恰能经x轴上点沿y轴正方向进入第一象限。已知小球在矩形磁场中做半径为的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可视为质点。求:

    1. (1) 小球经过y轴的位置坐标和速度;
    2. (2)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矩形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3. (3) 电场力在第四象限对小球的冲量大小。
  • 13. 为了监测电梯内的温度和电梯的运动状态,某同学将一开口向上且灌有水银的均匀长直细玻璃管竖直粘贴在电梯壁上,如图所示。已知电梯静止且内部温度为℃时,玻璃管内高cm的水银柱封闭着一段长cm的空气柱,大气压强cmHg,绝对零度取-273℃,重力加速度大小m/s2

    1. (1) 电梯静止时,若空气柱的长度为cm,则此时电梯内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2. (2) 温度恒为27℃时,若空气柱的长度为cm,求此时电梯的加速度。
  • 14. 如图,ABD是某三棱镜的横截面,。两条平行光线a、b垂直于斜边AB入射,入射点分别为P、Q。已知 ,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 只考虑a、b光从棱镜的第一次出射。求:

    1. (1) 两条出射光线的夹角
    2. (2) 两个出射点间的距离d。
五、填空题
  • 15. 甲分子固定在O点,乙分子从无限远处向甲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力F与分子间的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分子动理论结合图线可知:①两分子间的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均随r的减小而(选填“减小”或“增大”),当(选填“”或“”)时,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的合力为零;②在乙分子靠近甲分子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最小距离小于),两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分子势能(选填“一直减小”、“一直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当(选填“”或“”)时,分子势能最小。

  • 16. 如图所示为一个摆长m的单摆。①若摆角 , 不计一切阻力,则该单摆的振动可视为(选填“简谐运动”或“阻尼振动”),其振动周期为s;②实际情况下,在某次实验中,将该单摆的摆球拉到图中A点(摆绳绷直,摆角)由静止释放后,发现摆球在竖直面内完成10次全振动达到右侧最高点的位置B比A低了cm。若摆球质量kg,每完成10次全振动给它补充一次能量,使摆球瞬间由B点恰好回到A点,则从释放摆球开始计时,在s内总共应补充的能量为J(保留2位小数)。(g取10m/s2)。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